它是「宇宙之眼」?作為一顆星球,它為什麼聽起來如此怪異

2020-11-09 飯米白

大家在想到系外行星的時候,會想到什麼呢?

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它很有可能決定著我們對其他恆星系統的思考方式,或許甚至還決定著我們對其他恆星系統是否宜居以及它們如何演化的思考方式。

那麼讓我們來稍加思考。我們絞盡腦汁之後,可能可以想像到冰凍的巖石星球,或者灼熱的巨型氣體星球,但我們還能否想到更奇異的星球呢?

比如,眼珠星球。所謂眼珠星球是形似眼珠的星球,它們的2個半球截然不同。

由於它們環繞方式的不同,所以一個半球都是冰,另一個半球則都是沙漠。它們甚至可以有氣候不同的同心環,像瞳孔、虹膜以及眼白的關係一樣。雖然這聽起來像是科幻片裡才會出現的情節,但天文學家認為這種現象可能並不罕見。

一些科學家認為,它們可能比類地行星更常見,而且它們可能宜居。

雖然外觀奇特,但眼珠星球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有一種相當標準的現象:引力作用。引力可以將某顆恆星和行星聚集在一起,也可以讓行星保持軌道運行。但如果某顆行星環繞其恆星運轉得過於緊密時,就會發生奇怪的事情。行星離得越近,恆星的引力作用就越強。隨著時間的流逝,引力會減慢行星運轉的速度。最後,就出現了同步自轉,行星旋轉所需的時間跟其圍繞恆星運動所需的時間相同。換言之,恆星的一天就是行星的一年,而行星總是用同一面對著恆星。

舉個例子,月球就是這樣。月球和地球之間有同步自轉,因此,我們總會看到月球上千篇一律的火山口。區別在於:地球就是地球,而不是巨大灼熱的核熔爐。這點差異就導致了巨大的差異!

在一顆恆星附近,同步自轉意味著一顆行星的某一個半球好似受到燒灼的作用,會持續處於白天,溫度最低100攝氏度。與此同時,另一面則冰天雪地,持續處於黑夜中,溫度低於零下100攝氏度。過去幾年間,科學家曾表示,這樣的冰火兩重天可能現象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常見。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放棄在地球外尋找生命的夢想。

因為眼珠星球很有可能是宜居的,至少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是宜居的。

一方面,眼珠星球很有可能需要圍繞紅矮星運行。紅矮星體型比太陽小,溫度比太陽低,所以即便眼珠星球與紅矮星之間出現同步自轉,眼珠星球可能依然在宜居地帶之中。所謂宜居地帶,就是恆星附近的一個區域,那裡的條件適宜液態水存在。無可否認,紅矮星比太陽更為活躍,會產生大量的耀斑。但一些科學家認為,如果一顆行星有磁場的話,那麼一時半會是沒問題的。除了紅矮星和磁場外,眼珠星球還需要有液態水以及大氣層才能宜居。

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堅信生命是需要水和空氣的。另一方面是因為:水和空氣的存在會實現溫差。風和天氣可以讓眼珠星球上的氣溫實現均衡,從而達到跟地球差不多的溫度,即50-零下50攝氏度之間。對於眼珠星球來說,這樣的溫差區間對於一些地區可能還是會過熱或者過冷,但生命更適宜在兩個半球交界處的狹窄環區內存在,因為這裡溫度更適中。不過,即便眼珠星球宜居,在那裡生存跟我們習慣的生存環境依然十分不同。在那個狹窄的環區中,太陽在天空中是保持不動的,日落永不散去。這種情況加上紅矮星本身就更暗的事實就會使得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得到的光比在地球上少。行星不得不充分利用它們所能獲取的光源,這樣,它們就會進化成一片漆黑的樣子,因為黑色可以吸收所有可見光。

此外,由於溫差的存在,風會持續在眼珠星球上流動,時速可達幾千公裡。因此,生物體都必須是流線型的才能經受住狂風,要麼就要依靠風力的作用來實現移動。

最後一點是:眼珠星球上不存在晝夜周期。這聽起來可能是個大問題,但我們所了解的地球上每個生命形態都有生理節律,這是由行星自轉所驅動的。或許眼珠星球上的生理節律會進化得有所不同,但由於還沒有實例,所以科學家也不知道這樣的運行機制會有怎樣的影響。所以,或許真的存在一顆這樣的眼珠星球,上面生活著擁有完美流線型的黑色生物,這樣的生物能適應始終處於黃昏狀態的世界。

不幸的是,依靠當前的技術,很有可能需要一段時日才能弄清這個問題。不過,現在,一些科學家正在積極探索眼珠星球的宜居性。因為眼珠星球並非不切實際,也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紅矮星實際上佔太陽系所有恆星數量的近70%,而且有數據表明,所有恆星至少都有一顆行星環繞。

所以,太陽系裡可能有1000億左右的眼珠星球。科學家已經找到幾個可能的候選「球」了。

TRAPPIST-1體系距離我們大概40光年的距離,它是7顆行星圍繞1顆紅矮星組成。

該體系的條件是否宜居尚不可知,但隨著下一代望遠鏡的投入,真相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相關焦點

  • 一顆本不應該存在於宇宙中的星球,被稱為地球的惡魔雙胞胎
    宇宙之中存在著眾多的星球,相信這一點大家應該都知道,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仿佛是塵埃一般。地球雖然普通,不過它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地球上存在著生命體,科學家雖然不斷的在探索外星生命,可是到現在為止卻並沒有找到。
  • 宇宙如此之大,會不會在地球外,有比星球還要大的生物呢?
    宇宙如此之大,會不會在地球外,有比星球還要大的生物呢?如果紐西蘭大龍魚和雙腔龍真的存在過,那麼它們的體型和重量要比藍鯨重很多,至少可以達到300噸以上,很難想像如此龐然大物在地球上生存是怎樣的情景,所有的一切很有可能會被它們瞬間碾壓。有人提出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竟然有如此大的生物,那麼在茫茫的宇宙當中,是否存在比一顆星球體型還要大的生物呢?
  • 有顆和原始地球很像的星球,它就是土衛六,它能夠變為宜居星球?
    泰坦,是希臘神話中曾統治世界的神族,它們是天神烏拉諾斯和地神蓋亞的孩子,而在我們的宇宙之中,也有著一顆以「泰坦」命名的星球,它就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土衛六不僅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它也是整個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比它更大的衛星只有木星的衛星,木衛三。
  • 距地球650光年,發現一顆奇異星球:1.5天為1年
    在廣闊的宇宙中存在著無數顆的千奇百怪的星球,雖然大多可以用恆星行星來分類,但畢竟每顆星球上的樣貌都不同,比如地球是一顆綠色生態星球,但金星環境猶如烈獄,而火星和月球亦然。但若跟接下來說到的這顆行星相比較起來,環境已經實屬溫和了。
  • 宇宙中最孤獨的天體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最孤獨的天體
    經過天文學家們不懈奮鬥的研究,加拿大的天文學家們率先發現了第一顆「漂泊無依」的行星。這顆孤獨的星球被命名為CFBDSIR2149。於是天文學家認為它們是宇宙中的孤兒。它距離最近的鄰居天體也有一千多光年,周圍出了氣體和灰塵一無所有,但事實上這顆行星形成僅僅用了100萬年。
  • 它是宇宙中速度最快的星球,炮彈是它的千分之一,尾巴長13光年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人類所能探索到的宇宙範圍是930億光年,聽起來是不是宇宙非常大,但是按照科學家們的說法,目前所探測到的範圍很有可能只是茫茫宇宙的冰山一角。我們都知道宇宙中的天體無數,那麼這些天體中,目前已知的速度最快的一個天體又是誰呢?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揭曉這個答案!
  • 這顆星球被稱為地球的惡魔雙胞胎,科學家卻認為它不該存在於宇宙
    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存在著無數的星系,無數的星球,我們人類所賴以生存的地球,在宇宙面前,也不過就是一粒塵埃罷了。但是我們的地球也是有它的特別之處的,那就是因為地球上存在著生命體。有的科學家們對於尋找跟我們地球非常類似的行星,也是非常的好奇,而且也是找到了,非常的多,比如說是克卜勒78b,這顆星球跟我們的地球非常的相似,特別是體積和密度。不過,對於這一顆星球,研究發現之後,科學家認為它不應該出現在宇宙當中。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就只是因為這一顆星球跟我們地球非常的相似?還是他有別的什麼特點?
  • 作為一顆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的真實面貌居然一直很難看到
    維納斯(Venus)「金星」的亮度明顯超過滿天的繁星,而且這顆星與眾不同,它永遠只在地平線很低的地方出現,在東方出現的時候,它是在太陽升起之前,而在西方出現的時候,是在太陽落山之後,於是「金星」給人們強烈的印象,就是它似乎控制著天地之間的黑暗和光明的輪轉。為什麼「金星」恰恰只在地平線附近出現,並且又如此明亮呢?
  • 為什麼宇宙中所有星球都能「懸浮」在太空?原來是「它」在作怪
    對於星球漂浮在太空中這件事,你可能會認為是很正常的,但是卻有一些不斷追求宇宙奧秘的科學家們,開始研究這個奧秘,不少人都想知道,為什麼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懸浮在空中?它們不糊往下掉嗎?其實這個問題有人說跟引力有關,也有人說它背後奧秘非常複雜,遠不是現在人類的科技可以解釋的。
  • 宇宙中最大的星球它離我們有多遠,運轉了多少光年
    太陽只是浩瀚銀河系中普通的一顆恆星,雖然和太陽系中其他星球比起來它十分巨大,而且散發出十分耀眼的光芒,但是在這顆星球面前太陽的體積和亮度要遜色很多,它就是盾牌座UY。
  • 科學家在60光年外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它和未來的地球非常相似
    TESS探測器發射後不久就為人類帶回了一個好消息,它發現了第一個外星世界,這顆一顆熱木星,距離地球不到60光年,它異常明亮的特徵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如此明亮的行星說明它離主恆星非常近,被恆星照亮,它的周圍還有大量的物質蒸發,那麼這顆主恆星又是什麼情況?TESS探測器隨後發現了這顆黃色的矮星,它遠遠看去,和太陽沒有什麼區別,但從亮度來看,它不如太陽。
  • 宇宙中最大的星球被發現,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會怎樣?
    引言:眾所周知,太陽只是浩瀚銀河系中普通的一顆恆星,雖然和太陽系中其他星球比起來它十分巨大,而且散發出十分耀眼的光芒,但是在這顆星球面前太陽的體積和亮度要遜色很多,它就是盾牌座UY。在尚未關注太陽系外的星球之前,很多人認為懸掛在高空中的烈日就是天上最明亮最大的天體,然而當人類目光開始在太陽系之外進行搜尋的時候,發現原來比太陽大的星球還有很多。那麼到目前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大星球是哪一顆呢?它就是盾牌座UY。根據探測數據顯示,這顆恆星的直徑不僅僅比太陽系半徑大1700倍,甚至達到了12億公裡左右。
  • 它是太陽系自轉速度最快的行星,為什麼形狀卻不是圓球形?
    宇宙浩瀚無邊,有無數的星球,我們發現:凡是宇宙中的比較大的行星或其它天體通常都是圓球形的,很多人可能不明白這是為什麼,其實這跟引力有關,一個星球能夠屹立在宇宙當中,它所受的引力必然要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才行,否則這顆星球就會四分五裂。
  • 一顆不起眼的星球,冰底液態水中出現生物反應,或有地外生命存在
    早在上個世紀,我們科學家就開始在宇宙廣撒網,試圖在地外區域去找到生命的存在,從根本上來說,這本是一場在宇宙中的探究,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破解宇宙中的生命密碼,另外一方面來說是希望能夠在地球之外找到高級文明的存在。
  • 罕見粉紅色星球被發現,科學家:它是宇宙中的「孤兒星球」
    據飛行員說,小王子的家鄉是在一顆叫B–612的星球上,這顆星球只有小王子和他心愛的玫瑰花,當然,還有小王子的板凳——一座死火山和他的爐灶——兩座活火山。小王子每天坐在他的星球上看著日升日落,自由且孤獨地流浪著。宇宙深處也有一顆在流浪的星球,它叫PSO J318.5-22,屬於氣態流浪行星,是一位"自由俠"。
  • 宇宙中的第一顆星體是如何形成的?它是什麼星球?
    考慮到在宇宙誕生之後的初期階段,宇宙中沒有氧、矽、硫、鐵、碳、氮等之後的重元素,在宇宙中廣泛存在的只有氫、氦以及少量的鋰元素,所以,如果要說宇宙中第一顆星體是什麼?那麼回答是——會發光發熱的恆星,也就是類似太陽這樣的星球。第一顆恆星是如何誕生的呢?
  • 火星要想變成一顆宜居星球,它需要一顆衛星,還有一顆水球
    遺憾的是,這一切都已經遠去,火星已經成為了一顆乾旱的沙漠星球,而這一切的改變可能都源於火星磁場的消失。要改造火星,第一步就是要恢復火星的磁場,否則一切就都是妄談,而要恢復火星磁場,就必須要恢復火星內部的熔巖活動,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給火星配備一顆衛星。當然了,火星是有衛星的,它有兩顆天然衛星,分別為火衛一和火衛二,但是這兩顆衛星不夠大,它們不足以幫助火星恢復磁場,所以需要給火星配備一顆大質量的衛星,擁有了大質量的衛星,火星內部的熔巖活動才有可能恢復,磁場才會重新建立。
  • 隱秘於宇宙遠處-上帝之眼,它是如何神秘地產生?
    在距離地球只有700光年的地方,位於水瓶座,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正在死去,成為一顆炙熱的白矮星。它的最後幾千年產生了螺旋星雲(ngc7293),這片星雲溫度高達12000度,強大的熱浪將無數的彗星、小行星等星際殘害推向外太空。
  • 火星要想變成一顆宜居星球,它需要一顆衛星,還有一顆水球
    5500萬公裡在宇宙的尺度上是很近很近的,但以人類的航行能力來看,其實還是頗為遙遠的,所以人類不宜去太遠的地方開闢新的家園,從這個角度來看,火星無疑就是最佳的選擇。那麼如何才能把毫無生機的火星改造成為一顆宜居行星呢?其實火星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毫無生機,人們對火星人的想像也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在很久很久以前,火星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的。
  • 它被稱為宇宙最大星球,體積是太陽的45億倍,它能容納多少人?
    在有能力走出地球之前,人們一直固執地認為地球是一顆無比龐大的星球,甚至有人斷言地球為宇宙最大星球。而在走出地球之後,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對於浩大宇宙而言,地球不過滄海一粟,暫不說可見區域直徑超930億光年的偌大宇宙,哪怕將目光縮至銀河系,地球仍宛如螻蟻,毫不起眼,其特殊之處只在於它擁有良好的環境且孕育了生命。地球不是宇宙中最大的星體,那麼「宇宙最大星球」之名屬於哪顆星球呢?有科研人員想到了藍特超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