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遙感衛星圖像,從外太空俯視地球,可以感知季節變幻、城市發展、滄海桑田。當然,也不難發現這顆藍色星球每年會發生數百萬次地震、數十萬次森林火災;南極的格陵蘭島冰川正在加速融化,形成數以百計的寶藍色湖泊,冰蓋萎縮速度比以前所知更快。
4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當前,全球變暖、冰川融化、大氣汙染等環境問題困擾著人類共同生活的美麗星球。如何更好地保護地球,成為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多年來,中科星圖始終致力於攻克衛星應用技術國產化難題,為解決現階段生態環境監管中信息共享不暢通、事前預警難、事中監管能力弱等問題,研發團隊利用遙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對空、天、地多源數據協同獲取,在GEOVIS數字地球基礎平臺上進一步深入探索,開展水利環境、生態狀況、土壤環境、汙染源等多項監測,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形成生態環境 「一張圖」綜合管理平臺,從中國遙感衛星領域進一步推動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荒漠化、防災減災提供「中國方案」。
助力水土保持,守護綠水青山
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治理來說,水土流失是一大難題。中國是水土流失頻發的國家,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4,黃土高原、東北黑土區、長江經濟帶、石漠化等區域水土流失問題依然突出,環境治理壓力不小。除了自然原因以外,道路建設、房地產開發、重點工程施工等人為因素也會造成水土流失,造成地形地貌變動的「痕跡」。
面對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如果單純依靠人力去監測水土保持情況,無異於杯水車薪。相反,採用遙感衛星「天眼」高科技,全國的地形地貌一目了然,環境治理更加節時省力。中科星圖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移動採集終端、人工智慧變化檢測等先進技術構建了「天地一體化」監管體系,實現了區域生產建設項目和重點區域信息化監管全覆蓋,為推進區域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良性發展創造條件。
2019年,中科星圖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遙感監管系統,對生產建設擾動合規性的基建項目進行快速判別,準確發現 「未批先建」、超出防治責任範圍等違法基建項目,及時向監管部門發出預警,幫助監管部門篩選、鎖定需要重點監管的目標,有目的地開展監督執法,切實提高行政監管效率,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防治大氣汙染,守住藍天白雲
不少人對2013年初的霧霾天氣記憶猶新。這場霧霾輻射範圍達140萬平方公裡,影響6億多人。當時,北京、河北等地多地出現空氣品質指數「爆表」,部分監測點位PM2.5每小時濃度最大值高達1000微克/立方米。從那時起,中國便打響了史無前例的藍天保衛戰,以治霾為代表的大氣治理,一直是中國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考量內容。
中科星圖綜合利用多源衛星、航空遙感以及地面觀探測等手段,經過多年探索,將衛星遙感技術與大氣環境監測結合,基於GEOVIS數字地球產品推出了智慧環保大氣環境遙感實時監測分析服務平臺,可進一步獲取關注區域立體化的大氣環境數據,及時發現汙染問題、揭示汙染變化規律,助力大氣汙染監測在氣溶膠光學厚度、顆粒汙染物分布以及汙染氣體等多種汙染物分布狀況監測工作向更精準邁進,讓身處外太空的遙感衛星更好地為大氣治理服務。
2017年至2019年間,中科星圖開發了「基於秸稈和灰霾遙感監測的環境監查系統」、「大氣環境遙感監測子系統」,對空氣汙染物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對汙染熱點進行實時預警,為城市大氣環境治理提供科學、客觀、合理的監測能力。
「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無論是水土保持、還是大氣汙染防治,在關乎人類共同命運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中科星圖始終不忘初心,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空天大數據系統與服務的提供商,用「天眼」守望美麗星球,守護魅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