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徵兵季,熱血男兒從軍時。在這個火熱的盛夏,一年一度的徵兵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
那麼,在當前社會轉型時期,一線的徵兵工作究竟面臨哪些新情況和新問題,應該報以怎樣的新認知和新理念,具體工作中應該怎樣去注意和改進?
河北涿州市人武部政委楊鴻以他4年的徵兵工作經歷,提出了如下思考和建議。
1、徵兵宣傳,除了說,還應該多去做
徵兵宣傳是徵兵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於宣講徵兵政策,激發應徵青年參軍報國熱情,以及在社會上營造關心支持國防的輿論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但我發現,有的地方的徵兵宣傳,在「說」上面下了不少功夫,印製公告傳單,製作徵兵宣傳片,大街小巷拉起標語橫幅,發布電視講話,運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自媒體……通過各種形式,對國家的優撫優待和徵兵規定做了很詳盡的解讀,然而,有的適齡青年和家長卻不為所動。
為什麼會這樣?我認為,這是因為有的單位在徵兵宣傳中只重「說功」,忽視「做功」,說與做「兩張皮」,讓宣傳效果打了折扣。
比如,「一人參軍,全家光榮」——這是我們多年來的徵兵標語中,一條必不可少的內容。可是,孩子參軍走時,為他們戴大紅花了嗎?拍合影照了嗎?歡送時舉行儀式和敲鑼打鼓了嗎?孩子參軍期間,對他們在部隊的成長有過關注嗎,家中遇到困難有過幫助嗎?服完兵役解甲歸來,家鄉政府有過歡迎儀式嗎?回鄉多年,他們的創業與生活,有過關心與過問嗎?
這些,如果都沒有做到,那麼,我們滿大街張貼的「光榮」二字,在哪裡體現呢?
我剛到人武部時,就曾有不少退伍兵反映,在外地服役幾年回到家鄉時,冷冷清清,沒人過問,有的地方僅僅在車站掛起過一兩條歡迎退伍兵回來的標語,有的地方連標語都沒有,心裡沒感受到光榮,只感受到失落!
所以,我認為,在徵兵工作中,不能忽視他們的這份「光榮感」需求,而他們需要的這份「光榮感」,不在標語口號上,而在於我們實實在在的工作中。
這也說明,徵兵宣傳決不是一項單一的工作,而是一個系統配套工程,與平時的擁軍優屬工作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只有在平時多下功夫,把該落實的政策切實落實到位了,對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的服務真正做紮實了,我們徵兵宣傳時所「說」的,才能真正入腦和走心,讓群眾信服,產生共鳴,贏得響應。
2、激勵參軍報國熱情,不是給錢,而是給前途
近些年來,為了激勵應徵青年參軍報國熱情,各地出臺了不同的優撫政策,有的以提高優待金標準為重點,徵兵宣傳時,不厭其煩地向應徵青年算經濟帳、收入帳。
但是,這種做法的負面效應也有凸顯,比如,各省市經濟發展不平衡,優待金標準有差異,不同地域的青年走到一個部隊,同在一個班排,同樣的崗位和付出,各自卻是不同的收入待遇,這樣,能說對官兵的思想沒有影響嗎?
還有,如果一旦有了戰爭,在有可能隨時犧牲生命的危險面前,這份經濟收入,還有多大的刺激作用呢?
誠然,參軍報國,理當獎勵,不能讓奉獻者吃虧,是當今時代的一個社會共識。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逐年增加義務兵的優待金標準,是順應形勢,理所應當的。但是,激發廣大青年參軍熱情,除了經濟上的獎勵,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方式,那就是精神激勵和前途吸引。
我曾與一些應徵青年和家長交流,他們說,之所以選擇參軍,其實並不看重當兵幾年能拿到多少優待金,或者轉業復員時能拿多少復員費。他們說,如果只為了掙錢,完全可以在家做生意或者打工,那樣還少了軍營生活的艱苦和部隊紀律的約束。如若參軍,究竟看重什麼?他們說,參軍是為了心中報效祖國建功軍營的理想,最看重軍旅淬鍊和追求前途。如果能在部隊立功、入黨、提幹、考學和選取士官,或者當士官、軍官達到年限轉業回來安排工作,這就是他們心中最大的期盼。
我贊成他們的想法。追求個人前途事業,是年輕人積極上進的體現,我們不是還有「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說法嗎?
抱著這樣的期望參軍到部隊,必然會更加嚴格要求,努力奮鬥,成為一個好兵。
試問,我們這一茬中年軍人,當初十八九歲時,不正是為了軍官夢甚至將軍夢,而踏入軍營的嗎?當上軍官或士官,在部隊服役達到年限,轉業回去後尋求安置,從此有一份穩定舒適的工作和生活,有什麼不可?
因此,我們在徵兵工作中應該緊緊抓住這一點,突出這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引導,鼓勵優秀青年到火熱的軍營去追求前途,建功立業。同時,部隊各級要重視抓好對士兵的培養,多給予優秀士兵成長進步和實現前途夢想的機會;地方這頭,也不要把轉業軍人當包袱,而是當做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財富」,克服困難,依據政策認真做好轉業軍人的安置工作,尊重他們的轉業意願,不要一味的給予貨幣化安置,漠視他們中的一些人期望通過安置渠道擁有繼續拼搏衝鋒平臺的需求,讓每一個解甲歸來的退役軍人都能夠安居樂業,再創人生的輝煌。
如若如此,那麼,軍旅人生就會有更大的吸引力,更多更優秀的高素質青年走進軍營,自然而然的,一些地區徵兵困難的問題隨即迎刃而解。
3、別讓一副「光榮軍屬」牌,涼了軍人軍屬的心
一副小小的「光榮軍屬」牌,在我們的工作中究竟佔有怎樣的地位?在軍人軍屬心中,又有怎樣的分量?記得4年前,我剛到人武部時,接待了一位軍屬。
軍屬諮詢:「現在孩子參軍,還發光榮軍屬牌嗎?」「發,當然發!」「既然發,為什麼孩子當兵五六年了,我家從來沒有收到過?」
這聲質問,讓我面紅耳赤。下來後,我安排人武部當即做了一次調查,發現光榮軍屬牌沒有及時發放到位的現象還相當普遍,有的家庭甚至孩子服完幾年兵役回來,一次也沒有領到過。
對此,有人說,不就一副十幾塊錢的光榮軍屬牌嗎?發與不發,有多大點事?再說,軍屬們還不一定稀罕呢?真的是這樣嗎?
空軍某部士官康佔鋒參軍19年,家裡從未領到過光榮軍屬牌,我知道情況後,當即去他家中補發了光榮軍屬牌。
拿到光榮軍屬牌,軍屬老康笑逐顏開,把它張貼到院子的大門外,好讓過往的鄉親們看到。
他說:「兒子參軍這麼多年,由於部隊紀律要求探親穿便服,鄉鄰們都以為孩子退伍後在外面打工了!有了這副光榮軍屬牌,大家就知道,我兒還是光榮的軍人,咱家還是光榮的軍屬!」
家裡收到光榮軍屬牌的消息傳到部隊後,不僅康佔鋒非常感激,其所在部隊也強烈反響,部隊領導執意要給人武部寫感謝信。由此可見,軍人和軍屬非常看重光榮軍屬牌,這不在於它值多少錢,而是因為它是軍屬的標誌,家庭的榮耀。如果我們不重視發放,必然會涼了他們的心。就以康佔鋒所在部隊為例,部隊搞了一份調查,竟然有三分之二的官兵家裡從未收到過光榮軍屬牌。
我注意到,一些地區和單位,確實不重視「光榮軍屬」牌的發放。我在人武部工作4年,圍繞發放光榮軍屬牌這件事,就「較勁」了多個回合。
2013年初,人武部製作了2000副,以「千戶軍屬大走訪」的形式,通過鄉村兩級,對全市當時的1400多戶現役軍人軍屬進行了發放,2015年和2016年年初,又分別製作了1000副,對新入伍的軍屬進行發放,但是,由於一些軍屬子女參軍年代久遠,再就是我們中間環節的不作為,仍然不時接到反映,還有軍屬沒有收到「光榮軍屬」牌。
今年春節後,當我接到一戶軍屬沒有收到光榮軍屬牌的反映後,第二天一上班,就拉著民政部門的人,一起去這戶軍屬家慰問和補送光榮軍屬牌,還專門叫上電視臺記者,來涿州4年第一次要求在電視裡錄播同期聲,為什麼?為了道歉!
不管問題出在哪個環節,當兵十多年從來沒有領到過光榮軍屬牌,就是我們的錯,我們就該道歉!就該整改,就該還上這一份欠帳!
回去後,我當即安排人武部作一次對全市性的發放「光榮軍屬」牌檢查,確保不漏發一戶軍屬。軍屬收不到光榮軍屬牌這件事說明,至今我們的一些徵兵工作人員,即便上邊再有法令,上級再有要求,在具體落實的環節上,仍然是思想不重視,懶政不辦事。抓光榮軍屬牌的發放絕不是小題大做,如果一副十幾塊錢的牌子都不發,我們徵兵時再去宣傳「一人參軍,全家光榮」,老百姓還相信嗎?
因此,小小一副光榮軍屬牌,牽動成千上萬軍人和軍屬的心,切莫因為這個小的細節不作為,而涼了軍人軍屬的心,消減了應徵青年和家長的熱情,拖了我們徵兵工作的「後腿」。
4、不需要每個人去當兵,但需要每個人拿出積極的態度
對於一線徵兵工作來說,最頭痛的不是完不完得成任務,而是一些青年參軍熱情不高,登記率和報名率總是上不去,完成兵員徵集任務質量不高,個別青年憑一時熱情到了部隊,因為受不了紀律約束,嫌不舒服自在,強烈要求回來,讓我們的徵兵工作非常被動。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當今社會一些人缺少保家衛國的責任擔當和依法服役的法律意識。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不提到處罰。但是,對於處罰逃避兵役行為,當前還存在著一種異議,認為我們軍隊才有200多萬人,而我們國家有13億的人口基數,沒必要強調處罰,因為我們不可能讓這十幾億人都去當兵。
我相信,持有這種異議的人,一定不是我們基層一線的徵兵工作人員。如果看到徵兵報名基數上不去,兵員徵集做不到更大範圍的優中選優,甚至在完成徵兵工作後,在3個月的新訓時間裡,每日神經緊張地關注著哪個方向又冒出在不想在部隊幹的新兵,又著急著千裡迢迢去部隊做思想工作,他就不會這麼想了。
近年來,為了打擊逃避兵役現象,增強適齡青年依法服役的法律意識,我們一直試圖在當地推動兵役執法檢查,去年9月,發動本地200家公私營企業聯名發出「優先招聘復轉軍人和軍屬,拒絕接收逃避兵役人員」的倡議。一些省市也在重視解決這個問題,專門出臺政策將逃避兵役納入誠信體系,或者要求高校新生報到時,必須檢驗《兵役登記證》,未進行兵役登記的,入學將受到一定限制。
這些政策舉措,起到了立竿見影的警示效果。去年夏天,涿州一些高考新生拿到雲南地區幾所大學錄取通知書後,來人武部領取兵役登記證,我們就拒絕為3名沒有參加兵役登記的學生出具證明。
這一做法傳出後,今年高考畢業生的兵役登記和徵兵報名率,就有了很大提升。
因此,我認為,我們的徵兵工作不能一味的只講好處和收穫,而不講責任和處罰,對於逃避兵役的行為,就是要拿出嚴肅處理的舉措來,教育引導廣大適齡青年強化積極履行兵役義務的法制觀念,在追求個人學歷教育和前途事業時,不忘國防責任和兵役義務。
在處罰逃避兵役問題上,我還想說一句:我們當然不需要每一個人都去參軍,但是,我們需要每一個青年對待兵役義務都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到法定服役年齡後自覺登記和報名,主動接受國家挑選,到部隊後遵守軍紀,安心服役,只有這樣,我們的兵員徵集工作才能做到優中選優,真正把素質優秀的人選送到軍隊。
5、主動應對徵兵風氣的負面議論,莫以「鴕鳥心態」消極對待
回憶在人武部工作的4年來,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上街參加徵兵集中宣傳時當街被罵的場景。
罵我們的是一位年約七旬的老人家,罵的是我們人武部以往的徵兵風氣,當著眾人,罵得絲毫不留情面。這還是當面罵的,背後議論的呢?
一刻,身著上校軍服的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這一罵,也讓我意識到人民群眾是何其的看重我們的徵兵風氣,更意識到要抓廉潔徵兵,必須要有大力整治行業積弊陋習的決心,必須拿出自我揭醜和刮骨療傷的勁頭來。
當晚,我和部長鄧來權取得共識,之後,我們在黨委會上明確提出「絕不允許收一分錢、絕不允許收一份禮、絕不允許吃一頓飯」的《廉潔徵兵三個絕不允許》規定,從此開始了以徵兵風氣為重點的人武系統積弊陋習的大力整治。
接下來幾年,我們又制定了《徵兵工作責任追究十三條》,面向社會聘請了100位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退休幹部、復轉軍人和記者、網民組成的廉潔徵兵宣傳監督員。在每年的廉潔徵兵通告中,我們不僅列出從人武部到軍委總部的五級舉報電話,還專門強調,如果違紀線索涉及到我或部長,可越過本級直接向上舉報。我和部長帶頭遵守規定,徵兵工作期間從不在任何私密場所接待家長和應徵青年,嚴格按照規定流程和標準審核定兵,絕不收受任何應徵青年和家長一分錢、一份禮和吃一頓飯。
經過4年的努力,我們的徵兵風氣逐漸有了徹底的扭轉,從被群眾指責、懷疑再到信任,一步一步地,重新贏得了當地群眾的認可,支持徵兵工作的熱心人越來越多了,有的去年才把兒子送到了部隊,今年又動員剛滿18歲的侄子報名參軍。
社會大環境和某些「潛規則」影響,徵兵風氣建設任重而道遠。這幾年,儘管我們下了如此大的決心和拿出這麼強力的舉措,但我現在也不敢確保,我們的徵兵風氣就做到了百分之百風清氣正。
在一些鄉村環節,個別徵兵人員私底下的小動作,沒有徹底絕跡。再就是,老百姓對我們的負面看法,雖然比以往少了很多,但是仍然還有。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的腳步決不能停息。 4年來整治徵兵風氣的經歷,也讓我感到,對於社會上和人民群眾對我們徵兵風氣的負面議論,我們不能抱以「鴕鳥心態」,充耳不聞,無動於衷,不能對徵兵工作中的違規違紀現象疏於管理放任自流,更不能為了一己私利向老百姓伸手,否則,一件違紀的事,一句「出格」的話,都會成為徵兵工作的「反宣傳」,產生負面影響的「反作用力」。
只有正視問題,主動出擊,嚴明規矩,劃定「禁區」,自我念響「緊箍咒」,敞開大門迎監督,不僅要管好現役幹部,還要管好鄉村兩級工作人員,通過重塑兵役機關嚴明風紀和良好形象,才能獲取廣大人民群眾信任和支持,感召更多的青年積極參軍入伍。
同時,我也希望那些總是詬病我們徵兵風氣的群眾,要看到我們的轉變,積極協助和支持我們做好監督,共同純正我們的徵兵風氣,維護兵役機關良好形象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6、徵兵工作要著眼改變大環境,培育和引導社會愛軍尊軍風尚
前些時,我看到網上有一份調查,在對2016年最看好的職業評價中,軍人看好度排在醫生、教師、電商等職業之後,名列第11位,非常靠後。這說明,在當今社會,軍人榮譽感和社會地位受到衝擊。我們在徵兵中也遇到,一些家庭竟然也有了「好男不當兵」的怪論,不願意送孩子到部隊參軍。
分析深層次原因,我認為,主要還是因為長期身處和平環境,許多人忘記了軍隊和軍人的重要性。近些年,軍人儘管工資待遇有了提高,但很難說得到了社會的普遍禮遇和價值認同。再就是,當今社會,一些人的價值觀發生偏差,犧牲奉獻的軍人在他們眼裡成了「傻大兵」「窮大兵」。
曾幾何時,參軍是一代人的榮耀,軍裝是最亮眼的妝扮,有的青年相親都要借身舊軍裝穿,而如今,淘汰下來的舊軍裝只有民工穿,有的姑娘找對象嫌棄當兵的;在一些服務窗口,「軍人優先」、「軍人優惠」的牌子不見了,軍人在軍人窗口越過地方群眾買票也要被指責…… 這些,實際上就涉及到社會大環境的問題。
無需迴避,軍人榮譽和社會地位下滑,是當前一個不爭的現實。對我們各級政府和徵兵工作人員來說,我們要做的是什麼?要去改造它!否則,這種社會環境勢必會削減了軍人的榮譽感,影響廣大青年的參軍報國熱情和200多萬現役軍人在軍營裡是否安心。這也正是近年來一些地方徵兵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幾年,我們人武部提出了「三個改變」的工作目標,並將其作為基層國防動員工作的一個著力點。這「三個改變」就是:改變兵役機關形象和作風形態,改變對現役軍人、軍屬和退役軍人的服務狀態,改變軍人榮譽和地位下降的社會生態。
為此,我們在社會上推出了「強軍固基」和「軍旅榮光」工程,在完成每年徵集任務的同時,組織開展了「軍事書刊進校園」活動,藉助優秀軍事書刊開展潛移默化的國防教育,增強青少年關心支持國防和尊崇軍人的情感;開展爭創愛軍門店活動,並對全市服務窗口落實軍人優先、軍人優惠政策進行督促檢查;聯合當地媒體開展《尋找最美退伍兵》、《尋找最美軍屬》新聞宣傳,在社會上大張旗鼓宣傳國防工作典型;此外,我們還設計印製以解放軍和武警官兵為形象的「新門神」畫,在京港澳高速涿州段立起了全國高速第一塊徵兵和國防宣傳廣告牌,成立「強軍力量」國防藝術團,推出以徵兵和雙擁為主題的文化產品。以這些探索和嘗試,去推動社會環境的改變。
總之,我希望,我們通過各種努力去改變社會大環境,不斷提升軍人榮譽感,使徵兵工作以實現兩個目標:一是努力從根本上和源頭上破解當前「當兵冷、徵兵難」的問題,不僅要完成好每年徵集任務的數量,還要做到優中選優,提升兵員徵集質量,為我們的軍隊建設提供優秀基石。二是要把我們的徵兵工作作為一次國防教育的普及和動員,動員社會上方方面面的力量都來關心支持國防事業,在社會上引領和強化愛軍尊軍的時代風尚。(楊 鴻)
相關新聞:
涿州市人武部推出「尋找最美退伍兵」活動
河北涿州人武部聘百名監督員 倡導廉潔徵兵
河北涿州推出「最接地氣」系列徵兵宣傳海報(圖)
涿州最牛"門神畫":解放軍和武警官兵是當代守護神
河北涿州舉行2014退伍兵專場歡迎和招聘大會
河北涿州:最美退伍兵宣傳評選輻射強軍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