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超巨星?超過太陽質量兩百多倍的恆星,刷新了恆星質量上限

2020-11-23 天天科技匯

每當人們說到地球,總是離不開的就是太陽以及太陽系。太陽又因為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個恆星,其質量大約在2億億億噸左右,佔據的太陽系質量的九成以上,相當於地球的三十多萬倍左右。如此巨大的數字著實令人吃驚。但事實上,這個數字在更加廣闊的宇宙中並不算什麼。因為科學家們在探索宇宙的時候發現了大量恆星的質量都比太陽的質量要大。

最初,科學家在研究恆星的時候認為,在宇宙中最小的恆星質量應該要達到太陽質量的0.08倍,因為這是恆星能夠擁有足夠的溫度與壓力點燃「氫」元素從而進行核聚變的最低條件,如果一旦低於這個質量,那麼這個「恆星」就會因為無法進行原子反應從而成為另一種被科學家稱為「棕矮星」的星球。

那麼在宇宙中恆星的最大質量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程度呢?一直以來科學家認為太陽質量的一百三十多倍應該是極限了,但是在2010年發現的超據恆星直接將這個數字往上翻了一倍!刷新了科學家對恆星質量上限的認識。

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質量大約在太陽質量一百四十倍左右的恆星——船底座η,它的中文譯名是海山二星,這個恆星的出現為科學家們設立恆星質量的上限提供的標準。

因為由於質量太過巨大,導致它所進行的核聚變異常劇烈,所以它最後的「壽命」只有四百多萬年,在這之後就經過超新星爆發成為了另一種星體了。因此它與太陽系中的太陽相比,「壽命」長度相差的不是一點。因此科學家們就根據這個恆星的表現的特徵認為恆星的質量上限應該是在這裡。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這之後,科學家們通過計算得出,如果某個恆星的質量超過了太陽質量的一百三十多倍,那麼它就有可能會因為質量太過巨龐大,從而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力平衡來自中心的引力,因此就會進一步的發生坍塌,形成宇宙中最「恐怖」的天體——黑洞。但是隨著進一步的探索,科學家很快就被宇宙中存在的更大質量的恆星所震驚。

比如在2010年發現的另一顆質量更加龐大的恆星,它的質量直接在這個基礎上幾乎翻了一倍!這就是著名的恆星——R136a1,它的質量大約在太陽質量的265倍!科學家們在大開眼界的同時也對這個數字感到無比震驚,同時由於科學家們也沒有見過如此「極端」的例子出現過,因此對於它的種種現象背後的原因都無法做出具體的猜測。

按照以往的規律,當一個恆星的質量達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就會在它用盡「燃料」之後進行超新星爆發,從而成為另一種天體,根據以往的經驗超過太陽質量一百倍以上的恆星有很大的可能會在超新星爆發之後成為宇宙中的黑洞。但是在面對這樣一個「極端」的天體的時候,科學家也不好做出肯定。由此可見,人類目前對於宇宙的探索對於廣闊的宇宙而還是遠遠不夠。

相關焦點

  • 恆星質量越大壽命越長?顛覆你的想像,特超巨星只有幾百萬年壽命
    不過一定也有人比較好奇,太陽的壽命能有上百億年,那麼比太陽還要大的那些恆星,會不會壽命更久,其實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在宇宙當中,質量越高的恆星壽命反而越短,而且這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恆星其實也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從最大的特超巨星,超巨星一直到非常小的紅矮星,實際上壽命最長的反而是紅矮星,很多紅矮星預計壽命可以達到數千億年,而特超巨星的壽命一般只有300萬年,甚至還有一些更短。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紫特超巨星是什麼星 一種結構鬆散質量大的恆星
    紫特超巨星是恆星,結構比較鬆散,擁有大質量擁有質量大、強光,流失率等特點。其實特超巨星並沒有很多的特點,與超巨星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分別。最主要是根據大質量,所以才被命名為特超巨星,其質量的總範圍能夠超過太陽的25倍,最大可超過150倍。
  • 紫特超巨星是什麼星 一種結構鬆散質量大的恆星
    紫特超巨星是恆星,結構比較鬆散,擁有大質量擁有質量大、強光,流失率等特點。其實特超巨星並沒有很多的特點,與超巨星也沒有特別明顯的分別。最主要是根據大質量,所以才被命名為特超巨星,其質量的總範圍能夠超過太陽的25倍,最大可超過150倍。
  •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質量恆星
    (圖片提供:ESO) 本報訊 利用全世界最強大的地基望遠鏡,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7顆迄今為止最「沉」的恆星。這些龐然大物中的一顆竟然如此之大,迫使天文學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大質量恆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一提到恆星,質量便是定數。我們的太陽是被稱為黃矮星的一類平凡的恆星。
  • 宇宙最大恆星能有多大?太陽宛如一粒塵埃
    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它能裝下130萬個地球,要知道有超過70億人居住在地球上。因而,太陽的個頭非常龐大,超乎我們的想像。然而,與宇宙中的眾多其他類型恆星和天體相比,太陽又是微不足道的。當然,我們的太陽並非個頭最小的恆星(這個頭銜屬於紅矮星),但它絕對遠非最大的恆星。那麼,恆星究竟能有多大?
  • 紫特超巨星是什麼星宇宙中最大的特超巨星
    O,位置在赫羅圖的最上方,是一種具有極高質量與光度的恆星,顯示它們具有非常高的質量流失率。  每當人們說到地球,總是離不開的就是太陽以及太陽系。太陽又因為是太陽系中唯一的一個恆星,其質量大約在2億億億噸左右,佔據的太陽系質量的九成以上,相當於地球的三十多萬倍左右。如此巨大的數字著實令人吃驚。但事實上,這個數字在更加廣闊的宇宙中並不算什麼。因為科學家們在探索宇宙的時候發現了大量恆星的質量都比太陽的質量要大。
  • 宇宙中的特超巨星,最小的一顆是太陽的十幾倍
    導語:特超巨星(Hypergiant)是一種具有極高質量與光度的恆星,宇宙中的特超巨星是很神奇的存在,因為它們的體積都太大了,而且亮度也是無法想像的,而宇宙十大特超巨星更是很驚人的,這些巨星分別是R136a1恆星、天鵝座NML、盾牌座UY、維斯特盧1-26、仙王座VV、參宿七、北河三
  • 大質量行星演化歷程,所有的恆星都有機會成為超巨星嗎?
    歐洲南部天文臺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什麼時候會成為紅超巨星呢?一顆高質量恆星(比太陽高很多倍)所經歷的演化階段與主序星差不多,只是比類日恆星更加的激烈。由於其極高的質量,在氫燃燒階段之後,星核發生坍塌,而極速增長的溫度引發了氦的核聚變,聚變速率的高速提升又導致了恆星的不穩定。一顆恆星在轉變為超紅巨星之後也會付出相應的代價——它將會向太空流失非常多的質量。所以說紅超巨星在體積上可以說是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而在質量上遠遠不是,因為它們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失去質量。
  • 150萬億倍太陽質量!亮度超過銀河系兩千倍,刷新黑洞質量上限
    感謝在眾多的文章當中點開《150萬億倍太陽質量!亮度超過銀河系兩千倍,刷新黑洞質量上限》的各位,這裡是每天給大家帶來新鮮有趣的天文科技信息、盤點宇宙中的特殊的天體、討論宇宙中各種各樣有趣或者有意義的事情。
  • 恆星質量和體積的上下限是多少?
    目前人類發現的體積最大的恆星盾牌座UY,是一顆紅超巨星。直徑是太陽的1697倍,體積是太陽的近50億倍,但是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如果把它放在太陽系,連木星都要裝進它的肚子。而質量最大最亮的恆星是R136a1,是一顆藍超巨星。
  • 什麼是紅巨星?看赫-羅圖,詳解恆星的演化與恆星的最終歸宿
    我們現在知道,這些點點繁星除了有限的幾個是行星之外,星空中幾乎每一個光點都是銀河系中的恆星——宇宙中的核反應堆,包括我們的太陽在內。在我們身處的銀河系中,包含大約2000億~4000億顆恆星,它們數目龐大且種類繁多,包括類太陽恆星(也稱黃矮星)、紅矮星、白矮星、巨星、超巨星甚至特超巨星等等等等。
  • 什麼是Zite超級巨星?恆星的質量是太陽的25倍,是太陽的150倍
    大宇宙中的恆星數量眾多,因此被劃分成若干類,其中超級恆星是其中最大的恆星。今天我們要介紹超級巨星的超級巨星。超級恆星是一個具有鬆散結構的質量恆星。其特徵在於大質量和非常高的質量流量。值得一提的是,超級巨星和超級巨星沒有大量恆星,被認為是太陽質量的25-150倍。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能大到什麼程度?
    然而,當恆星離開主序階段時,它們會開始氦核聚變,由此會導致外層劇烈膨脹,從而演變為體型龐大的紅巨星、或者紅超巨星、甚至是紅特超巨星。因此,在談論最大恆星時,需要區別是質量最大,還是體積最大。那麼,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恆星能大到什麼程度?恆星是宇宙中的星雲通過引力坍縮作用而形成,聚集的星雲越多,恆星的質量越大。但由於愛丁頓極限的存在,原恆星不會無限吸收星雲,其質量存在上限。當星雲不斷聚集到原恆星中,強烈的引力坍縮效應使得核心區域的溫度和壓力高到足以點燃恆星。
  • 最大恆星相當於太陽的45億倍,而最重恆星更是超越了恆星極限
    宇宙間的天體多種多樣,像地球一樣的行星,像月球一樣的衛星以及如太陽一般耀眼的恆星。更有如中子星和黑洞之類帶有神秘色彩的天體。而在我們的太陽系之內,太陽就是唯一的一顆恆星,而且太陽這類恆星對於地球來說意義重大,因為有太陽,所以才有生命。古人更是將太陽奉為天神的象徵。
  • 小恆星壽命可達萬億年,大恆星只有幾百萬年,恆星為啥越大越短命
    晴朗的夜空中,我們所能看到的星星大部分都是恆星,除了距離因素之外,通常是質量越大的恆星越亮,越小的恆星越暗(紅矮星和橙矮星無法直接目視)。但是也是質量越大越亮的恆星的壽命越短,而越小越暗的恆星壽命越長,這又是為什麼呢?
  • 最大恆星盾牌座uy,最重恆星R136a1,而「它」剛剛夠「及格」
    在近幾十年來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歷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星球,它們有的質量非常大,比如R136a1,也有一些質量不是最大但體積卻非常大的恆星,比如盾牌座UY。這些恆星的出現為科學家們研究宇宙中的恆星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今天要說的是另一種剛剛達到形成恆星「及格線」的恆星,也是目前了科學家們發現宇宙中質量最小的恆星。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太陽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地球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是太陽,直徑約為139.2萬公裡。但是還浩瀚的宇宙中,太陽也是只能算一個中等大小的恆星。比太陽大的恆星數不勝數,例如大犬座VY,雖然大犬座VY的大小很有爭議,但是現在普遍認為它的體積為太陽的30億倍,太陽在它真的太渺小,就像把一滴水扔到大海裡差不多!但是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比大犬座VY還要大的恆星,那就是位於盾牌座的一顆紅色特超巨星-盾牌座UY,它已經超越大犬座VY,成為了目前最大的恆星。
  • 奇異超新星生前質量高達太陽200 倍,直逼恆星質量上限
    超新星是恆星演化至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現象,光芒極其明亮,甚至能比整個星系還刺眼,並且可持續數周~數個月才逐漸衰減。這段期間,一顆超新星釋放的輻射能量可與太陽一生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2019年整整3 年的觀測結果表明,超新星SN2016iet 與此前已知的數千顆超新星都不同,很可能是有史以來,觀測過在經歷超新星爆炸前質量最大的恆星,估計達太陽質量130~260 倍。
  • 史蒂文森2-18刷新已知最大恆星紀錄,能裝下100億顆太陽
    光年的地方一顆名為史蒂文森2-18的恆星又一次刷新了最大恆星的紀錄,它龐大的體積甚至能裝下100億顆太陽,科學家認為即便是這樣規模的恆星依然不會是恆星體積的極限。紅超巨星,而太陽正值恆星的演化中期,屬於中等體積的恆星運行也比較穩定,如果把太陽這樣的黃矮星與紅超巨星進行比較的話,就會發現太陽只是史蒂文森2-18的一個像素點大小,不過別看史蒂文森2-18的體積如此龐大,其表面的溫度比太陽要低得多只有不到3000攝氏度,但恆星在這個階段就處於隨時會發生超新星爆發的不穩定狀態
  • 恆星會存在最大質量極限嗎?有沒有可能存在1億太陽質量的恆星?
    恆星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類天體,是能夠利用自身的核聚變反應來發光發熱的天體,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也是太陽系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對於地球來說,太陽是一個龐然大物,太陽體積是地球體積的130萬倍,太陽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