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其實只是一顆非常渺小的星球,別說和宇宙中的其他星球相比,就連我們的恆星太陽在宇宙中也顯得非常普通,僅僅銀河系當中就有數千萬顆恆星,而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更是數不勝數。
說起來我們能夠在地球上幸福的生活,和太陽也有很大的關係,一旦我們失去了太陽之後,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面臨毀滅,不過好在太陽的壽命還是非常長的,有可能地球上出現新的文明,太陽也不會熄滅。
不過一定也有人比較好奇,太陽的壽命能有上百億年,那麼比太陽還要大的那些恆星,會不會壽命更久,其實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實際上在宇宙當中,質量越高的恆星壽命反而越短,而且這也是有一定的依據的。
恆星其實也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從最大的特超巨星,超巨星一直到非常小的紅矮星,實際上壽命最長的反而是紅矮星,很多紅矮星預計壽命可以達到數千億年,而特超巨星的壽命一般只有300萬年,甚至還有一些更短。
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因為紅矮星的質量相比特超巨星是非常小的,所以引力也是如此,其內部產生的高溫相對而言比較低,所以產生的反應也會比較弱,消耗的能量就會很少,儘管基數比較小,但是消耗更小,所以壽命通常非常長久。
而特超巨星恰恰相反,其內部一直都會產生大量的氫核聚變反應,這種反應的速度將會非常快,所以他們的壽命通常都是非常短的,很多特超巨星的壽命都不夠三百萬年,而我們的太陽屬於一顆黃矮星,儘管壽命沒有紅矮星長,也沒有特超巨星大,但是這樣一顆恆星卻是我們最需要的,他為我們提供了生命,如果太陽系中換成任意一種恆星,那麼我們的文明都很有可能會因此而消失。
不過那些質量比較大的恆星在熄滅之後,並不是完全消失,他們很可能會演變成另一種特殊的東西,也就是黑洞,不過能夠變成黑洞的也是有一定要求的,他們必須要比太陽的質量還要大六倍。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地球在整個太陽系當中幾乎沒有佔多少質量,因為一個太陽就佔了太陽系99.86%的質量,可想而知,真正能變成黑洞的恆星必須要有多麼大的質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