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的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也就是火星表面的空氣密度,相當於地球30多公裡高空的空氣密度。火星的氣壓之後地球的0.75%,還不到地球大企業的1%。人類登陸火星是無法直接生存的,因為空氣密度和大氣壓都無法達到地球的標準,而且還會受到紫外線和宇宙射線的威脅。地球隨著海拔的高度,空氣密度和氣壓都會降低。比如世界屋脊空氣密度就只有地面的50%,珠穆朗瑪峰fe峰頂只有地表大氣密度的63%。當然如果深入地下,大氣壓和空氣密度也會增加。地球上的高度不同的氣壓和空氣密度的變化在火星上同樣如此,所以如果登陸火星需要用盾構機挖掘地下空間,起碼要挖掘到火星地下26公裡就方便住人了。
火星地下26公裡雖然還是達不到地球表面的壓力,但是足可以和世界屋脊以及珠穆朗瑪峰相比了,地球上這個高度最大的問題是氧氣供應問題。也就是低氣壓不是主要原因,既然這種低氣壓環境下依然可以生存,那麼火星垂直盾構到火星地表以下26公裡。這個深度火星的氣壓和空氣密度正好和珠穆朗瑪峰差不多,如果再深一點就接近世界屋脊了。也就是這個壓力不需要再帶有壓力的地面在裡面生活了,也不需要穿太空衣和壓力服,但是氧氣依然需要隨身攜帶。類似於潛水員的氧氣管是需要隨時背在身上,為了防止紫外線和宇宙射線,需要特種防護玻璃製成的透明地面站。建設在地下26公裡以下,就和在地球上正常施工玻璃建築一樣,不需要如空間站一樣的考慮氣壓。沒有氣壓當然修建就比較容易,甚至和修建南極站的施工很接近了,只不過需要提前發射一個電動盾構機,用於挖掘火星地表,一直挖到地下26公裡。
在火星地下26公裡的環境生活很接近地球,只不過是火星沒有臭氧層,大氣層密度不夠,致紫外線和宇宙射線對皮膚傷害很大。火星登因為大氣密度不夠,所以灰塵量也不夠,無法阻擋紫外線和宇宙射線。不過在火星上用盾構機進行大量施工,確實有一定難度,淺層作業倒是無所謂。如果大規模施工,深層作業,裝備顯然不勝任。因為這裡不是在地球上,大型施工機械根本無法運送到火星。輕型電動施工設備,也就是盾構機,絕對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不過施工量和工期都很緊張,所以太高昂的施工代價還不如直接發射火星著陸器更划算。這種直接著陸火星的地面站,仍然需要太空人生活在艙室內,和空間站基本一樣。如果大量人員湧入,那這種方式直接發射的地面艙居住面積根本不夠,所以依然需要盾構到火星地下聽26公裡,修建大量的房子和生活空間。火星地下26公裡氦這不知道是否有巖漿,如果有熔巖就無藥可解,因為火星的地殼比地球地殼要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