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電影《2012》或《世界末日》之類的電影,你就會知道我們所熟悉的一些東西,可能有一天導致我們人類的滅絕。比如太陽、小行星、甚至是我們的核武器。我們發現毀滅人類的方式其實有很多。
但首先,什麼是滅絕事件?滅絕級事件指的是導致地球上大多數物種滅絕的災難。不是每天都會發生某種物種的滅絕,它也不一定是所有生物全部滅絕的意思。通常,我們可以通過檢查巖石的沉積和化學成分、以及化石及其他行星上重大事件的證據來確定某個重大滅絕事件的發生可能性。
目前,科學家已經對幾十種能夠導致大範圍的滅絕事件的現象進行了歸類,但它們主要可以分為7類。
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如果沒有太陽就不可能存在,但說實話,太陽已經為地球的滅絕做好了準備。即使這張滅絕事件名單上沒有其他災難發生,太陽也會在很久以後終結我們人類文明。像太陽這樣的恆星隨著時間的推移燃燒得會更亮更猛,因為它們把氫熔合成了氦。再過十億年,它的亮度將增加10%。雖然這看起來並不重要,但它會導致更多的水分蒸發。水是一種溫室氣體,所以它把熱量困在大氣中,從而導致更多的水蒸發。陽光會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所以它可以流進太空。如果那時還有生命存活下來,當太陽進入紅巨星階段,向火星軌道擴張時,它將遭遇炙烤的命運。在那樣的太陽底下,不可能有生命存活。
太陽也可以通過「日冕物質拋射」(CME)殺死我們。由於日冕物質拋射可以把物質送到任何方向,所以它通常不會直接朝地球發射。有時只有一小部分粒子到達我們身邊,這給我們帶來極光或太陽風暴。然而,日冕物質拋射的確有可能毀滅地球。
地球是一塊巨大的磁鐵,與生命有著愛恨交織的關係。磁場保護我們免受太陽對我們的影響。南北磁極的位置時常發生變化。反轉發生的頻率以及磁場穩定所需的時間是高度可變的。科學家們還不能完全確定兩極翻轉時會發生什麼,也許什麼都不會發生,但減弱的磁場也許會使地球暴露在太陽風中,讓太陽偷走我們大量的氧氣。磁場逆轉並不總是滅絕級的事件,只是某些時候是。
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小行星或流星的撞擊只與一次大滅絕有關,即白堊紀-古近紀大滅絕事件。
好消息是,美國航天局此前聲稱,95%直徑大於1公裡的彗星和小行星已經被找到和確認。另一個好消息是,科學家估計一顆行星可能需要大約100公裡寬才能滅絕所有地球生命,這個在目前已知的範圍內是幾乎不存在的。
但壞消息是那5%仍然在那裡,我們現有技術對於這種行星級的威脅是無能為力的。靠核彈引爆?這隻存在於電影中吧?
行星墜落時,更多的人將死於衝擊波、地震、海嘯和火災。那些在最初的撞擊中倖存下來的人很難找到食物,因為拋射到大氣中的碎片會改變氣候,導致大規模滅絕。
在海灘上度過一天似乎是田園詩般的享受,直到你意識到海平面的長期上升或下降也會導致物種滅絕時,就不那麼好了。海平面下降更危險,因為暴露在大陸架上會殺死無數海洋物種。這反過來又擾亂了陸地生態系統,導致了大滅絕。
海洋中的化學失衡也會導致滅絕事件。當海洋的中層或上層缺氧時,就會發生死亡的連鎖反應。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晚期、二疊紀-三疊紀和三疊紀-侏羅紀的滅絕都包含了這類缺氧事件。
有時,某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如硒)的含量下降,也會導致物種大滅絕。有時熱噴口中的硫酸鹽還原菌會失去控制,釋放出過量的硫化氫,削弱臭氧層,使生命暴露在致命的紫外線下。海洋也會經歷周期性的傾覆,高鹽度的地表水下沉到深處,缺氧的深水上升,殺死表層生物。晚泥盆世時期和二疊紀-三疊紀的滅絕都與海洋的此類災害有關。
海灘現在看起來不太好了,是嗎?
雖然海平面下降與12起滅絕事件有關,但只有7起涉及物種的重大損失。但是,火山爆發卻導致了11個物種的重大滅絕。二疊紀末、三疊紀末和白堊紀末的滅絕與當時的洪水玄武巖事件的火山噴發有關。火山通過釋放灰塵、硫氧化物和二氧化碳而殺死生物,同時,噴發物通過抑制光合作用破壞食物鏈,用酸雨毒害陸地和海洋,並導致全球變暖。下次,如果你前往美國黃石公園度假時,花點時間停下來思考一下火山爆發時的影響吧。
最後的最後,大滅絕的最終原因其實都是全球變暖或全球變冷,這兩種現象通常是由其他事件引起的,比如上述這些事件。全球冰川消融導致了奧陶紀末期,二疊紀-三疊紀和泥盆紀晚期的滅絕。儘管溫度下降會殺死了一些物種,但隨著水變成冰,海平面下降的影響更大。
全球變暖是一個更為「高效」的殺手。,三疊紀-侏羅紀的滅絕和二疊紀-三疊紀的滅絕都與全球變暖有關。較高的溫度釋放了更多的水,並增加了溫室效應,並導致了海洋中的缺氧事件。在地球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事件一直保持平衡。但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有可能沿著金星軌道前進。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變暖將對整個星球進行一次大滅絕。
如果我們認為,行星撞擊或火山爆發在有生之前幾乎不可能發生的話,那把人類變成毀滅自己的殺手,要快得多。我們有能力通過全球核戰爭,引起氣候變化,殺死足夠多的其他物種,從而導致生態系統崩潰,引發物種滅絕。
人類雖小,但卻依舊可以改變這顆巨大星球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