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身處「被封殺」邊緣,內心太痛苦,粉絲:我們心疼你!
這不會是他犯的第一個錯,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玉樹、汶川受災那會兒,全社都有份參與義演、捐款。雖說功不抵過,但我想說的是:行為比言語更能夠說明一個人的品性。
如果非要以他說過的話來評價他的為人,那麼得分人、對事、看場合。這事說到底也就是在臺上表演時嘴上沒分寸。並不能說明:這個人私底下也這麼髒心爛肺。換句話說,如果場合不是舞臺是私下聚會,對象不是觀眾而是自己人,那就真的涼了。
事態涼快了,作為德雲社只聽郭德綱和于謙相聲的人補個票。好事也是壞事,最重要的是他自己能否一個人走出來。挑出膿包,才會是一個正常人,不然總會有所顧慮。走過荊棘,前途才會海闊天空(參照老郭)。沒有風浪拍打,多大的船都是小船,而風浪總會如期而至。即使如使始作俑者的期待,徹底按死張雲雷,他人生的路也未必非和相聲同生共死。只有自絕於天,而天無絕人之路。張雲雷的道歉,因為本人不再包袱之內,所有沒有資格選擇是否諒解。但作為會犯錯的人,我更傾向選擇原諒,給人自新的機會。說實話,張雲雷這次犯下的錯誤太低級了,相聲做不了藉口。
就像寫作的,他絕對不能以寫作的藉口大肆宣揚極端主義和思想。明明開的專場比別人賣的票還多,卻一點雷區的風險意識都沒有養成。現在的風口越來越嚴,和老郭舊日調侃的性質根本沒有可比性(時間背景不同),那麼踩雷了就要抗雷。要麼成為相聲前進的炮灰,要麼成為王者歸來的英雄,事態鬧大後的選擇權已經不在他的手裡了,看造化吧。很多事,心裡想了,嘴上就會不經意地說出來。德雲社勢必要整理一下社內的思想動態及未來發展規劃了,至少要在高雅與低俗之間徹底趟出一條路來,儘可能的做到雅俗共賞。不給人話柄,不給人挑事的機會,雖然很難,卻是不得不做的。因為自己的錯誤而被人指責,無論多大的委屈人都得憋著,錯了就是錯了,沒得解釋和祈求原諒的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