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科學家發現兩種罕見六鰓鋸鯊新物種

2020-12-04 太平洋電腦網

據外媒報導, 於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論文介紹了在馬達加斯加和桑給巴爾附近的西印度洋發現的兩種新鋸鯊物種。 據了解,通常情況下鯊魚每側都只有5個鰓裂,但新發現的兩種鯊魚卻有6個。

研究人員在最近的野外標本採集和博物館標本研究中都發現了這兩種鯊魚。

該研究論文首席作者、德國軟骨魚類研究實驗室的鯊魚研究人員Simon Weigmann在紐卡斯爾大學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一發現簡直令人震驚。

「關於西印度洋鋸鯊的知識仍普遍匱乏。但考慮到它們已知的深度分布,這兩個新物種都可能受到捕魚作業的影響,」Weigmann說道。研究人員擔心過度捕撈可能是導致這些鯊魚數量減少和稀少的原因。

鋸鯊是一種迷人的生物,它們處理食物的方式與眾不同。Newcastle介紹稱,這種鯊魚的嘴可以快速地左右擺動然後將獵物切成細碎的小塊進而可以非常容易地吞下去。

在這一發現之前,已知的六鰓鋸鯊只有一種,即六鰓鋸鯊(Pliotrema warreni)。這些鯊魚的頭部X光照片能夠顯示它們之間的區別。

來自紐卡斯爾大學的Andrew Temple同時也是這篇論文的合著者指出:「這一發現再次證實了西印度洋在鯊魚和鰩類生物多樣性方面的重要性,但也說明了我們還有很多不知道的。」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兩種罕見六鰓鋸鯊新物種
    據外媒報導,於當地時間周三發表在《PLOS ONE》上的一篇論文介紹了在馬達加斯加和桑給巴爾附近的西印度洋發現的兩種新鋸鯊物種。據了解,通常情況下鯊魚每側都只有5個鰓裂,但新發現的兩種鯊魚卻有6個。研究人員在最近的野外標本採集和博物館標本研究中都發現了這兩種鯊魚。
  • 兩種六鰓鋸鯊,連科學家都沒見過的全新版本,剛被發現就面臨滅絕
    最近,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西印度洋海域發現了罕見的六鰓鋸鯊中的兩個新品種。研究人員是在對馬達加斯加和桑給巴爾沿海小規模漁業進行調查的過程中,發現的兩種全新的六鰓鋸鯊,分別為卡氏六鰓鋸鯊和安娜六鰓鋸鯊。這讓他們興奮異常,因為六鰓鋸鯊本身就非常罕見,如今又發現了兩個新品種。
  • 科學家在西非發現罕見橙色蝙蝠新物種
    ,在西非國家幾內亞工作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橙色蝙蝠物種。這一罕見的發現是在與世隔絕的寧巴山脈進行實地調查時發現的。這一發現發生在2018年初,當時科學家們正在對生物多樣性異常豐富的寧巴山區的蝙蝠種群進行保護性調查,寧巴山區是西非一個橫跨幾內亞、賴比瑞亞和象牙海岸邊境的地區。研究人員重點調查的是一系列老礦洞,這些礦洞後來成為了蝙蝠的棲息地。
  • 外媒:科學家發現兩種稀有六腮鯊魚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林迪】據外媒CNET援引《PLOS ONE》雜誌報導稱,近日,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和桑給巴爾附近的印度洋西部發現兩種新的稀有六腮鯊魚。在德國紐卡斯爾大學的Elasmobranch研究實驗室,首席作者兼鯊魚研究員西蒙·韋格曼(Simon Weigmann)將這一雙重發現描述為「簡直令人驚訝」,並形容它們是帶有鋸齒狀鼻子的鯊魚——Pliotrema kajae和Pliotrema annae。
  • 科學家發現雜交形成罕見細斑原海豚新物種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一項基因研究表明,兩種不同海豚物種雜交可形成細斑原海豚。這種海豚體長2.1米,生活在大西洋熱帶深水環境。進化生物學家在動物王國中已發現其它幾種雜交新物種,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上。
  •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極為罕見的貓鯊物種
    據外媒CNET報導,大白鯊可能是鯊魚世界中的「大明星」,但也有一些同樣引人注目的小體型成員。在最近一次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任務中,「Falkor 」號科考船的船員們發現了 "世界上最稀有的鯊魚品種之一",從而體驗到了深海的奧妙。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的鯊魚專家Will White在10月17日探索大堡礁的過程中,從拍攝到的畫面中辨認出了短尾貓鯊Parmaturus bigus。Falkor的遙控潛水器SuBastian號發現了這種大眼睛的生物。
  • 新年伊始,趕緊來盤點2020發現的新物種「奇怪動物圖鑑」
    不過即使在這種環境下,2020年科學家們依舊發現了很多新生物,下面讓我們挑一些講一下,一起漲漲知識。大多數物種是近期被報導的。下圖是近期在越南發現的新物種。
  • 美科學家發現兩種恐龍新物種化石
    新華網華盛頓9月22日電(記者 任海軍)美國科學家22日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在猶他州沙漠中發現了兩種與三角龍相近的恐龍新物種的化石。  這兩種恐龍均為食草恐龍,分別被命名為科斯莫角龍和猶他角龍,前者可能是人類所知的頭部「裝飾」最多的恐龍,後者有5個角,體型較前者稍大。  猶他角龍鼻子上長有一個大角,眼旁的角向兩邊而不是向上長,體長在5.5米至6.7米之間,身高約1.8米,體重3噸到4噸。  科斯莫角龍面部特徵與猶他角龍相似,但頭部長有10個角,其體長約為4.6米,重約2.5噸。
  • 日科學家發現新物種恐龍「神威龍」 罕見地生活在沿海地區!
    日本2019年恐龍博覽會上,展覽新恐龍物種「神威龍」的化石複製品。(網絡圖片)日本科學家發現一副幾乎完整的新恐龍物種化石,並將其稱作「神威龍」,意為「日本龍神」,長約8米,是迄今在日本境內發現最大的恐龍骸骨。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 在對動物的新組織樣本進行DNA測試後,科學家確定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了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這是兩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森林中的貓大小的有袋動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
  • 外媒:科學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深海發現30個新物種
    外媒稱,厄瓜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GNP)管理局當地時間周一宣布,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的深海中發現了30種新的無脊椎動物。據法新社基多8月17日報導,GNP在一份聲明中說,深海專家們發現了脆弱的珊瑚和海綿群落,包括10種竹珊瑚、4種八放珊瑚、1種海蛇尾、11種海綿,以及4種新的甲殼動物——東方扁蝦。
  • 外媒:科學家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深海發現30個新物種
    參考消息網8月19日報導 外媒稱,厄瓜多加拉帕戈斯國家公園(GNP)管理局當地時間周一宣布,一個國際海洋科學家小組在加拉帕戈斯群島周邊的深海中發現了30種新的無脊椎動物。據法新社基多8月17日報導,GNP在一份聲明中說,深海專家們發現了脆弱的珊瑚和海綿群落,包括10種竹珊瑚、4種八放珊瑚、1種海蛇尾、11種海綿,以及4種新的甲殼動物——東方扁蝦。
  • 2020年過了將近一半,科學家已經在地球上發現了多個新的怪異生物
    2020,註定是讓科學家們無比忙碌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這一新發現的病毒,已經在極短的時間內蔓延至全球,截至目前已有五百多萬人感染。新物種的發現,總是伴隨著驚喜和恐懼。人們驚喜於為地球生物的多樣性添磚加瓦,驚喜於不斷完善的生物進化理論;同時,又恐懼新的未知生物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威脅。
  • 科學家在蘇利南發現紫色螢光蛙等24個新物種(圖)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南美洲北部的蘇利南共和國日前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科學家在這裡意外發現了24個新物種,其中包括發螢光的紫色蛙。不過,科學家同時警告說,當地非法開礦活動可能危及這些罕見的生物。據英國媒體報導,發現新物種的是一支科學考察隊,帶隊的「保護國際」組織(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成員李安妮 阿朗索6月4日報告說,考察隊的13名科學家2006年在蘇利南首都東南部80英裡(約合128公裡)處的地方發現了相當多的新物種。
  • NOAA科學家發現 「美麗而獨特的 」櫛水母新物種
    據外媒CNET報導,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 「這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我們能夠完全基於高清視頻來描述一個新物種,」NOAA漁業科學家Allen Collins在11月20日的一份聲明中說。
  • 澳洲科學家發現兩種新的大飛鼠物種
    澳洲科學家在對易危物種大飛鼠(Greater Glider)進行了DNA檢測後,發現了兩種新的大飛鼠物種。 大飛鼠是一種負鼠般大小的有袋動物,在森林中可滑翔長達100米。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懷疑大飛鼠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物種。
  • 科學家意外發現新物種:全透明水母 在海底最深處
    大海深處還有很多我們不為人知的生物,這也是吸引科學家源動力。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當時是在海底的最深處。
  • 日本科學家發現恐龍新物種,命名「日本龍神」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李桐佑】據新加坡亞洲新聞臺(CNA)6日報導,日本科學家通過研究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全身骨骼後得出結論,該骨骼化石為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系生存於白堊紀後期的草食類恐龍。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導截圖據北海道大學發布的一份聲明稱,該團隊將新物種起名為「Kamuysaurus japonicus」,意為「日本龍神」(Japanese dragon god)。研究顯示該骨骼屬於年齡為9歲的成年恐龍,長達8米,重約4噸(存活時重約5.3噸),是日本國內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
  • 科學家意外發現新物種:全透明的水母 藏在海底最深處
    大海深處還有很多我們不為人知的生物,這也是吸引科學家源動力。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處理一段水下視頻時,意外發現了一種新的梳狀水母物種。這是一個全新的物種,當時是在海底的最深處。
  • 外媒:中國又發生什麼?出現世界首個「新物種」,意味著什麼?
    前段時間外媒報導:中國又發生什麼?出現世界首個「新物種」,意味著什麼?到底是什麼「新物種」呢?從1929年至今,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對枯魯杜鵑的科考,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科研人員接力幾代,也都沒有發現它的蹤跡。當時就連我國標本館僅有「疑似枯魯杜鵑」的標本記錄,然後什麼信息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