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ARM的微波頻率自動測量系統設計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1.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9/364598.htm

  通常微波所指的是分米波、釐米波和毫米波。關於其頻率範圍,一種說法是:

  300MHz ~ 300GHz(1MHz =106Hz,1GHz =109 )相應的自由空間中的波長約為1m~1mm.

  微波技術的興起和蓬勃發展,使得國內大多數高校都開設微波技術課程。但還存在以下問題:測量時,由手工逐點移動探頭並記錄各點讀數,然後手工計算實驗結果並繪圖。測量項目單一、精度低、測量周期長,操作也較為繁瑣。本文主要研究一種實用的基於Labview的速調管微波頻率自動測量系統。

  2.系統整體結構

  系統的整體結構如圖2-1所示。由下位機跟上位機構成。微處理器通過驅動電路來控制步進電機,帶動諧振式頻率計的套筒轉動,處理器採樣檢波電流,傳送到上位機LabVIEW界面顯示,並利用PC機強大的數據處理功能,分析出電流最小值,計算出所測頻率。

  3.系統硬體設計

  3.1 微處理器系統電路的設計

  本系統選用的微處理器是S3C44B0.2.5VARM7TDMI內核,3.0~3.6V的I/O操作電壓範圍。可通過PLL鎖相環倍頻高至66MHz;71個通用I/O口;內嵌有8通道10位ADC,本系統選取了通道1作為晶體檢波器電流輸入通道。

  3.2 復位電路

  系統沒有採用RC電路作為復位電路,而使用了電壓監控晶片SP708SE,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復位電路的RST 端連接到S3C44B0的復位引腳nRESET,因為S3C44B0的復位信號是低電平有效,所以當系統掉電或復位按鍵SW_RST被按下時,電源監控晶片RST 引腳立即輸出復位信號,使S3C44B0晶片復位。

  3.3 諧振式頻率計自動測量電路的設計

  3.3.1 定標法測頻率原理

  為了實現頻率的自動化測量,本系統採用步進電機帶動頻率計的轉動,當腔體轉到了諧振位置時候,到達檢波器的微波功率明顯下降,檢波電流出現明顯的下降,而這個位置對應的頻率就是所測頻率。步進電機帶動下的是非只讀式頻率計,所以先要用定標的方法,擬合出頻率與刻度的對應關係式。定標法:同時配合兩種頻率計,一種是只讀式的,可直接讀出頻率;另一種是非只讀式的,只有刻度,不能直接讀出頻率。首先手動轉動非只讀式頻率計到一個諧振的位置,記錄這時的刻度,然後再轉動只讀式頻率計,到另外一個諧振位置,記錄對應的頻率。重複這種操作,測出儘量多的頻率和刻度對應點,根據測得數據再用最小二乘法擬合出兩者的對應關係式。最後改換用步進電機帶動非只讀式頻率計轉動,當轉動到檢波電流出現明顯的「吸收谷」時,讀得這時的刻度,根據擬合出來的刻度與頻率關係式,就可得所測頻率。

  3.3.2 步進電機及自動控制電路

  步進電機是一種將電脈衝轉化為角位移的執行機構。通俗一點講:當步進驅動器接收到一個脈衝信號,它就驅動步進電機按設定的方向轉動一個固定的角度。可以通過控制脈衝個數來控制角位移量,從而達到準確定位的目的;同時可通過控制脈衝頻率來控制電機轉動的速度,達到調速的目的。

  本系統採用二相步進電機,具有如下一些特點:只需將電機與驅動器接線的A+和A-(或者B+和B-)對調即可實現電機的轉動方向;步進角為1.8°的兩相四線混合式步進電機,並把細分驅動器的細分數設置為8,電機的運轉解析度為每個脈衝0.225°。為了有效驅動電機,本文採用了基於TA8435H晶片的驅動電路。實際應用電路如下圖3-2所示,晶片的輸入信號有使能控制、正反轉控制和時鐘輸入。

  通過光耦器件TLP521可將驅動晶片跟輸入級進行電隔離,起到邏輯電平隔離和保護作用。

  M1,M2分別接高電平,所以為1/8細分方式。

  由於REF IN引腳接高電平,因此VNF為0.8V.

  輸出級斬波電流為VNF/RNF=0.8/0.8=1A,因此R212、R213要選用功率大一些的電阻。選用不同的二相步進電機時,應根據其電流大小選擇合適的R212和R213.R21和C5組成復位電路,D1~D4快恢復二極體可用來洩放繞組電流。  

  電路中用到微處理器S3C44B0引腳PC0,PC1,PC2給驅動電路分別輸出使能,正反轉,時鐘信號,通過控制輸出脈衝的間隔可以控制電機轉動的速率,而輸出脈衝個數可控制步進電機走動的步數,達到控制頻率計腔體位置目的。電路輸出埠A, A, B, B接二相步進電機對應輸入端子。

  3.3.3 檢波電流I/V轉換及放大電路

  檢波晶體的作用是將微波微弱信號轉換成直流信號。故可觀察檢波電流是否出現「吸收波谷」來判斷腔體是否到達諧振位置。本系統將檢波電流經過處理之後傳送到上位機的LabVIEW界面顯示,觀察是否到諧振位置。  

  由於微波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受到外部幹擾的噪聲,線路的噪聲,元器件的噪聲等等,因此需要濾波電路來濾除這些幹擾信號。由於處理器對信號的採集速率比較低,所以本系統採用了時間常數比較大的由R418和C409構成的低通濾波器。其截止頻率為f p =30Hz有利於濾除電路中的尖峰噪聲。電路採用兩級運放,第一級為I/V轉換,第二級為電壓反相放大。調節可變衰減器,電機走完全程,觀察到檢波電流最大值為50.9μ A,因此電路中RF4=1K,R416=1K,RF5=45K,由Vout1=-RF4*I知,經過第一級I/V轉換之後最大電壓為50.9mV,再經過放大,最終輸出電壓最大為2.291V,滿足S3C44B0的A/D轉換輸入要求。

  4.軟體設計

  4.1 下位機軟體

  系統開機復位後,進入while(1)死循環,時刻檢測上位機是否發來測量頻率的命令,當接受到測量頻率命令後,調用測頻率模塊子程序。頻率測量子程序中,電機走完全程需要1854步,每一步帶動諧振腔走0.005mm,每一步耗時44.44ms,電機每走動一步,把100次檢波電流的A/D轉換數據求平均值後再通過串口發送到上位機顯示。

  4.2 上位機軟體設計

  在虛擬儀器開發平臺LabVIEW中,可以利用基於VISA的儀器驅動模板中的I/O接口函數來方便快速地開發驅動程序。本系統中通過PC機和主控晶片S3C44BO的RS232串行通信實現數據採集的驅動程序正是使用這種方法。

  如圖3-5頻率測量的labview程序圖。首先用最大值與最小值函數求出採集到的電流數據的最小值,並求出其對應的索引值,即步進電機在哪一步採集到的電流值,從而把這個索引值反饋回頻率數組,求出其對應的元素,則為所測頻率。

  5.信號源輸出頻率測量實驗結果及分析

  為了在上位機的LabVIEW界面得到所測量的微波信號頻率,需在界面中顯示出檢波電流--頻率曲線,從而可明顯讀出檢波電流的「吸收波谷點」.需通過定標法先手工測量頻率--距離(當前測量點與起始點的距離,可由套筒刻度算出)的一組儘可能多的數據點,然後利用步進電機每走一步的距離,就可以把距離轉化為步數,再用matlab擬合出頻率--步數的關係函數。從而可知道步進電機走到哪一步對應哪一個頻率。電機走完全程需要1854步,那麼把步數對應的1854個頻率值組成一個數組作為曲線的橫坐標,並把採集到的1854個電流值作為縱坐標。

  限於本信號源頻率及諧振式頻率計測量範圍的影響,本系統只能在8.48GHz和9.9GHz範圍內測量。因此從套筒的起始位置9.9mm(對應於頻率8 . 4 8 G H z ),截止位置0 . 6 3 m m (對應於頻率9.9GHz),其全長為9.9mm-0.63mm=9.27mm.由於電機帶動套筒每步的距離非常小,因此不能直接測量步進電機一步的距離,利用步進電機沒有累計誤差的特點,採用步進電機走動180步,測出套筒刻度前後位置差,得出步進電機帶動套筒每一步移動平均距離為0.005mm.手工測出頻率與刻度的42組數據點,利用MATLAB擬合出圖5-1所示曲線。用MATLAB擬合出頻率f 與刻度L 線性關係函數為f = ?0.1456* L + 9.9917(0.63mm ≤ L ≤ 9.9mm)。由於電機每步帶動套筒移動0.005mm,起始位置在0.63mm,即步進電機走一步後,套筒的位置在0.63mm+0.005mm=0.635mm,而步進電機走完全程需要1854步,套筒的截止位置在0.63+0.005*1854=9.9mm.則刻度L 與步數n 的關係函數為L = 0.005n + 0.63(0 ≤ n ≤1854)。

  可推導出頻率f 與步數n的函數關係式為f = ?0.000728n + 9.9(0 ≤ n ≤1854)。把步數對應的1854個頻率值組成一個數組作為曲線的橫坐標,並把採集到的1854個電流值作為縱坐標,利用PC機在LabVIEW描繪的波形圖如圖5-2所示。

  再由LabVIEW自動計算檢波電流最小值對應的頻率值,如圖5-4所示。可知這時信號源輸出頻率為9.337GHz.

  與手工測量做對比。換上可直接測出頻率的諧振式頻率計,測得這時的頻率為9.357GHz,所以自動測量與手動測量的相對誤差為:

  本系統設定步進電機走完全程需要82.4秒,不能設得走太快的原因是防止步進電機「丟步」(漏掉了脈衝沒有運動到指定的位置)。另外太快很可能檢測不到檢波電流的「波谷點」.而手工測量一次信號源的輸出頻率,通常要兩分多鐘,可見本系統自動測量的實用性。

相關焦點

  • 基於微波諧振腔的葡萄糖溶液濃度測量系統
    編者按:  摘要:根據微波諧振腔的諧振頻率隨腔內溶液的介電常數的變化而發生偏移的特性,本文設計了基於微波諧振腔的葡萄糖溶液濃度測量系統,包括諧振腔測量模塊、諧振頻率跟蹤模塊和等精度頻率測量模塊,可實現對溶液濃度的實時測量。
  • 汽輪機蒸汽溼度測量系統的頻率跟蹤設計
    因此,準確測量蒸汽溼度,對汽輪機的安全經濟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微波測量技術是溼度測量中的一種重要方法。它利用溼度對微波傳感器的影響測量溼度,該方法的最大優點是快速、連續和無接觸,因此特別適用於工業自動控制系統。
  • 基於ARM與MEMS器件的微慣性測量裝置設計
    在仿生推進機理的研究中,精確測量魚類尾鰭拍動參數對於魚類仿生推進機理研究及工程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研究者大多採用分析高速攝像機拍攝的圖像獲得參數的觀測方法。這種方法受到環境與設備的限制,結果精確度較差。本設計是一種基於MEMS器件的生物運動微慣性測量裝置。
  • 基於GPS的恆溫晶振頻率校準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摘要:針對目前廣泛對高精度頻率源的需求,利用FPGA設計一種恆溫晶振頻率校準系統。系統以GPS接收機提供的秒脈衝信號為基準源,通過結合高精度恆溫晶振短期穩定度高與GPS長期穩定特性好、跟蹤保持特性強的優點,設計數字鎖相環調控恆溫晶振的頻率。詳細闡述系統的設計原理及方法,測試結果表明,恆溫晶振的頻率可快速被校準到10 MHz,頻率偏差小於0.01Hz,具有良好的長期穩定性,適合在多領域中作為時間頻率的標準。
  • 基於FPGA的微波輻射計數控系統設計與實現
    由於微波輻射計是一種被動式的遙感器,其靈敏度要求很高,同時,由於當今遙感儀器的設計越來越趨於高功能密度及小型化,因此,要求多通道微波輻射計的數據處理與控制系統具有高可靠性、高解析度、實時性好、體積小、重量輕、功耗低以及可移植性強等特點。以往多數微波輻射計數控系統中採用的以80C31為核心的設計,由於受微處理器晶片和外圍電路的限制,擴展性差,所佔體積較大,且需要多塊電路板協調工作,功耗較大。
  • 基於LabWindows/CVI介質復介電常數的測量系統設計
    摘 要:針對介質復介電常數測量自動化的需要,根據微擾法理論設計一套基於LabWindows/CVI的介質復介電常數的測量軟體系統。
  • 基於STM32的新型角度測量系統設計
    [page]3 數據處理模塊STM32F107採 用的是ARM Cortex—M3內核,工作電壓為3.3 V,時鐘頻率達到72 MHz。該晶片系統資源和外圍接口豐富,內部集成專用時鐘、復位以及電源管理模塊,支持多種工作模式。由於STM32F107晶片的性能、成本和功耗方面 的特點,選擇它作為數據處理模塊。
  • 基於HFSS的射頻微波系統設計仿真平臺介紹過程
    打開APP 基於HFSS的射頻微波系統設計仿真平臺介紹過程 工程師2 發表於 2018-04-27 11:38:00 一、概述: 射頻/微波電路是雷達、導航、測控、制導、通信和電子對抗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系統 的性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響。
  • 基於FPGA的高精度頻率電壓轉換系統設計實現
    傳感器輸出的脈衝頻率信號經信號調理電路調理後輸入FPGA,FPGA測量脈衝信號的頻率,根據系統精度要求,需設計Q格式定點運算,測得的頻率經FPGA定點運算後得到與頻率大小成線性關係的D/A轉換的數字量,控制串行DAC7551輸出相應的電壓值。實驗結果表明,系統的轉換精度優於0.1%,改變系統的設計參數可實現更高精度的頻率信號到電壓信號的轉換。
  • 基於電磁感應的液體粘度測量系統設計
    復位操作有上電自動復位和按鍵手動復位兩種方式,本設計中採用手動復位和上電自動復位組合的方式。其電路原理圖如圖4-6所示。第5章 測量系統可行性驗證實驗本論文之前的內容介紹了基於電磁感應的液體粘度測量方法的原理,分析了測量方法的理論基礎,並設計了測量系統的各個模塊。
  • 應用ADXL50設計的加速度-頻率測量儀器
    傳感器及其外圍電路封裝於小型屏蔽容器內,固定于振動物體上,隨之同步振動,輸出測量信號;信號調理電路接收電信號,進行放大、濾波等必要處理;經過處理後的信號被送入顯示部分,信號的頻率和幅度以數值形式顯示於led數碼管上,實現加速度和頻率的實時測量。
  • 稿件速遞|晶片表面微波磁場測量技術
    杜關祥博士團隊致力於發展實用化量子精密測量技術,他面向晶片表面微波磁場測量要求,提出了掃描式和成像式兩種測量新方法,研製了錐形光纖亞微米級金剛石NV色心探頭和晶片表面微波磁場高分辨高速成像系統,實現了晶片表面微波磁場高分辨測量,對提高晶片設計和測試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國內外晶片測試技術的產業現狀高集成度晶片是我國製造業卡脖子的核心技術。
  • 微波測量靈敏度提高1000倍!山西大學在微波精密測量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微波是人類觀察世界的另一隻「眼睛」,利用微波遙感技術可以測繪人類難以涉足地區的地形地貌、探索廣袤神秘的宇宙太空。經典微波測量方法通過微波誘導金屬中自由電子產生有規律的感應電流來提取微波電場的信息。然而金屬中的自由電子具有隨機熱運動特性在感應電流中引入隨機熱噪聲,這是經典微波測量方法實現超高靈敏度探測難以突破的瓶頸。山西大學團隊提出的基於可控原子體系的微波超外差測量新原理和新技術,從根本上避免了經典微波測量方法中自由電子隨機熱噪聲的影響。
  • 一款基於51單片機的高頻頻率計設計
    摘要 基於51單片機設計了一款測試範圍在1 Hz~10 MHz的頻率計。系統通過峰值有效電路和有效值電路將正弦渡、方波和三角波轉化為直流信號送入單片機,通過編寫相應的程序計算出其有效值和峰峰值的比,實現自動檢測的目的,並由顯示電路顯示測量結果。該系統電路簡潔、軟體編寫簡單、調試難度低。
  • 石英晶體諧振頻率測量系統
    本文介紹了一種結合單片機、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DDS)和增益鑑相器的簡單石英晶振共振頻率檢測系統,利用晶振阻抗隨激勵信號頻率而變化的特性,在100ms內測得其共振頻率,控制成本的同時保證了一定的測量精度。
  • 基於FLM3135-18F的S波段微波功率放大器設計
    是雷達發射機、無線通信、測量設備等系統的關鍵元件。微波功放的增益、輸出功率、非線性等參數直接影響整個系統性能。S波段微波功率放大器研製的核心是大信號工作條件下功率放大器的輸入輸出寬帶匹配電路的設計。大功率功率放大器的輸出阻抗很低,一般在5 Ω以下,因而匹配電路的阻抗變換比很大,導致直接設計寬帶匹配電路困難。
  • 一種基於MSP430單片機的交流頻率檢測系統
    系統的硬體部分主要由MSP430單片機以及整流橋、光電耦合器、三級管等器件構成;而軟體部分主要是基於MSP430單片機的C語言程序,包括系統的初始化、定時器的設置等。該系統的實驗結果和電路仿真吻合較好,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 基於MSP430的信號發生系統設計
    作者/ 曹鵬輝 郭湘南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武漢 430074)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1/340858.htm摘要:本文提出一種基於DDS晶片技術信號發生器設計的上位機控制系統
  • 基於TMS320X2812的高精度轉角測量系統設計
    1 引言高精度旋轉角測量廣泛應用於精密加工、航空航天和軍事等領域。測量角度和角位移的方法有:水準管式傾角儀,圓光柵以及電阻應變式、電感式、電容式、光電編碼式、磁阻式等角位移傳感器。目前,利用圓光柵方法實現的高精度軸轉角測量系統以其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測量精度高等特點而得到廣泛應用。
  • 頻率計數器測量功能介紹
    最早的電子計數器是為了對諸如原子現象之類的事情進行計數而設計出來的。在發明計數器之前,頻率的測量都是用頻率計(一種精度很低的協調裝置)完成。頻率計數器是以數字方式對信號參數進行精密測量的首批儀器之一。衡量頻率計數器主要指標是測量範圍、測量功能、精度和穩定性,這些也是決定價格高低的主要依據。隨著電子測試技術的發展,頻率計數器日趨成熟。目前,頻率計數器已經能輕鬆測量射頻、微波頻段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