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青少年扎堆電影院 不分級大片引尖叫 專家建議家長陪同觀看
文/本報記者王丹陽 實習生楊惠琪
讀者私信
前幾天我在電影院看電影,看到有人手放到絞肉機裡的血腥鏡頭,後面傳來小孩子和女生的連連尖叫,非常恐怖。我覺得很擔心,為什麼這些在美國列為R級的電影,在這裡就可以給我們的小朋友看。請記者同志關注這個問題。
——市民張先生
市民:
小女生看大片 嚇得連連尖叫
「看到手放到絞肉機裡的血腥鏡頭,後面傳來小孩子和女生的連連尖叫,非常恐怖。」
廣州市民張先生向本報講述自己的觀影經歷時頗為憂心。上周末,他在觀看美國影片《機械師》時,寫實的暴力場景讓看慣動作片的他也感到驚心動魄。
這部在美國列為R級片(限制級)中充斥著槍戰、爆炸、殺人等鏡頭,處處暗藏殺機。而更令張先生驚奇的是,散場燈亮時,他發現全場有一半的觀眾是青少年,有的還穿著校服,身邊似乎沒有成年人陪同。
在美國R級影片為Restricted簡稱,即限制級,是美國電影分級制度中令青少年父母談之色變的一級。按照級別要求,17歲以下青少年須由父母輔導觀看。今年年初,國內放開好萊塢大片引進後,越來越多的美國R級影片開始在國內公映。這個暑假,在廣州上映的就有《飢餓遊戲》、《機械師》、《太空一號》等。
據了解,國內對電影並沒分級,只是對電影片名有相應的限制,不能出現涉及強烈的恐怖、暴力、兇殺的字眼,因而好萊塢影片的國內片名均起得較為中性。例如《機械師》這一片名,乍看似文藝片,無法通過片名體會電影中講述職業殺人機器的暴力色彩。
調查:細路嚇到哭 家長不願走
不僅是好萊塢大片,目前正在廣州熱映的國語影片《聽風者》、《消失的子彈》實際也是限制級片。記者查詢香港院線時發現,這兩部電影被列為IIA限制級,即17歲以下的觀眾應由家長輔導觀看。
昨日,國產電影《消失的子彈》在內地上映,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影片包括解剖腐屍等恐怖場景,「爆頭」鏡頭也反覆出現。
而在記者座位後,一個大約三四歲的細路仔,由於不敢看鏡頭而哭鬧。年輕家長不忍離開,就拿出手機讓孩子玩遊戲「憤怒的小鳥」。
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我也害怕看暴力片」
在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旅遊局局長黃細花就提出了設立電影分級市場制度的議案。黃細花說,「我很喜歡看電影,但是卻特別害怕看到暴力、血腥的畫面。有時進電影院前不知道電影是什麼樣,本圖個享受,可看到打打殺殺的場景才大呼受罪。要是讓小孩子無障礙地接觸到這些影片,對他們的心理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她表示,目前電影分級已逐步成為國際電影的主流趨勢,像美國、中國香港、英國、新加坡、韓國等地就有較完善的電影分級制度。
為此,她在今年全國兩會時提出應儘快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影分級制度。黃細花表示,「中國要進行分級有非常成熟的外國經驗可以借鑑。就算不用法律強制規定電影分級,也可在業內形成一種約束力,對觀眾起提示作用。」
「蝙蝠俠」的警示:未分級前 家長應陪同
本月初,好萊塢大片《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在美國上映時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槍擊案,由此也引發美國對分級電影制度和暴力鏡頭對青少年的影響的思考。而在本月底,《蝙蝠俠前傳3》也將趕上暑期檔末尾上映。這將對許多仍在放假中,獵奇心理旺盛的青少年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心理影響,依舊難以估計。
有心理學家建議,在電影市場尚無分級制度之前,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儘量少受影視劇作品中暴力、殺戮的負面因素影響。其中,「陪伴觀看」是不錯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