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許多幼小生靈的痴迷,源於我單純而又樸素的鄉村生活。北方的鄉間,在我們的小村周圍有許多河塘和溝渠,每當春、夏日,落過幾場透雨,這些溝渠、塘堰便蓄滿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雨水,鏡子似地映射著北方的陽光。塘壩上垂柳依依,桃杏花繁,總會吸引成群的蜜蜂、蝴蝶穿梭其間。每每看到這些小生靈殷勤地採集花粉,我的心中總會升起莫名的感動。在這些長翅膀的生靈中我對蜜蜂是懷著敬畏心情的,我敬重它們勤勞的一生,卻又因為它們擁有毒辣的尾針而產生畏俱,所以總是敬而遠之。對蝴蝶我是極衷情的,我覺得它是天地間美的精靈,一個百卉爭豔的春天,如果沒有蝴蝶的點綴,便會缺少生趣和靈動。但是,在這些會飛的生靈中,我最喜歡的是蜻蜓。天氣晴暖的日子裡,看到許多紅蜻蜓、綠蜻蜓從春天深處飛來,我立即心潮奔湧。我覺得如果蝴蝶是昆蟲世界的美少女,那麼蜻蜓則是它們中的偉丈夫,你看它飛行的姿勢果敢、勇猛,一個勁地做著高難度的飛行動作,一會俯衝,一會疾馳,一會停在空中一動不動,還特別善於冒險,在水面上做著譽滿世界的「蜻蜓三點水」,它停在花枝上的姿勢也很優美,就像一架軍用直升機,綠的機身、紅的機身,透明的翅翼,在陽光下閃著金屬的光澤,每當它們編隊起飛,我總會目不轉睛地盯住它們,視線隨它們飛行的軌跡而沉浮,那優雅灑脫的生存方式永遠讓人著迷,給我製造著「百慕達三角」似的啞謎。聰明的人類永遠是它們的崇拜者,偉大的仿生學,就是人類向動物界學習的結果,否則世界各國造出的機型為何與它們那麼相似,有的還以動物的名字命名呢?我敢說是人類借鑑了它們抑或是從它們那裡獲得了靈感。
我對蜻蜓的喜愛從孩提時代開始。那年夏天,我們村興起養魚之風,村子裡增加了好多魚塘,有些愛美的農人還從外面弄來蓮籽,種上了蓮藕,塘中便有了荷葉。六月天荷花開時,吸引了全村男女前來觀賞,也引來了無數的紅蜻蜓、綠蜻蜓在水上嬉戲,那些日子我成了塘邊的常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意境,拍的一些照片至今還掛在我鄉下老屋被柴煙薰黑的牆壁上。
我曾經試圖能捉住幾隻蜻蜓,像小鳥般籠養起來,但這個願望始終未能實現,原因是蜻蜓飛行忽急忽緩,又非常靈醒,難於捕捉,捉住了也無法餵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不忍心這樣輕盈自在的精靈被關起來,讓它失去天空,失去花朵,失去自由。它的美麗屬於整個鄉村、整個大自然,屬於大家,而絕不是滿足於自己寂寞的心田和一己之私的。現在我只滿足於用眼睛欣賞它,並將它美麗的倩影融入心靈。每年天氣轉暖的時候,我都會抽出時間到鄉下住一段,去感受自然,去觀賞蜻蜓優美的飛行表演。這些從農田深處飛來的精靈們,在溫暖的陽光下,空前活躍,它們的飛行狀態是歡悅的,滿含著對季節的深情。而在深秋,它們的舞姿便明顯怠惰,憨頭憨腦,智商也在持續下降。有一年深秋,我在村邊魚塘的殘荷上發現一隻蜻蜓的屍體,感到分外驚訝,我確實不知蜻蜓如何入冬越冬,是否像青蛙那樣冬眠。想到它們夏天那飛行的倩影,我就感到一陣心痛,我用荷葉把它包裹起來,為它舉行了隆重的水葬,希望它的魂魄能在來年再生,繼續翱翔在陽光下。
在鄉間的那些日子裡,面對這些自然之子,我常常心靈如滌,空明澄澈。有時候也心生羨慕,想到它們不但擁有藍天大地。清塘荷姿,而且還擁有一分難得的恬適和安逸。然而,不論紅蜻蜓也好,綠蜻蜓也罷,都是造物的遷想妙得。讓我們公允地看待世界吧,因為,這些美的精靈不就年年飛翔在紅塵世界,和人類和睦相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