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神秘的量子力學告訴你

2020-11-29 浙報融媒體

潘建偉

「我是獨一無二的,擁有自主意識,我的行為可以影響體系的演化,這是量子力學和牛頓力學根本的不同。」近日,在湖心講堂公開課上,著名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說。

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這一物理學的經典之問,一直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牛頓力學告訴我們,所有粒子的運動狀態都是可以精確預言的,這就會引起「決定論」的概念。在美劇科幻片《西部世界》裡的機器人,自認為自己是具有自主意識的,但事實上,其每一個舉動都是由後臺程序所設定:下一時刻要做什麼、說什麼,早就像拍電影一樣被確定好了。

那麼,這個世界到底是決定論的,還是在本質上是不確定的、以至於允許我們有自主意識和自由的思想呢?如果本質上是不確定的,我們又該如何從物理學角度來證明這一點?

「目前的科學理論是:我們的世界不是決定論的。有了這樣的新理念後,我們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潘建偉說。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近年來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科學家們的引領中,我們走入量子力學的奇妙世界。

上帝擲骰子嗎?

量子力學誕生後,以玻爾、海森堡和泡利為主的哥本哈根學派一直認為,量子力學本身已經是完備的理論,而愛因斯坦則一直批評它並不完備。

在量子力學中,世界由兩種基本成分組合而成。其一是波函數,也即一種平滑的、可以完全確定的數學表達式,它代表了關於粒子位置和特徵的無數種可能性,可以用來描述粒子的信息。其二是波函數的塌縮,也即實現一種可能性並消除所有其他可能性。

愛因斯坦認為,量子力學只能描述處於相同環境中為數眾多而又彼此獨立的粒子全體,而不能描述單個粒子的運動狀態。因為單個粒子的運動狀態必須是決定性的,而不能是統計機率性的。因此,愛因斯坦相信上帝不擲骰子,我們對於粒子運動狀態的描述必然會有一種確定規律或公式來測算。

玻爾則認為,量子世界是虛幻的、不真實的,只有對量子世界進行了測量之後的結果才是真實的。而現有的量子力學理論並沒有問題,它恰好可以計算這個複雜的量子世界,並且符合實際。在他看來,不確定性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現場,潘建偉用兩個實驗來解釋這種爭論的產生。

當打開手電筒照過一條縫時,光線會呈現中間亮,兩邊漸漸變暗的形態。而當我們重複做這個實驗,並將光源不停減弱,最終在屏幕上可以發現,在每個確定的時刻,會看到一個點、一個點的出現。實驗重複多次後,還可以發現,這些點的分布概率與之前實驗情況是完全一致的。單次實驗中出現的一個點,就是所謂的「單光子」。其實,光是由很多小顆粒組成的,反覆減弱光源後看到的小顆粒就是光能量的最小單元——光量子。

而進入雙縫實驗,我們首先只開一縫,會看到這條縫四周集中了很多小點,最後的分布狀態為高斯分布。那麼,當兩條縫同時打開時,我們會看到什麼現象呢?按照通常的觀念,單光子是不可分割的,單次過程中,其應當從某一條縫中通過。兩條縫都打開時,應是一種簡單的概率疊加,其結果仍呈現高斯分布的狀態。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兩縫皆開的情況下,屏幕上光子數目越來越多,就出現了幹涉條紋。在量子力學中,按照玻爾和海森堡的觀點,首先光子確實是一個粒子,但它在自由飛行時,狀態是由波函數來描述的。在探測到光子之前,光子沒有一個確定的位置。通過雙縫之後,波函數的幹涉就會影響光子出現的概率分布,就類似於經典波幹涉一樣。

按照這樣的觀點,最後在屏幕上探測到光子的時候,光子就會坍縮成一個點,隨機地出現在某個地方。在重複實驗多次後,我們會發現,單光子像波一樣,是同時通過兩條縫,但是光子的位置是完全不確定的,其出現在某個點的概率,是由兩個波函數相干疊加決定的。

可以看到,量子力學用波函數的形式解釋了這一現象。

「『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這個問題很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跟人有自由意志與否,是緊密相連的。」潘建偉說,因此,如果上帝擲骰子,人就可能還有一點自由意志;如果上帝不擲骰子,我的命運和做什麼事情,都是方程決定的。

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

在近年來的許多穿越劇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橋段:男主角或女主角藉助量子力學的作用,在某種神秘力量的裹挾下,穿過時空隧道,穿越到古代或現代,並由此開啟一段驚險奇幻的故事……

那麼,在現實的研究中,量子力學又是否真的具備帶人「穿越時空」的「魔力」呢?這就要說到量子糾纏。

根據量子力學原理,量子世界中的一隻貓,當我們沒有去看這隻貓時,貓可以處於死和活狀態的相干疊加。物理量的值不是預先確定的,你去決定測量的時候才會決定它是什麼性質;測量的結果是隨機的,也就是說觀測者的行為會影響體系的演化;同時,這也告訴我們,對於單個量子的未知態我們是不能像手機一樣裡面的信息做簡單的複製的。

「利用量子糾纏的幫助,我們是可以像孫悟空的筋鬥雲一樣,將量子信息從一個地點送到另外一個地點。但前提是,這種傳送是在非常有限的空間內。」潘建偉以時間和空間做了一個比喻:如果上海和杭州有一團糾纏物質,人又想快速穿梭兩地,那麼理論上,是可以對這個人和那團糾纏物質做一番操作,使得人身上的每一個原子與糾纏物內的原子糾纏起來;並通過測量得到一組數據,了解它們處於哪種糾纏態,然後將這個信息通過無線電臺發射到杭州,通過在杭州對這種物質的可控操作,我們就可以用同樣多的物質將這個人在杭州重新構造出來。

那麼,這是一種複製現象嗎?「並非複製。因為這個『被傳送』的人在完成這個過程之後,原來在上海的他已沒有任何留存的信息,他只是被用同樣多的物質在杭州又重新構造了出來。」潘建偉說。

「當然,人能不能被傳送尚且是未知數。但一個原子的狀態是可以實現的,幾百個原子狀態也是可以的,目前這些在實驗上都已得到證實。」潘建偉說,這一原理可用來做量子計算的基本單元:量子信息在網絡中可自由走動後,研究人員就可以利用量子疊加來進行量子信息的處理,這就是量子計算機。

量子力學「實用」嗎?

說起來,量子科技最為人說道的,還是其中的量子加密通訊技術。

實現信息的安全傳送,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在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斯巴達人就通過將一個布帶纏到加密棒上,寫上諸如「明天發動攻擊」的密信,命令發布後,如果他人沒有同樣半徑的加密棒,就無法順利讀出這一信息,這便是最原始的加密方法。

到了公元前1世紀左右,凱撒大帝發明了更好用的辦法——通過移動26個字符順序的方式對信息進行加密,如「明天發動攻擊」 就變成DWWD,那麼只有預先約定的人才會知道這個命令的含義。

這些聰明又古老的加密算法,其實可以用字符出現頻率的方法加以破解。

二戰期間,人們又設計了更加複雜的密碼,到後來還有RSA公鑰加密算法,但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這些加密方法都被一一破解。

另外,人類不斷增長的對計算能力的巨大需求,也是我們當前信息科技領域面臨的一大問題。20世紀40年代的 Colossus 計算機,重量1噸,功率8.5千瓦,每秒運算速率五千次,當時人們覺得這已經很快了,當時按照IBM的前總裁 Thomas Watson 的說法,全世界大概只需要五臺這樣的計算機就夠了。但到了2010年時,每個人擁有的智慧型手機已經可以實現每秒鐘5萬億次的運算,功耗不超過5瓦,其計算能力是當年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計算能力的總和。

在潘建偉看來,量子通信可以提供原理上無條件的安全通信方式;量子計算則可以提供超快的計算能力,來揭示複雜系統的規律。在研究愛因斯坦百年之問的過程中,目前的量子力學已經初步地為突破信息安全和計算能力的瓶頸做好了準備,而且也為回答上帝到底是否擲骰子提供了可能的答案。

「某種意義上來講,量子力學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硬體基礎。與作為軟體基礎的數學相結合,數學與物理奠定了整個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潘建偉說。

誠然,無論是核能、電晶體的發現,還是核磁共振、高溫超導材料、巨磁阻效應的發現等,量子力學規律在應用過程中,帶來了諸多技術革新。對量子規律的被動觀測,並非僅作用於微觀世界,它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如今的生活。第一次量子革命直接催生了現代信息技術。

「一部手機裡就凝聚了很多跟量子力學相關的基礎物理、基礎化學成果:半導體器件是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集成電路是200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部手機當中,有八項諾貝爾獎成果在裡面。這足以可見像量子力學這樣的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潘建偉說。

從高功率X波段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譜儀等自主研發磁共振實驗裝備,到任意波形發生器、任意序列發生器等量子測控器件與系統等,在前不久剛剛落下帷幕的第十七屆長三角科技論壇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發團隊就分享了他們正在挖掘的量子科學技術價值潛力,用以研製高端科學儀器。「科學儀器的自主研製是實現自主創新的重要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杜江峰說,目前我國在科研儀器研製領域雖取得一定進展,但很多高端科學儀器仍依賴進口。這不僅成為我國每年科研固定資產投資負擔,更為後續科研工作的開展帶來諸多不便。在這一方面,以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為代表的量子科學技術研究成為「解題」關鍵。

潘建偉說,未來通過10到15年的努力,他希望科學家們能夠在量子通信方面,進一步提升信息安全。同時,利用在空間中發展的技術,發射中高軌衛星,從而在太空中也可以進一步做引力和量子理論相關的驗證工作;在量子計算方面,他希望我國未來能夠構建起具有基本功能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探索對密碼分析和大數據分析方面的相關應用。「我相信,隨著人工智慧研究的發展和量子計算機硬體的發展,我們可能可以構建出理解甚至超越人類的智慧,探索更多未知而神秘的領域。」潘建偉說。

相關焦點

  • 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神秘的量子力學告訴你
    近日,在湖心講堂公開課上,著名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說。上帝到底擲不擲骰子?這一物理學的經典之問,一直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牛頓力學告訴我們,所有粒子的運動狀態都是可以精確預言的,這就會引起「決定論」的概念。
  • 量子力學能解釋時空的存在或不存在嗎?
    量子引力已經制定,以解決所有物理學的一個最大的問題:需要團結兩大理論成果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 前者提供了一個從空間和時間上理解世界的框架,它涵蓋了遠距離的行為。廣義相對論引入了一個概念,即時間是相對的,並且重力本身由於彎曲的時空而存在。
  • 穿越時空到底可行嗎?理論物理告訴你
    穿越一直都是人類夢寐以求的願望。我們渴望回到過去彌補曾經的遺憾。但是這對於古人來說只能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穿越時空或許只能停留在影視劇和神話故事中。在以牛頓為基礎的經典力學中,穿越壓根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 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嗎?
    穿越時空一直都是科幻小說中最受歡迎的題材。我們也一直在尋找時間旅行的可能性,希望有朝一日科幻能夠成為現實。問題是,如果時間旅行是有可能的,我們周圍是否已經有了時間旅行者?霍金髮出的請柬。為了檢驗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究竟有沒有時間旅行者,2009年6月,霍金特地為「時間旅行者」舉辦了一場的派對。
  • 量子力學是穿越時空的途徑?愛因斯坦曾預言,未來人類可控制時間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穿越時空都是一個熱門話題,擁有超能力的主角們,往往能夠在現實和虛擬中穿梭,甚至可以從現在回到過去,改變一些事情。學家們對此充滿好奇,試圖藉助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深入的探索。在此之前,有不少觀點認為穿越時空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外祖父悖論的出現,向人們解釋了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恐怖後果,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對穿越時空充滿了懷疑。實際上,作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一部分,穿越時空或許可行。雖然它並不是客觀存在的,僅僅是人類的主觀意識,但是在我們認識宇宙和自身的過程中,時間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它可以讓我們穿越時空嗎?
    這樣,你擁有的蟲洞就不僅僅可以將你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而且還可以將你從一個時代帶去另一個時代。」這樣你就可以穿越到未來,而不是過去。「你可以拜訪未來,然後回到現在。你不能去到你在創造蟲洞前的那一刻,但是你可以回到現在,」波岑在 BBC 的節目中說道。
  • 我們怎麼實現時空穿越
    雖然如此,每個人都還是希望能夠有奇蹟發生,希望明天你的家裡就有一臺時光穿梭機。不過你是否想過你為什麼要進行時空穿越嗎?進行時空穿越,每一個人也許都應該有一個穿越時空的理由。也許我們並不需要過多的理由,時空穿越本身就是非常奇幻、好玩、刺激的事情。
  • 這個新方程可以統一廣義相對論與量子力學
    這個公式迷人之處在於,它連接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我們知道,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在各自領域出色的描述著我們生活的世界,它們也預言過許多聽起來有違常識的概念。當今物理學家的目標之一就是將它們合併在一起,並希望最終得到一個「量子引力理論」。但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努力都還沒有成功。
  • 我們真的可以穿越時空嗎?
    蟲洞,蟲洞有點像黑洞,它可能看起來像一個圓形的球體,穿越蟲洞,你可能會來到另一個時空,進入另一個星系,那可能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宇宙,或者是15世紀的古代中國!但是蟲洞是真的嗎?還是只是一種被物理學和數學方程式堆砌出的幻想?如果它是真實的,它的是如何運作的?我們要在哪裡才能找到它?
  • 我們真的可以穿越時空嗎?
    蟲洞,蟲洞有點像黑洞,它可能看起來像一個圓形的球體,穿越蟲洞,你可能會來到另一個時空,進入另一個星系,那可能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宇宙,或者是15世紀的古代中國!我們把宇宙描述成一塊彎曲的大平板,蟲洞就是一座很短的橋,連接兩個很遙遠的地方,這能讓你幾乎可以瞬間移動到別處,甚至可以讓你在宇宙中移動得比光速還要快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
    解釋不通,穿越時空量子物理的奠基人尼爾斯·波爾曾經說:「如果誰不對量子力學感到困惑,他就沒有理解它。」確然如此,但我們總還有途徑能窺探到量子力學的奧秘。無疑,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作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科學成就,將對我們的未來起著重大作用。
  • 根據相對論: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回到過去?
    但是上一期我講解的「時空穿越」都是針對去未來,並未講到如何回到過去,所以這一期我準備談談「回到過去」的一些現有理論。首先還是不得不強調相對論對時間的描述,我們知道狹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間」和「空間」都是具有相對性的,這意味著說只要大家處於不同的慣性系,那麼看到的同一個物體的「空間」和經歷的「時間」都會有所不同,這在前面文章中我寫了很多篇來講解狹義相對論,如果對這個「相對性」還不夠理解的朋友,可以再去看看前面的文章。
  • 愛因斯坦都懷疑的「量子力學」是真的嗎?
    「量子力學」這個名詞,這幾年可以說非常火熱。很多科幻的電影小說,只要一出現亂七八糟無法解釋的事情,像什麼時空穿越時間倒流,就把鍋往量子力學上甩,也就產生一個梗叫「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所以就導致了很多人包括我,就認為這量子力學是不就是一門玄學?
  • 理察·費曼是如何革命量子理論的,量子力學的時空方法
    因此,這個公式取代了經典的概念,即單個時空軌跡與系統的運動有關。雖然路徑積分公式的發展涉及到其他科學家(如諾伯特·維納和保羅·狄拉克),但完整的方法是由費曼在1948年提供的。圖3:費曼介紹新方法的文章。費曼在《非相對論量子力學的時空方法》這篇文章的摘要中介紹了他的新方法:量子力學在這裡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表述。然而,它在數學上與我們熟悉的公式是等價的。
  • 我們有三種方法可以穿越時空,但科學家警告,最好不要回到過去!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過去與未往往都令我們是一籌莫展!過去的已經過去,永遠再不會重來;未來在遙遠的地方,他該來的時候就回來,但絕不會提前一秒鐘到你的眼前!那麼過去未來真的是無法穿越的嗎?
  • 我們有三種方法可以穿越時空,但科學家警告,最好不要回到過去
    過去與未往往都令我們是一籌莫展!過去的已經過去,永遠再不會重來;未來在遙遠的地方,他該來的時候就回來,但絕不會提前一秒鐘到你的眼前!那麼過去未來真的是無法穿越的嗎?我們也知道,這是目前最火的一個話題,在無數的影視劇中,時空穿越是最令人著迷的。那麼真的有辦法實現時空穿越嗎?科學家們認為,從理論上來講,我們有三種方法可以實現時空的穿越。
  • 從理論上來講,物理學允許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嗎?
    一不小心就穿越時空回到古代,然後利用自己的現代知識在遙遠的過去出盡風頭,這樣的情節相信大家早就已經司空見慣。雖然我們都知道這些全部都是虛構的,但是也不免會產生好奇,從理論上來講,物理學允許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嗎?像這樣的事情,是僅限於人類的幻想,還是真的可以實現呢?下面我們從物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 神秘的量子隧穿:一個人可以化作一道波穿越十幾釐米的牆!穿牆術
    我們現在都知道沉香很傻,人去撞牆,自然落得個頭破血流。人無法穿過牆,哪怕是再薄的牆都不行,這是一個共識,因為從來沒有人成功穿過牆,但是人穿過一堵牆真的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嗎?量子隧穿量子隧穿是量子力學裡的一個專業術語,其實說的通俗點,就是量子層級的撞牆。一個量子面對一個位勢壘,試圖穿越它,可以類比為一個小球去撞一座山。
  • 什麼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起到什麼作用,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聽見量子力學?恩?量子力學,那不是一個搞不懂的領域麼?一直存在爭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到關於量子力學的事,估計就是這一句梗了吧: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從這一句話裡不難看出量子力學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個很高深,很難懂的學科。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走進量子的神秘世界
    牛頓力學告訴我們,所有粒子的運動狀態都是可以精確預言的,這就會引起「決定論」的概念。在美劇科幻片《西部世界》裡的機器人,自認為自己是具有自主意識的,但事實上,其每一個舉動都是由後臺程序所設定:下一時刻要做什麼、說什麼,早就像拍電影一樣被確定好了。  那麼,這個世界到底是決定論的,還是在本質上是不確定的、以至於允許我們有自主意識和自由的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