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卡羅來納州在美國的地理位置相對於我國有點像浙江省。該州經濟發達,有一大批國際知名公司的總部設在這裡。北卡州在中國有單項最大的投資,中資某計算機集團公司的美國總部也設在北卡羅來納州。
「橡樹之城」羅利 2010年6月底,中國高鐵專家組乘飛機從紐約沿著大西洋海岸線向南飛行,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羅利(Raleigh)。與司空見慣的美國許多陳舊的機場建築相比,羅利機場還算新穎、明亮,下機伊始,給大家一個較好的印象。 羅利是北卡羅來納州(簡稱北卡)的首府,是個不大但很美麗的城市,別號「橡樹之城」,綠樹成蔭,古色古香,看得出不少建築和街道經歷了百年以上的滄桑。和美國不少州的州府大廈相似,北卡州府大廈也是一座古典的白色方形建築,坐落在一大塊矩形林木草地中央。
合作告吹 自首府羅利至北卡州最大城市夏洛特的鐵路的產權屬州政府所有,由州政府委任一個董事會直接管理。這種特殊的「身份」,在美國幾百家大大小小的鐵路公司中是為數甚少的,而以此段鐵路進行高鐵或準高鐵標準的改造,州政府既有所願,也有一定操控權,並不像美國其他私人鐵路,要達成贖買談判,一般是非常困難的,僅那個天文數字的開價即讓人望而卻步。另外,該州主管部門推動鐵路改造項目的心情迫切,同我團隊的交流比較充分,不少方面的認識比較契合。當然我們也看到諸多不利的因素,有充分的思想準備。 為了深入了解北卡州修建高鐵的可能性,在會見州長之前,我安排了一系列的工作。一是專程到距羅利不遠的杜克大學走訪了研究鐵路經濟的某教授及其他幾位學者,與他們就高鐵建設與拉動就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進行了座談;二是會見了州鐵路公司董事會主席艾徳肯斯、總裁賽來爾(Scott Saylor),並受邀到鐵路公司就高鐵建設、運營的模式做了演講和交流;三是出席由北卡商會組織、十數名當地知名企業家參加的歡迎午餐會,席間就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四是與州交通廳廳長歐格納.康提(Eugene Conti)、州商務廳廳長Keith Crisco(他請人給自己起個中文名字叫祁思賢)就雙方鐵路合作問題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會談,在很多方面都形成了共識。
州長普度(Perduep)女士在州府大廈會見了中國鐵路專家組一行,她對中國鐵路客人表示歡迎,並與我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友好交談。普度州長多次訪華,對中國比較熟悉,說起中國的高鐵,說起對上海等城市的印象,溢美之詞不絕其口;當我贈送她一個中國CRH高速動車模型時,她感嘆說,讓它快一些在北卡羅來納州跑起來吧! 按照普度州長的表態,州商務廳廳長祁思賢、北卡交通與運輸廳廳長康提、北卡鐵路公司總裁賽萊爾以及北卡軌道交通負責人與我們圍繞該州高鐵項目的實施問題先後進行了三場會談。達成的共識是:雙方將羅利至夏洛特這條鐵路作為合作項目,由中方提供技術及部分可能需要的融資作為樣板段按準高鐵標準改造。雙方還就有關細節問題進行了探討,意見也基本一致。至於如何實施,州方表示要聽取聯邦鐵路署的意見再定。在美國搞合作並非易事,口惠而實不至是常見的事。「資金拿來吧!至於好處嗎——還是請走開」,這是一位在美經營多年的中國企業家的感受。後來的結局不幸為我們所料到,聯邦有關方面以冷處理的方式不同意這樣的合作,從而合作告吹,州有關方面表示遺憾,並說要繼續爭取。這是後話。
沒有站臺的車站 清晨,我們一行來到羅利火車站,由北卡鐵路公司總裁賽萊爾先生陪同乘火車考察羅利——夏洛特鐵路,客運是由Amtrak(美國國家鐵路客運公司)統一運營的,那天Amtrak東海岸區域客運總監湯姆森先生也聞訊趕來陪同。 完全出乎大家所料,相當於中國的省城的羅利,其火車站候車室竟是面積約六七十平方米的小屋,擺放著三隻木長椅、一個小吧檯,有一位工作人員兼做辦理行李、票務等一應事項。走進站內,候車坪上方有一條約40米長的鋼支架石棉瓦雨棚。之所以稱其為「坪」而不是我們常說的「站臺」,是因為確實沒有任何高出地面的「臺」。石砟道床的上面是枕木、鋼軌,從「坪」到車門踏板我估計起碼有半米多高,旅客怎麼上車啊?有沒有安全問題啊?旅客多了不會造成列車晚點嗎?我這個「老鐵路」腦子裡犯著嘀咕。幾分鐘後列車開過來了,停穩後,列車長、列車員一個個從車上跳下來,列車員手裡拿著一個黃色的矮方凳擺在車門前的地坪上,「Please go on board!」列車員揮手招呼。大家的行李較重,相互幫忙,又推又拽,才踩著小黃凳,慢慢地爬上了車。羅利車站總共上了十幾個旅客,但用了足足五六分鐘的時間。 列車總計五節車廂:3節客車,1節餐吧,還有一節是行李郵包車。全列車總共寥寥40多名旅客,行李車更是空空蕩蕩。車上計5名工作人員,其中一名是乘警。列車長是位很富態的中年女士,知道是中國的同行上車了,很是熱情,在和她交談中,我了解了不少與中國的火車上相同或相異的事情以及作為一個列車長的感受。
260多公裡運行了4個多小時 圍繞羅利車站以及剛才上車時的情景,賽萊爾、湯姆森和我就美國鐵路客運問題在車上有一段對話。 湯姆森埋怨他們經營客運的大部分鐵路基本上和這裡一樣,車站設施、線路質量太落後了,列車運行速度慢,嚴重影響上座率,致使Amtrak經營效益不佳。湯姆森調侃賽萊爾,要求鐵路公司不要摳門,應該要求董事會安排投資對鐵路設備予以改造。 Amtrak公司是租用北卡鐵路公司的運行線開展客運業務的,所以湯姆森才這樣說。賽萊爾則說這雖然也是他之所願,但改造資金並無來源;美國人都習慣開汽車,縱是投資改造了,坐火車的人也可能不多,何時能收回投資呢?今後修了高鐵是否就能使人們改變習慣,從汽車上拉到火車上呢?賽萊爾一臉的迷茫。 客人一般是不宜對主人家的事說是談非的。我只是就他們所說的「習慣」問題談些看法:我知道美國人是習慣喝冰水的,但這個習慣肯定是在發明製冰機並普及之後才養成的;我也知道美國人是習慣出門就開汽車的,「美國人的屁股長在汽車輪子上」,這個說法地球人都知道,但是這個習慣肯定也是在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發明了汽車裝配流水線使汽車成為大眾化的商品後美國人才逐漸養成的。養成了喝冰水的習慣,興許就丟掉了喝熱水的習慣,養成了出門就開車的習慣,也就丟掉了走路或者騎車的習慣,可見習慣既可養成,也可丟棄!當然改變習慣有一個過程。坐不坐火車或高鐵,一是看有沒有車可坐,二是看其得到的好處大不大。如有巨大的利益驅使,這些所謂的「習慣」是能夠改變的,你們認為呢?點頭之後接下來是一段沉默,大家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列車朝西南方向一路逶迤前行,線路設備養護得還可以,只是標準較低,260多公裡的路程運行了4個多小時,才到了北卡州最大的城市夏洛特。 夏洛特位於北卡南卡兩州交界處,是北卡州的第一大城市,也是僅次於紐約的美國第二大金融中心,被譽為美國的「金融陪都」。老城區樹木蔥蘢,綠草如茵,街上幾乎見不到行人,寂靜得令人有點發瘮。新城區高樓摩雲,一派現代氣息。眾多的世界知名的金融機構的總部都坐落在這裡。在近30萬就業人口中,約40%從事金融業。前幾年的金融危機的霾雲並沒有繞過夏洛特,這裡也是一片蕭條。我們到達的第三天是美國的獨立日,晚間,遠處燃放焰火,寥落幾朵,一會兒就結束了,全沒有重大節日應有的氛圍。我們的顧問馬克先生頗有感慨:「燃放的焰火和金融業務一樣,比以前規模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