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25日電 10月24日,為慶祝2017年聯合國日,聯合國駐華系統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攜手,於北京宋慶齡同志故居共同主辦以「可持續發展目標行動日」為主題的紀念活動。這一主題旨在激發並匯聚社會各界的力量,以助力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距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正式通過已過去兩年,全世界正面臨著將藍圖轉為行動、將理想變為現實的關鍵時間點。因此,在2017年聯合國日的活動現場也設立了互動展覽,為觀眾展示了聯合國駐華系統為助力中國落實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所作出的努力。
為了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宏偉藍圖,政府、國際機構、公民、企業等社會各界之間的夥伴關係需進一步深化。慶祝活動期間,聯合國駐華系統與青海省政府籤署了就共同推進在青海省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開展合作的意向書。這份意向書是首份聯合國駐華系統與中國省級政府之間就可持續發展目標達成的合作文件,充分展現了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創建的新型夥伴關係。在該合作文件的指導下,雙方將共同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青海省落地,重點在精準扶貧、環境保護、社會發展等領域開展合作,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羅世禮先生在歡迎辭中說:「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僅有崇高的理想是遠遠不夠的,美好的構想需要通過切實的行動才能實現。」為確保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羅先生呼籲社會各界構架起更廣泛、更深層次的夥伴關係。此外,他強調,中國政府為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是踐行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良好範例。他提到:「中國的國家發展規劃—— 十三五規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是一致的。」他還強調,若中國在2020年前實現貧困人口的全部脫貧,將比全球議程領先十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即「無貧窮」。
慶祝活動中,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王家瑞先生發表了主旨演講。他說:「中國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多個領域實現了『早期收穫』。中國宋慶齡基金會願進一步加強與聯合國系統的交流與合作,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共同為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做出積極貢獻。」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先生與青海省副省長田錦塵先生也先後發言。王受文副部長闡述了推進精準扶貧政策的必要性,並在發言中指出:「商務部將與聯合國駐華系統一道,繼續推動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助力中國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田錦塵副省長指出,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青海的發展還相對滯後,面臨許多發展挑戰,期待各方付出更多努力,加快青海的發展。
隨後,來賓們共同欣賞了文藝匯演,其中包括哈薩克斯坦歌手迪瑪希·庫達依別列根的獨唱曲目、青海省演藝集團的歌舞表演和中央音樂學院黨華莉小姐的小提琴獨奏,中國國際電視臺主持人田薇主持了當晚的活動。400多名來自政府、使館、國際組織、企業與媒體等的各界來賓參與了今年聯合國日的慶祝活動。
聯合國日是1945年《聯合國憲章》生效的聯合國周年紀念日。這份創始文件在經過包括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等大多數國家批准後,聯合國於1945年10月24 日正式成立。自1948年以來,10月24日一直作為聯合國日來慶祝。(趙睿青)
(責編:趙睿青(實習生)、常紅)
西方或仍在迷茫,中國已八個「明確」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著劃時代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中共十九大最大的亮點,是對黨的發展的歷史性貢獻。這一思想內涵豐富,包含8個「明確」。「明確」的「確」,即「確定」。報告全文中還用了24個「堅定」、14個「堅持」和14個「自信」,折射出中國無比的「確定性」,與當前西方社會的不確定性甚至迷茫形成鮮明對比。【詳細】
外國人士盛讚創新之舉 點讚「黨代表通道」尼泊爾《共和報》記者森吉特·森格羅拉表示,十九大設立「黨代表通道」,反映了中國更加開放的風氣,有利於世界及時了解中國社會的變化和發展。此外,走「黨代表通道」的代表在公眾面前闡述自己想法,忠誠履責的使命感也會更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