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位的手機已經被一則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刷屏了。
內容不必贅述:將30個30+年齡的女明星們召集在一起做女團。足夠新穎、足夠刺激、足夠正能量,但我,被第一次公演的《艾瑞巴迪》組戳中了心房。一瞬間,我感覺心跳加速、心急火燎、心灰意冷最後心肌梗塞......
簡單來說,就是七個女明星分到了《艾瑞巴迪》組,她們分別是:
實力唱將丁當、獨立女性張雨綺、嫁入豪門黃聖依、搖滾天王嫂劉芸、」不女不團「許飛、「來找演員的」製片人張萌,以及快本「大齡剩女」吳昕。
第一次公演一個簡簡單單的分工,愣是拖了3個小時......當別的組已經學會了歌曲,甚至進行了簡單地彩排——這組的詞還沒有分好。
真是看得人直跺腳。
與此同時,我那些苦難的小組作業經歷立刻浮現出來:這不就是我那些不靠譜且還不能指著鼻子罵的隊友嗎???
作為一個團隊,《艾瑞巴迪》組完全沒有展示出一個團隊應當呈現的能量與效率,並且特別適合被用作管理學中的反面教材。
這不,等我翻翻視頻,仔細跟你掰扯掰扯。
「丁起,黃插,劉哄,組垮」:討論失控,只需四步!
起初,一切都還和諧。當音樂老師提議大家投票選出一個「大組長」時,吳昕、許飛、劉芸、張雨綺立即指向丁當,一邊的張萌也是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毫無疑問,丁當是她們七人中,公認的,Vocal實力最強的人。
被選上組長的丁當舉起手來,表示接受,而此時的黃聖依斜坐著,沒有表態。
接著,小組們聽完了《艾瑞巴迪》這首歌,還沒等組長丁當發言,隊員黃聖依便翹著二郎腿,率先表示:「這首歌特別好!我甚至覺得比大碗寬面好......」
並且表示:「我總結了,來吧。」
話音剛落,劉芸便跟著起鬨,一邊拍手一邊誇讚:「思路清晰思路清晰。」
看見劉芸拍了手,其他姐姐們自然也跟著鼓掌(雖然可能她們也不知道黃聖依說對了什麼)。一時間,掌聲中的黃聖依有點飄,繼續自顧自地開始「分析起了」歌詞,「自由散漫模式」完全開啟。
場面第一次陷入混亂。
眼看大事不好的「真 · 組長」丁當,立刻叫住了大家:「現在我們得要先趕快來分詞」,提議大家先把有文字的歌詞分掉。
此話一出,張雨綺等隊友紛紛緩過神來表示「聽從組織安排。」
結果,還沒分完第一句,黃聖依立即表示:「我覺得後面有兩句慢的,你要唱一句。我覺得那一句一定要有一個聲音稍微好聽的。」
小跟班劉芸點頭表示贊同,場面突然尷尬。
當丁當二次提議「把前面的先分完」時,黃聖依則完全沒有顧及組長的意見,表示:「我覺得這一句比前面的更重要,我覺得應該你來唱,因為你的聲音是最好的。」
然後,沒等丁當說話,她自己先無比陶醉地唱起來了!!!
然後的然後,就是這場本該嚴肅的小組討論立即被黃聖依奇怪的尾音帶跑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嘻嘻哈哈,氣氛「熱烈空前」,組長丁當根本插不上話。
場面再次陷入混亂。
此時,丁當第三次提議「把前面的歌詞先分完「,大家好像終於開始認真地分詞了。
然而,可憐的丁當,怎麼也不會想到,張雨綺會突然問自己「分配到了哪句歌詞」,沒等自己表態就被黃聖依搶了,隨便給張雨綺指了一句好笑的歌詞,然後哈哈哈哈。
丁當更不會想到,劉芸緊接著黃聖依開玩笑,提議張雨綺唱那句:「俱樂部放著難聽的音樂」——這句淺顯直白的歌詞一下子戳中了姐(huang)姐(sheng)們(yi) 「敏感的」笑點,繼續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個沒完.....
丁當:心好累。
總結一下,不難發現這組的討論遵循著一個搞笑的循環:丁當提議分詞,黃聖依插嘴、劉芸起鬨,最後討論垮掉;然後丁當再次提議分詞,黃聖依又插嘴、劉芸起鬨,討論再次垮掉; 第三次丁當又雙叒提議分詞,黃聖依又插嘴........
簡稱「丁起,黃插,劉哄,組垮」——討論失控,只需四步!
黃聖依:想法最多的隊員,最積極的「刺頭」
這場小組討論的悲劇,源於隊員黃聖依接二連三的插嘴。
很明顯,她需要為這場沒有效率的討論承擔主要責任。
可以看出,從討論前的選組長開始,黃聖依便是「出類拔萃」的一員,腦中含有眾多想法:這首《艾瑞巴迪》是否適合七位姐姐、每一句應當怎麼唱、隊員們應當唱哪句;
同時,她也十分願意表達自己的意見,她說的話甚至比丁當還多,一度令旁觀者產生「她才是隊長」的錯覺。
然而,黃聖依卻沒有顧及到整個小組的討論進度,只是一味地輸出自己沒有組織好的觀點——大多觀點都沒有建設性、沒有目的、沒有邏輯。
就比如在分詞時,黃聖依似乎總能把話題引到一個沒有營養的笑點中,打亂整個討論的節奏。
同時,憑藉著自己強大的煽動性,把整個討論攪成一團糨糊。
《艾瑞巴迪》的其他成員大多是沒有主見的:少言寡語的吳昕、酷拽的許飛、在一旁補妝的張萌、喜歡起鬨的劉芸和呆萌的張雨綺......
除了黃聖依,唯一的隊長丁當又是那樣一個溫柔和順好說話的人,一個一看就不會很強勢地去發號施令的人。
她們的團隊中缺少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因此,很容易被這種活潑而強勢的言論所煽動,帶偏了方向。
(尬笑之張萌:放過我,
我只是一個
來
找演員的製片人......)
回頭看一看另一組《大碗寬面》,其實也面臨著「場面失控」的危險。然而,作為團隊的意見領袖即搞笑擔當,沈夢辰卻能很清楚地掌握大局觀。
發現場面有些失控,帶頭搞笑的沈夢辰則是率先坐回自己座位,嚴肅提醒:「又跑題了,同志們。」
雖然帶頭點燃氣氛的也是她,但在發現大家的討論跑題時,沈夢辰卻能及時提醒大家,把話題繞回去,在輕鬆氛圍與嚴肅討論中收放自如。
這可能得益於沈夢辰在湖南臺多年的主持經驗。
只可惜,嫁給楊子的黃聖依,可能是做慣了富家太太,似乎不太懂得團隊管理。走到哪兒,似乎都以自我為中心,不太重視別人的想法與建議。
(撒嬌的女人最好命之叫奶小妹黃聖依)
張雨綺:活潑呆萌的「Follower」,需要大佬來Carry
參加了《浪姐》的張雨綺,一甩之前「獨立女性」的霸氣人設,喜提「人間鸚鵡」稱號。
(別人表演時,綺綺子永遠是叫得最響的那一個!
對不起好像截得有點醜......)
在第一期被評定為「X」(唱跳都不行的評級)卻還認為是黃曉明給她「帶好運」的張雨綺,繼續將自己的活潑呆萌進行到底。
在一個團隊中,張雨綺似乎總能帶動氛圍——在自己的《艾瑞巴迪》組預備出場時,很激動地跳起來大喊一聲:「我們是最棒的我們炸!!」
這樣的組員,實際是每一個團隊都需要的——雖然張雨綺在唱跳上實力都不算很強,但她精力充沛、積極向上又具有正能量,很容易讓團隊從負面情緒中復甦起來。
與黃聖依不同,作為「Reaction王」的張雨綺其實並沒有什麼想法與野心。在小組討論中,可以看出她其實是一個很聽話的「Follower」,只要丁當說話,必定言聽計從,表示支持。
在全組被黃曉明等導師Diss的時候,主動把說話權力讓渡給丁當,給予隊長充分的信任。
只可惜,這樣會帶動氣氛又聽隊長話的好隊員,卻需要一個有主見且強勢的領導帶路。否則,一不小心就會跟錯了方向,讓小組討論的話題一度偏離。
就比如在黃聖依伸出「惡魔之手」時,憨笑著接過。
就比如在黃聖依拋出歌詞中的一個梗時,下意識地跟著笑。
我想,假如張雨綺去了伊能靜那組,一定能完美地發揮她所有能量。
只可惜,一個好的Follower,進入了一個沒有好Leader,還存在著一個「超級刺頭」的小組。
最終,張雨綺只能在一場混亂的討論中,助推了討論的混亂。
丁當:實力最強的人,不一定適合當Leader
從第一期開始,丁當便一直頂著「美強慘」的人設:歌唱得最好,分打得最低。
(杜華:丁當就是唱得太好了,就會顯得別人太差了;
節目組:僅代表杜華女士個人女團標準)
她的Vocal實力幾乎是《浪姐》中公認的強,因此《艾瑞巴迪》小組也是清一色地選她作隊長。
然而,業務能力強,卻真的能擔起團隊領導的重任嗎?
答案是否定的。
縱觀《艾瑞巴迪》小組,性格內向如吳昕、許飛,性格外向如黃聖依、張雨綺,順帶還跟著個喜歡起鬨的劉芸,個個都是功成名就的主。
面對本來就難管的姐姐們,丁當本來就溫柔內向的性格顯得更加弱勢。本來就不夠強硬的她,甚至直接選擇了一個組長最不應該作出的決定——逃避。
這個時候,如果她突然站出來,面帶嚴肅地敲敲桌,嚴厲警告姐姐們:「認真分詞,不要跑題」,說不定像黃聖依、劉芸之輩便有所震懾,不敢摸魚,可惜她沒有。
在劉芸指給張雨綺那句歌詞「俱樂部裡放著難聽的音樂」時,丁當不但沒有板著臉嚴肅起來,反倒是跟著笑。
這種天然隨和、溫柔、好說話的性格,很容易給人親切感與路人緣,卻最不適合做領導。
尤其是在面臨6個個性十足又難管的姐姐時,丁當顯得格外單薄。
一個合理協作的團隊,到底應該有什麼樣的配置?
看完《艾瑞巴迪》小組討論的我,開始了一個大膽的反思:為什麼個性鮮明的七個隊員,放在一起,會呈現出這種1+1+1+1+1+1+1還小於1的窘境?
我想,歸根結底,是因為團隊中的隊員,沒有找準各自在團隊中的定位。
首當其衝,隊長這個職位,便選錯了。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Kurt Lewin就提出過著名的領導風格理論(Average Leadership Style,簡稱ALS),表示社會中的各種合適的Leaders,一般會是以下三種:
專制型(Autocratic):事必躬親、唯我獨尊,典型的「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民主型(Democratic):禮賢下士、利弊兼聽,所有人的話都聽一點,團隊問題一起解決。放任型(Laissez-faire):雙手空空、逃之夭夭,比起團隊領導,更像一個籤名蓋章工具人。
很顯然,無論是「專制型」還是「放任型」,都顯得有些過於極端,而在《艾瑞巴迪》7人中,我認為最接近「民主型」領導的,卻是那個在小組討論中,鮮有鏡頭的張萌。
出場便是充滿豪氣的人設、揚言「我是製片人,我就是想來找演員的」,張萌自然深諳各路大小演員的性格脾性——她在個性十足的姐姐們中不出頭、不張揚,卻總能把場面局勢看得一清二楚:
「我能感受到,其實丁當那邊很著急 。這個東西姐姐們就是不好管,每個人都在各自的領域裡面,都已經做得很成功—— 就是每一個人,都有她自己的想法。「
知道不好管,知道麻煩多——因此明明是最適合當領導的人,看得最清楚,卻不願開口得罪人,一直保持沉默。
張萌洞悉人性的高情商,一目了然。
只可惜,她太精了。
如果張萌能多點勇氣,主動跳出來承擔「隊長」一職明確集體目標,並將足夠大的話語權扔給丁當,將其捧成專家,在黃聖依等刺頭跳出來時嚴肅控場,在團隊氣氛低落時派遣張雨綺等人間鸚鵡鼓舞士氣.......我想,《艾瑞巴迪》組一定不會撲街,而是和諧高效、同時彰顯個性。
然而,現實生活中,遇見一個分工明確的團隊,也是很難的一件事。
要麼就是一群戲精爭著提意見,個個表達欲旺盛急著出頭,誰也不願意聽誰;要麼就是一群哈哈怪在群裡潛水,沒有一個人跳出來領導全局......
最終,總會有幾個人被迫為全組的低效率買單。
所以,團隊協作真是一門值得研究的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