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2月19日電(黃騰、劉赫垚)南方看花燈,北方賞冰燈。在中國最北省會哈爾濱,五彩繽紛的冰燈點亮了元宵節,這些造型各異的冰燈裡面閃耀著燈芯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環保理念的深刻變化。
「色彩的搭配與變化,是冰燈最吸引人的一點,美輪美奐。」來自大連的梅飛強和愛人漫步在中央大街,身邊的冰燈在夜色中不停地變換著光彩。
哈爾濱冰燈藝術博覽中心設計室主任侯衛東說,冰燈的色彩離不開光源,光源從蠟燭、燈泡到如今的LED燈,一路變化可謂十分「花芯」。
舊時,東北地區居民有在冬天製作「冰燈籠」的習俗。用水桶裝滿水放在室外,待尚未完全凍結實,從桶裡倒出冰殼兒,將點燃的蠟燭放進去,一個「冰燈籠」便製作完成。
1963年,哈爾濱市在兆麟公園舉辦了第一屆冰燈遊園會。「與其說是冰燈遊園會,倒不如說是『冰燈籠』遊園會。」侯衛東說,前幾屆冰燈遊園會上的光源主要是彩色燈泡。
從第三屆冰燈遊園會開始,冬季松花江上的天然冰成為冰燈製作的原料。「天然冰體量大,催生了冰建築的出現,為滿足新的光源要求,人們開始使用日光燈管作為光源。」侯衛東說,那時日光燈管只能發出白光,為了達到五顏六色的效果,只好用彩色塑料紙包裹日光燈管。
20世紀90年代,隨著技術進步,新型的小直徑日光燈管逐漸成為冰燈光源的主力。直徑變小意味著在冰燈上為其開鑿的凹槽也變小,這不僅有助於保持冰燈的完整性,也更加節省人力。
2010年前後,LED光源被逐漸應用到冰燈創作中。「LED光源的耗電量比傳統日光燈要減少60%左右。」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研發部部長楊智說,LED光源不僅省電,而且可以實現程序化控制,傳統光源很難做到這一點。
「真是一年比一年好看了。」67歲的退休教師張化疆看著眼前的冰燈說,年年歲歲燈相似,歲歲年年「芯」不同,「科技芯」點亮了哈爾濱冰燈,也傳承了中國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