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把法蘭克•辛納屈和暴民聯繫在一起,但那是他的真實面目嗎?我們臆想中他危險的一面是他的魅力所在嗎?弗雷澤•麥克阿爾派(Fraser McAlpine)寫道。
在娛樂圈裡,危險是過度使用的詞。它經常被用於形容一些有壞脾氣、不隨和的被採訪者或者一些讓人進行沉重思考的藝術家。
雖然法蘭克•辛納屈確實也會動怒,在面對記者遞過來的麥克風時,他會暴躁不安(面對鏡頭時就更嚴重了),他的音樂一點兒也不難懂。儘管他的音樂大多是通過迂迴分析來表達情感,但它卻像他的商標(傑克•丹尼Jack Daniel的兩根手指和濺起的水花)一樣流暢自然。那麼,他是一個危險的表演者嗎?
20世紀40年代他嶄露頭角之時,他那高高的顴骨和深邃的藍眼睛俘獲了一眾少女的芳心,這讓女孩們的父母和平•克勞斯貝(Bing Crosby)都憂心不已。有著溫暖親切中低嗓音的平,是從人聲到電子唱片這一轉變的主要得益者,這一轉變意味著歌手不再需要聲嘶力竭地大喊來飆高音。
在20世紀30年代,他的嗓音是最受歡迎且最革命性的聲音,在那之後,法蘭克走簡潔路線,但是他沒有平那麼惹人喜愛,也不抽菸。這個霍博肯街的酷炫男孩有著許多跟他相似的朋友,法蘭克那後來被貓王(Elvis Presley)和許多叛逆青少年模仿的特質——那壞壞的野男人形象——讓一向以好好先生形象示人的平瞬間失色。
法蘭克像是對你脆弱的心許諾,就像他與湯米多爾西樂團(Tommy Dorsey Orchestra)合作時演唱《圓點花紋》(Polka Dots)和《月光》(Moonbeams)一樣,當你望進他那伴著舞檯燈光的眼睛,他好像在無聲地向每一個熱情的觀眾訴說著:只有你懂我受傷的靈魂。那是這位20世紀名人的魅力所在。也難怪有關當局會如此擔憂不安。
因辛納屈極高的受歡迎度和他複雜的身世背景,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在20世紀40年代專門為他設立了一個檔案,這份檔案最終有2000多頁,其中包含了一些他的謠言(並引起激烈討論),說他與組織性犯罪有關,以及他的種族歧視觀、自由主義和他與競選中的傑克•甘迺迪(Jack Kennedy)的非一般關係。
1935年,辛納屈和霍博肯四人樂隊(The Hoboken Four)合唱,在他成為他口中「商業音樂的引領者」的湯米多爾西樂團的主唱之前。
有傳言說湯米多爾西樂團的解散是迫於暴民的舉槍威脅,為了讓法蘭克可以單飛;也有人傳言法蘭克的關係網龐大,上至白宮,下至黑社會。這不是一個慈祥的大叔,也不是一個憨傻的娛樂圈小人物,而是一個用盡努力去讓自己成為頂級巨星的男人,不管他的出處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