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氧和水質對魚的影響你知道嗎?

2021-01-15 騰訊網

魚和人一樣有"五臟六腑",也和我們人類一樣,渴望生活在一個愜意、舒適的環境中,快樂的活著!

但是,畢競它不是高等動物,它不能"生活自理",它需要我們的呵護,最終,它會以生命的完結來回報我們的。

看似這是一個童話,但這是真實並且是完全能夠辦得到的,要想讓魚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生長其實也不難,多在"溶氧"和"水質"兩個方面下足功夫就行了。

一、先說"溶氧"

先了解下什麼是溶氧?

我們通常把溶解在水中的空氣中的分子態氧稱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水的溫度都有密切關係。在自然情況下,空氣中的含氧量變動不大,故水溫是主要的因素,水溫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不管什麼生命體都離不開氧,在我們水產養殖中水體當中的養殖對象更離不開溶解氧,當溶氧不足的時候會浮頭,上岸,嚴重時直接翻塘。

我們養魚池塘的溶氧一般來源於三個方面:

一是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是來自大氣中擴散溶於水中的氧;

三是人工機械增氧或施藥增氧。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最多。

同時,池塘溶氧消耗也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

二是水體有些物質的化學反應而消耗;

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機物分解、底質等生物作用所消耗。

魚類耗氧與魚的種類、年齡、體重、性別及活動水平有關,同時也與水體的溫度、溶氧、二氧化碳、pH值等因素有關。

影響魚池溶氧變化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氣溫高。在進入5月以後穩定逐漸上升。溶解氧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高溫會引起養殖水體溶氧降低,同時塘中其它生物在高溫時耗氧增多;

養殖密度過大。今年可能要明顯得多因為今年大多數養殖老闆都增加了放養密度加上套養的龍蝦、鱖魚等養殖動物的呼吸作用加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

有機物的分解作用。在進入五月後河蟹等養殖動物吃食力量增大底部殘餌糞便增多尤其是水混的塘口水體有機物越多,細菌就越來越活躍,這種過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才能進行,因此容易造成底部缺氧;

無機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著低氧態無機物時,會發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

管理不到位。很多情況下管理不到位,造成水體藻相的變化或底質的惡化(如倒藻、泛底等)都會導致水體缺氧。

底呼吸。池塘底部淤泥過厚或者投餵過多飼料,養殖對象糞便堆積在池塘底部。積累大量消耗物在池塘底部,在分解的過程中會大量消耗氧氣。

蟲子過多。水體中水生蟲類,浮遊生物,都進入生長旺盛期及繁殖生理期,在塘口產生大量代謝廢物,引發氨氮到亞硝酸鹽的奔襲,蟲子過多後水體白混影響水體的光合作用,影響水草生長。蟲子死亡的屍體大量堆積分解過程也大量耗氧。

倒藻。發生倒藻時,水體中的理化因子和浮遊生物品種即刻產生很大的變化。大家應該清楚池塘80%的溶氧來自於藻類的光合作用倒藻後首先溶解氧會下降,二氧化碳會增加,這是由於水中少了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而引起的;另外,二氧化碳增加後又會使pH值迅速下降,一般會在7.5以下。其次,由於大量死藻的分解,除了會加大氧的消耗外,往往還會產生氨氮和亞硝酸鹽(因為藻類本身是氮循環的一個環節),而且大量的死藻又會使池塘本身的自淨細菌負擔不起,特別是遇上陰雨天時更明顯。再次,就是水中的原生動物會大量繁殖起來,反過來又會抑制藻類的生長。

水生植物過多。大多數的養殖戶都知道在養殖螃蟹時,要在池塘裡種植一些水生植物,這樣可以為螃蟹提供植物性飼料,還能為螃蟹遮陽。然而,許多養殖戶沒有控制水生植物的數量,導致池塘裡的水生植物太茂盛,造成池中的氧含量降低,氣體不能及時通風,從而導致池塘缺氧。

二、再說"水質"

水產養殖動物作為水環境中的主體,對水環境有一定要求和適應性。同時,水產養殖動物對水環境又有一定影響,從而形成了一個十分複雜的生態系統。它們互為條件、互相作用、彼此改變、關係密切,不斷處在矛盾和平衡過程中,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發生病害。科學、合理地使用藥物是關鍵。而改變傳統的養殖觀念,優化養殖水環境生態結構,對於預防病害的發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水——水質(日常)管理。

種——養殖(放養)模式。

餌——餌料(肥料)配套。

魚兒離不開水。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良好的水質有利於魚類的生長發育,減少魚類病害的發生。

池塘(水)的前期準備:包括水文資料,排灌設施,池塘載水量,清塘消毒。

魚苗(種)的前期準備:包括放養品種、放養密度、搭配比例或輪捕方式。

餌料(肥)的前期準備:餌料係數,飼料採購或肥料準備。

養魚先把水養好,水好漁病自然少。整個水產養殖管理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水質(日常)管理的過程。良好的水質「肥、活、嫩、爽」。

其實,"溶氧"和"水質"是一對雙胞胎,是相輔相成的,一般情況下(氣候惡化例外),水質好當然溶氧就充足,反之,溶氧充足一般水質也優良,因此,要想把池塘的水質調節好,增加水體溶氧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精養的高產池塘中,養殖水體中有機質沉積較多,排洩的糞便也多,稍不注意水質極易惡化,在夏季高水溫的情況下,非常容易發生如水質突變、藻類死亡、籃綠藻爆發等情況,如此狀態下,魚兒生病或者缺氧死魚就成了"常態"。

再加上在夏季持續高溫的情況下,養殖水體的分層現象特別嚴重,水體上、下層對流停止,下層水體處於缺氧狀態,缺氧分解的各種有害物質即刻大量產生,亞硝酸鹽或氨態氮含量也會提高,水質也會突然惡化,很容易暴發各種魚病。

綜上所述,提升水體含氧量略顯重要一點,水質調節要在平常時段就要提前介入,因此,重點搞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加注新水。

這個方法受條件限制,有條件的魚場,引進外來水源是最好的方法,沒有外來水源條件的魚場,則在降雨時要想方設法引排雨水入池即可,當然暴雨洪水例外。

2、開機增氧。

利用各種機械增氧也是最簡便且最有效的方法,因為現時在一般的養魚場均有增氧機配置,精養高產塘或水質惡化的池塘要多開增氧機,至於在什麼時段開機可靈活掌握,但在夏秋高溫時節,每天晚上(或者半夜至凌晨)必須開動增氧機。

3、藥物調節。

該方法包括使用水質(含底質改良)改良和增氧藥物兩類。使用水質(含底質改良)改良劑和增氧藥物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水體中的浮遊生物,化解氨氮和亞硝酸鹽以及硫化氫等有毒物質,調和池水的pH值,促使水體吸收足夠的氧氣,以維持良好的水質。

經常保持魚塘水質清新,並保證魚塘水中有足夠的營養及溶氧,創造適宜環境,使魚類能有一個比較舒適的生存環境,是加速魚類生長的重要條件。

相關焦點

  • 河蟹養殖總結報告-溶氧對養殖的影響
    b、螺絲的放養量上,以高淳放的最多,其次是蘇南和興化,大家都知道螺絲在淨化水質這一塊有很多好處,水質清澈有利於水草的生長。&nbspc、在7.8月份的塘裡水草的存有量對於河蟹的規格有著很大影響。因為4殼5殼的翻倍率決定養殖的最終規格。
  • 水產養殖過程中溶氧不足問題很大,了解溶氧才能做好應對
    溶氧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水質因子之一,養殖戶都知道水中溶氧不足時,魚蝦輕則體質下降、生長減緩,重則浮頭、泛塘,導致大量死亡。,養殖動物的生理代謝和生長開始受到不利影響,但並不會導致死亡,這時的溶氧濃度稱為臨界溶氧。
  • 水體溶氧對魚口有多大影響?野釣如何選擇溶氧高的地方?
    釣魚這項活動之所以有趣,就是目標很大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你只能揣測(判斷天氣水情魚情等)並對魚主動示好(對口的餌料和適當的調釣
  • 你知道南美白對蝦最佳溶氧嗎?
    魚兒浮頭缺氧是可見的,大家都知道加水或開機增氧,低溶氧是不可見的,才會讓人忽視或者漠不關心,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須加以關注和重視。 溶解氧低養殖動物的反應? 溶氧是水產養殖中最重要且最容易發生問題的水質因子之一,水體的實際溶氧量受到其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因素的共同影響而時刻變化。
  • 魚會感冒嗎?怎樣才知道魚感冒了?魚感冒會死嗎?
    觀賞魚普通病是指由機械損傷、水質不良、缺氧、中毒和營養缺乏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觀賞魚普通病病因極多,有的是單獨一種因素引起發病,有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魚發病。臨床上常見的觀賞魚普通病有機械損傷、浮頭、氣泡病、爛鰭病、中暑與悶缸、飢餓與營養缺乏症和中毒症等。
  • 溶氧是重中之重
    從事水產養殖,經常會和「溶氧」打交道,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水裡的氧氣。氧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水產動物也一樣,在水裡生活,就需要氧氣來維持生命。在養殖的過程中,由於氣候變化或水質惡化,造成水裡的溶氧偏低,養殖戶就要採取措施,針對溶解氧進行改善管理,養殖的魚、蝦才能正常生長。
  • 光合細菌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作用,你都知道嗎
    光合細菌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作用,你都知道嗎出處:成都海大 作者:王安平 水產養殖網 2015-04-28 23:20:00 背景:&nbsp七月,雨季和高溫並存的一段時間5、處理歷史:15天前用3101調水6、初步診斷:天氣持續放晴,藻類豐度過大,沒有控制,且調水時間間隔過長,池塘缺乏藻類代謝必需的營養物質,池塘藻類老化,產氧能力不足,早晨缺氧嚴重,魚採食能力下降,應先抑制藻類豐度,促進老化藻類的死亡,改善池塘藻類的活力。
  • 夏天養觀賞魚請關注水質問題,變化速度過快,對魚缸有何影響?
    夏天如何管理水質和水溫夏天的溫度是很高的。這裡會造成兩大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水質問題」。夏天溫度高細菌們繁衍的很快。益生菌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很好生長,但是一些有害的細菌也可以得到適合的生存條件,他們也會在一瞬間,趁你不注意的時候突然爆發。如果魚缸沒有過濾,而且非常靠近室外或者放在室外,那麼魚缸水質很容易敗壞。夏天很多東西生長速度都飛快,所有生物的新陳代謝速度都加快。
  • 水體增氧的機理及增氧對水質的影響
    海水中溶氧更少。水體特別是池塘則常常缺氧,其主要原因是物理、化學、生物作用產生不同大小的耗氧量,其中逸散於空氣的為1.5%左右,養魚耗損為5~15%,其它生物呼吸和有機分解為80~90%。因缺氧致死的魚類較多,因而需要曝氣增氧。
  • 魚缸長綠藻,對觀賞魚的「影響」,這種情況,是好,還是壞呢?
    現在,不管是觀賞魚玩家,還是草缸玩家,對魚缸長藻都避之不及,那麼,魚缸長藻對觀賞魚有哪些影響呢?咱們今天就圍繞這個話題分析一下。首先你要知道,藻類是無處不在的,不管是自來水,還是新買來的水草,都可能含有藻類孢子,只要魚缸有適合的生長環境,藻類就會肆無忌憚的泛濫。
  • 漫談水產養殖水體溶氧和增氧設備
    撰稿:澳華集團研發中心/陳強在人工養殖中,溶解氧對水產養殖對象的影響甚大。溶解氧是保證水產養殖動物正常生長和健康生長的必需物質,同時對調節水環境中眾多物質的氧化分解起著主導作用,是改良水質和底質的必需物質。一、水體溶解氧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主要由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決定,溶解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氧在水中溶解的就越多。
  • 招財魚的飼養,你都知道了嗎?
    不知道有沒有養過它的小夥伴,但是不管養沒養過今天都要介紹它。招財魚,又可以叫做戰船,招財魚在自己科屬裡面是體型很大的魚兒,對水質的要求不嚴格,也是一種非常好飼養的魚兒。但是要是想養好魚兒,那麼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 原來三步就可以解決黃顙魚養殖溶氧問題
    溶氧需求3.0mg/l,低於3.0mg/l則容易發病、生長緩慢,底層水的溶氧低於2mg/l,則容易死魚。3mg/l的溶氧是什麼概念呢?就是草魚浮頭的溶氧值,如何保持底層水的溶氧始終在3mg/l以上,這就是黃骨魚養殖的難點所在!
  • 如何快速有效測水質調水質?
    冬季冰下水溫在4℃以下時魚體易發生凍傷。pH值pH值是水質的重要指標。魚、蝦類最適的pH值為弱鹼性環境。淡水養殖一般要求為6.5~8.5間,最適範圍在7~8.5為宜。池水中的pH值過高或過低,對魚類生長均不利。
  • 中後期池塘水質問題以及解決建議!
    一、養殖中後期池塘常見水質問題 1、溶解氧偏低 養殖中後期的池塘普遍存在溶氧偏低的情況。魚早上吃食差,甚至不吃;魚缺氧浮頭;水變倒藻、水質指標惡化等等。
  • 你知道水質監測的五參數分別是什麼嗎?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水質監測五參數:pH、溫度、溶氧、電導率、濁度。各地區應對地下水水質進行定期檢測。檢驗方法,按國家標準GB 5750《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執行。各地地下水監測部門,應在不同質量類別的地下水域設立監測點進行水質監測,監測頻率不得少於每年二次(豐、枯水期)。
  • 水體中有七個主要的水質指標,溶解氧最為重要
    2、PH值    《漁業水質標準》中規定養殖水體PH值範圍為6.5—8.5,這是魚類生長的安全PH值範圍, 魚類苗種培育階段的最適PH值為7.5~8,成魚養殖階段的最適PH值為7~8.5。    PH值小於6.0時,水體中魚類對傳染性魚病特別敏感,呼吸困難即使水中並不缺氧,但對飼料的消化率低,生長緩慢。    PH值過高時,離子銨(NH4+)轉變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體為強鹼性,腐蝕魚類的鰓組織,造成呼吸障礙,嚴重時使魚窒息。強鹼性的水體還影響微生物的活性進而影響微生物對有機物的降解。
  • 如果水產動物缺氧,你知道的有哪些危害嗎?
    如果水產動物缺氧,你知道的有哪些危害嗎?大家好,我是陽希,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男生很高興認識您。陽希歡迎老朋友,歡迎新朋友!
  • 小球藻對養殖水質的影響模擬試驗
    小球藻對養殖水質的影響模擬試驗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者:劉梅 劉海燕 水產養殖網 2015-02-10 15:17:00本文比較了2種小球藻處理方式在養殖水體中對氮、磷的吸收特點,分析小球藻對養殖的影響,旨在為小球藻對養殖水體的淨化調控提供技術參考。
  • 魚缸長藻對觀賞魚無害,帶你看藻類的真面目,看完你還捨得刮掉嗎
    髒,並且很影響美觀。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野外水域之下,藻類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生產者」自然環境下光照充足,水中會長出很多藻類出來。可以說,如果這些藻類完全消失了,那麼這整條流域的生態系統就會直接崩潰。藻類作為生產者,就只能被吃。一些掠食能力不強的小型魚依靠啃食藻類和吃一些有機碎屑為食,大魚又吃小魚。魚類是消費者,而細菌則是分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