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00年《花生漫畫》完結的時候,它已經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無處不在的漫畫形象也讓它成為了美國文化最重要的元素。
絕大多數讀者在閱讀《花生漫畫》時都是帶著微笑——甚至是竊笑,但是從不會大笑。《花生》這部長篇漫畫雖連載了50餘年,但是大部分時間人們驚嘆的只是其最初的名聲和持久不衰的影響力。《花生漫畫》的形象無處不在,幾乎每一個商場的貨架上我們都能看到微笑的查理·布朗、萊努斯和露茜。
《凱文和小老虎哈貝》(Calvin & Hobbes)的作者比爾·沃特森(Bill Watterson)在創作10年後果斷停更,他甚至沒有對漫畫形象進行註冊。而查爾斯·舒爾茨(Charles M. Schulz)幾乎將一生都傾注在創作《花生漫畫》上。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花生漫畫》的「黃金時代」也只有短短15到20年(50年代中葉至70年代初)。即使在70年代,《花生漫畫》的質量也已經明顯下降。80年代,《花生漫畫》故事情節已經鮮有亮點,漫畫已猶如雞肋。90年代更是如此。
很多對於《花生漫畫》的指責都可以追溯到史努比身上。在這部漫畫發展的過程中,史努比固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漫畫原本所有的智慧和黑暗色彩已經被主流的賣萌式幽默所取代,而前者才是《花生漫畫》獨特之所在。
下面這副作品是《花生》的第一組漫畫,也讓我們足以窺見最開始的《花生漫畫》風格。這幅漫畫裡的出場人物有雪米和佩蒂,這兩個角色在70年代後都已經不再出現了。
最開始的《花生漫畫》並不講述孩童世界的美好、單純和可愛。它展現的是孩童世界的殘酷現實和作為一個孩子是多麼的艱難:孩子們可能相互霸凌、可能勾心鬥角、也可能很小心眼。有時候,孩子還可能十分任性,沒理由地不喜歡一個人。
在下面這組漫畫中,史洛德還是個嬰兒、萊努斯和露西也只是蹣跚學步的孩童。舒爾茨通過刻畫人物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為漫畫增加了搞笑的效果。
50年代中葉,《花生漫畫》的風格漸趨穩定,它開始表現出一種對成人世界的絕望和拒絕。在下面這幅漫畫裡,舒爾茨提到了美國夢以及實現它的不易:
舒爾茨通過《花生漫畫》展現了美國孩子童年的陰暗面,他強調了孩子們面臨的現實痛苦,特別是社會地位對其的影響。下面這幅漫畫很好地展現了這一點。查理·布朗的家庭是底層階級,而阿蘭的家庭則屬於上層階級。阿蘭在漫畫裡一直都是穿著打扮很考究但又很刻薄的一個富家女,大多數時候她都在對其他小夥伴頤指氣使。但是,一旦她受到打擊,這樣的打擊將是無法承受的。這是多麼美妙的救贖啊。
緊接著,史努比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史努比最初只是一隻普通汪星人,它在漫畫中的所作所為與尋常的家狗別無二致。幾年後,舒爾茨想到了如何更好地刻畫史努比:它雖然是一隻狗,但是它有身份認同缺陷,並不願意把自己視為是一隻狗。此後,史努比開始換著法地作妖,一會開始模仿其他的動物,一會兒又開始模仿人類。
當然最後的結果肯定都是以失敗告終——辛苦大半載,一朝解放前,史努比幻象的角色總是不適合它。舒爾茨通過這一詼諧的過程展現了人類艱難的自我認同,以及對於更好生活以及創意的渴求。
值得注意的是,失敗才是史努比魅力之所在。推而廣之,這種得不到的苦澀是《花生》這部漫畫的主基調:正如查理·布朗永遠開不了球;正如萊努斯從不願放棄他的安全毯;正如露西從來得不到史洛德的愛。在史努比模仿人類的幾幅漫畫裡,傅麗達或者露絲都向它潑了冷水。
但是到了70年代,問題開始出現了。史努比開始直立行走,甚至可以靈活地使用雙手(前爪),儼然已經完成進化,這一改變也最終吹響了這部長壽漫畫終結的號角。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史努比當然還是一個汪星人,但是它已經成了一個逆天的汪星人,它開始滑滑板、耍酷裝逼,它雖有著狗狗的外表,卻實實在在地成了一個人。
自此,史努比開始變成了一個視覺符號,一個缺乏敏感心靈、痛苦並抹殺了此前所有記憶的符號。簡單來說,史努比這個形象已經變得平面化。《花生漫畫》也變成了一部掛羊頭賣狗肉的史努比漫畫,舒爾茨聞到了其中的商業氣息。無腦賣萌可愛取代了早熟孩童的苦惱。當然,隨著《花生漫畫》在全球受到熱捧,自然也沒有必要再讓世人看到過往的黑暗面,傻白甜誰不喜歡。
在某些場合,史努比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一些主要人物。薄荷·派蒂把它稱為「長著大鼻子又十分搞笑的小孩」,並把它帶去了學校舞會。史努比越來越多的擬人化也就意味著真實人物形象的需求越來越少。史努比取代了他們,最終很多討喜的角色相繼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80年代末,漫畫初期人物雪米和佩蒂不見了,或是成了客串角色。傲嬌的小公舉阿蘭和她的勢利眼也不見了。老是取笑史努比作妖的傅麗達最終也領了便當。此時,我們眼中的《花生漫畫》無非講述的是一隻有著異裝癖的汪星人換著法地賣萌的故事。
至於糊塗塌克這個形象,簡直就是史努比二號,它不負責說話,只負責賣萌。這兩個角色已然打破了整部漫畫的運作機制和人設平衡,因為,現在的史努比完全不需要再同其他的小孩進行互動,它大可以帶著這隻鳥獨自去探險。史努比正式從《花生漫畫》裡脫離出去,成了一部獨立的漫畫,而這一分離對於這部漫畫的史努比部分和人類形象部分都是一種傷害。
你發現70年代後的《花生漫畫》和50年代的《花生漫畫》之間的巨大差別了嗎?然而毫無疑問的是,世人更加熟悉的是後者,這是多麼泰瑞寶的一件事。《花生漫畫》最近幾十年的讀者僅看到了它賣萌可愛的一面,然而卻不曾想從前的它更有看點、更有深度。
即將上映的《花生漫畫大電影》給我們帶來了諸多的期待。從最新的宣傳海報中,我們看到製片單位意欲忠實展現《花生漫畫》的歷史:
你可以看到阿蘭、佩蒂和傅麗達就坐在前排。你甚至可以看到紅頭髮小姑娘。但是60年代對於我們來說終究太久遠,絕大多數人已經不記得史努比佔滿屏之前的《花生漫畫》長什麼樣了。
當然,無論這部電影拍成什麼鬼樣子依然會有人買帳。同樣,這部電影也會讓人們再次從流行文化的角度來審視查理·布朗和他的朋友們。但是這部電影如果真的想要獲得成功,必須重新審慎、真誠地思考一下影片的人物安排。少一些糊塗塌克,多一些萊努斯。少一些史努比,多一些瑪茜。別光顧著發糖,還要安排一些黑暗情節和小憂傷。因為正如舒爾茨在60年前證明的那樣,只有這樣的漫畫故事才讓觀眾有哭有笑有思考。
翻譯:韓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獲取更多有意思的內容,請移步界面網站首頁(http://www.jiemian.com/),並在微博上調戲萌萌噠歪樓菌→【歪樓-Viral】(請猛戳這裡)。
你也可以關注樂趣頻道的微信公眾號【歪樓】:esay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