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新聞發布會中公布: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居然發現了有機分子!很多科學家為之興奮不已。
有的人說:至於嗎?不就發現了些什麼分子呀,元素呀,什麼的。有啥可高興的?
但如果告訴您,有機分子可能意味著生命,那您是不是覺得稍微有趣了呢!
筆者暗想:如果火星上真有這麼多生命存在的證據和條件,那我們人類可否能利用一些科技手段,將火星改造成下一個適合生命生存的「地球」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了解一下,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形成的!
1.「創世記」
關於宇宙的形成,在科學界還是個迷。但是在宗教神話界那是槓槓的肯定滴!
這是一篇科普文,筆者按照自己搜集的資料整理而來,代表筆者的觀點,大家可以盡情噴!
在很久很久……也就15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黑洞產生,恆星產生,於是乎銀河系也誕生了。
其實宇宙、恆星的誕生對生命形成來說太過宏大,從最基本的說起,是因為它產生了元素!
那么元素又是怎麼到達地球的呢?
2.超新星爆發
在早期恆星的內核深處,高溫和高壓將氫原子緊緊擠壓在一起。它們彼此融合,形成氦原子,同時釋放巨大的能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氦原子也彼此融合,形成碳、氮、氧等元素。在數億年間,遠古恆星產生了如今太陽系裡所有的元素,包括你體內所含的原子結構。
為了產生這些元素,那些古老的恆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耗盡所有能量的遠古恆星會塌陷,然後爆發,形成超新星,同時將富含化學元素的星雲散播於宇宙之中。
流淌於你血液中的鐵,支撐你牙齒和骨骼的鈣,這些都來自於超新星爆發。你的左手和右手的元素還有可能來自兩個不同的恆星呢!
碳、氮、氧、鐵,所有這些元素都只形成於恆星之中,它們抵達地球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恆星爆炸。
這些複合原子被拋向宇宙各處,點綴著孕育新恆星的氣體星雲。46億年前,其中一團星雲開始在自身重力下塌縮,然後太陽誕生了!
大部分遠古星塵被太陽吸收,從此不見蹤影。但剩餘的星塵團結成塊,形成了彗星、小行星和行星,於是乎地球也出現了。
從某種意義上將,你和一塊巖石可能是遠房親戚,因為你們的元素可能來自於同一顆恆星。
3.生命的形成
最初的地球也是一個大熔爐,慢慢冷卻之後才形成薄薄的地殼,但不斷有巖漿通過火山噴發出來。
這些巖漿形成的化學氣體,上升到空中。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終於形成了水!
在降水形成的深海之中,生命終於開始慢慢揭開序幕。
最開始,它們都是一些元素級的無機物。但是在高溫的熱水環境下,有機化合物形成。然後又聚合成有機高分子,胺基酸和蛋白質開始形成。
最後一些古老的嗜熱真菌和細菌產生了!
這些真菌和細菌汲取陽光的能量,集群起來,終於形成了更為高級的微生物!
又經過一系列的混沌因素,真菌、細菌經過反覆的滅亡、重生,最後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高級生物開始爆發性的演化!
這就是地球生命的誕生過程。
上文的描述中,讀者朋友可能覺得非常語焉不詳!
那是因為生命的演化過程極其複雜,要真講起來幾天幾夜可能也講不完。而且……還有可能不對!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生命的演化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混沌偶然」過程,我們人類還無法掌握「混沌」中的所有「偶然」因素。
所以,將火星改造成另一個「地球」對於現在的我們,幾乎不可能!
朋友們可能要開噴了:那你討論這些有什麼用?
呵呵~~既然是混沌未知的東西,那我們就應該永存希望。
前文也提到了「爆發性演化」這個詞,沒準兒,我們人類在不久的將來真的實現了智力上「質」的飛躍了呢?
也許~~~那時候,「房價」問題就得到根源性的改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