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艘航母需要數萬噸鋼鐵,港珠澳大橋僅鋼鐵就用了約42萬噸,國內對於鋼鐵需求量很大,2019年總鋼鐵需求量超過8億噸。巨大的市場需求,造就了國內特殊的鋼鐵供需關係。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包攬了全球75%的鐵礦石進口量。近年來,國內的鋼鐵也逐步在向高產量,向高質量轉換。但是,中國的鐵礦石儲量也超過200億公噸,位居世界第四,為何還要高價進口鐵礦石,不利用廢舊鋼材呢,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
01、國內鐵礦石儲量大,但質量差
在遼寧、四川、內蒙古、山東、山西等省份,都有豐富的鐵礦石,但國內鐵礦石約98.8%都是貧礦,鐵礦石的平均品位只有35%。與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相比,國內的鐵礦石含鐵量低,而且很多分布在山區內,開採難度大,得礦率低,使用國內礦石的成本自然也就會高很多。
澳大利亞和印度鐵礦石的平均品位在50%左右,而且很多都是露天礦,礦機直接開過去,就能很快開始採礦。礦石的成本不僅在開採上,運輸佔有的比重也很高,開採國內礦山,要往山區修建很多道路,採用汽車或者火車進行長距離運輸,受天氣和自然條件的影響也很大,成本也繼續攀升。而進口礦石大多採用船舶運輸,雖然距離遠,但只要提前談好訂單的供應周期,礦石的供給反而更有保障。
02、鐵礦石是不可再生資源,需要保護資源
美國的石油儲量世界第一,僅德州的儲量就堪比國內石油儲量總和,但美國的石油幾乎全是進口。說頁巖油開採難度大,也只不過是個藉口,美國保護國內石油資源就是最好的例子。
鐵礦石也是不可再生資源,雖然目前已探明的儲量比較大,但鐵礦石的品位越低,帶導致成本急劇上升。鋼鐵的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高耗品,需求量很大,如果鋼鐵成本上升,對各行各業都會產生很大影響。為了確保鋼鐵資源安全,同時控制當前鋼鐵使用成本(進口反而成本低),保護自然環境(開採會造成環境汙染),優先考慮優質的進口鐵礦石,保護好國內鐵礦石資源,也不失為明智之舉。
03、大部分鋼鐵未到報廢年限,廢舊鋼鐵資源不多
回收廢舊的紙張、金屬,進行再利用,是緩解自然資源緊缺得很好途徑。但我們的現代化建設起步較晚,大部分鋼鐵投入使用的時間還不長,並未進入鋼鐵大範圍報廢的時代。雖然也在對限制的鋼鐵進行回收再利用,但這個體量目前還不大,並不能給目前國內每年巨大的鋼鐵需求帶來實質性改變。
04、廢舊鋼鐵回收和回爐成本高,產量不穩定
之所以要將鐵礦石冶煉成不同品質的鋼材,主要就是去除鐵礦石內的碳和雜質,讓鋼材具備更好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在大型煉鋼廠,為了確保冶煉同批產品的質量和產量,往往會針對礦石的品質進行煉鋼爐、熔爐等設備的參數設置。礦石的品質相對穩定,但回收的廢舊鋼材品質不一,可能還含有不同的雜質,需要人工分揀之後,才能進入煉鋼爐。而且廢舊鋼材回爐的條件也更加苛刻,需要更高的溫度和管理模式。
除了回收成本高,在回收環節,受各區域交通和資源分配情況的影響,回收的成本也很難做到統一控制。不僅成本高,廢舊鋼鐵不像鐵礦石那樣,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回收量也無法控制,產量也很難得到保障。成本沒有優勢,產量又不穩定,所以回收廢舊鋼鐵只能當做一種措施,當不能作為解決鋼鐵需求的主要方案。
綜合分析:
很長時間以來,鋼鐵產量和需求是評價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表現,現在以鋼鐵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鋼鐵也逐步在從粗鋼向高強度鋼、特種鋼發展,國內目前對鋼鐵的需求依然很大,是基礎設施建設、特種材料的重要保障。為了保證鋼鐵的產量、品質、成本,並儘可能保護好國內的鐵礦石資源,當前高價進口鐵礦石,也是可進可退的明智之舉。
對於廢舊鋼鐵回收,是緩解鋼鐵資源緊張的一種方案,目前對廢舊鋼鐵回收量和比例都還不高,仍然具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鋼鐵也是戰略資源,如果解決現有鋼鐵需求問題,並做好未來鋼鐵資源儲備,是一項很深的學科,這也是保持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