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大宗進口:美國「釜底抽薪」,日本「反客為主」,中國呢?

2021-01-08 騰訊網

中國2020年進口鐵礦石超過10億噸,其中澳大利亞佔到了70%。最近鐵礦石進口價約1000元/噸,比年初上漲了60%以上,預計價格上漲讓其多賺了至少775億美元。通過大量出口鐵礦石到中國,澳大利亞去年中國市場至少賺走1020億澳元(約合4891億元人民幣)。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澳大利亞隨便來一次鐵礦石漲價,就可以從中國這裡輕鬆多拿走700多億美元,不用付出額外的成本,也許只需要幾個國際壟斷巨頭一個遠程視頻會議就可以搞定了。

我想,這已經不叫賺錢了吧,應該叫做搶錢比較合適,這都是我們中國人的血汗錢。

700億美元大概值多少錢,可能大家沒什麼概念感。

就拿中國大量出口的防疫物資舉例吧。中國今年1-10月份出口了口罩1790多億隻、防護服17.3億件、檢測試劑盒5.43億人份。前三季度中國防疫物資出口約1592億美元(按毛利30%計算利潤477億美元),也就是說我們幹一年的防疫物資生產出口還不如澳大利亞鐵礦石漲價額外賺到的錢。

對鐵礦石的漲價,中鋼協表示,這完全偏離了正常的供需關係。在中鋼協緊急介入後,澳洲的三家鐵礦石公司雲淡風輕表示,這是正常的供應鏈成本上升波動,而我們暫時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來壓制這個鐵礦石價格,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恥辱,更是一種深刻警示。落後就要挨打,這句話一萬年都不會過時。

這個地球上,曾經有三個國家有過大量進口鐵礦石的經歷,先是美國,然後是日本,目前是我們中國。我們來一起看看,大家都是大量進口鐵礦石的,為什麼境地卻差得那麼多?

一、美國是怎麼進口鐵礦石的?

70年代之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當時美國的國家實力全球第一,全球的鐵礦石資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智利、委內瑞拉等國。美國人也很乾脆,直接由鋼鐵企業,背靠美國的國家實力,把他國的鐵礦直接承包了。

美國企業在當地僱傭人力進行採礦,直接把礦石運回美國,基本就是看上哪個鐵礦就要哪個,沒有哪個國家敢拒絕。加上當時全球的鐵礦定價權也在美國手上,實際是多少價格就是由幾家美國鋼鐵企業內部協商來定的。

畢竟,世界武林盟主可不是白當的,這就是美國全球霸權的紅利之一。這招,我們確實學不了,只能另選他法了。

二、日本是怎樣進口大量鐵礦石的?有沒有被「欺負」?

70年代到本世紀初,日本製造業全球第一,因此日本取代了美國成了鐵礦的最大買家。澳洲的必和必拓、力拓,巴西的淡水河谷也成為了世界有名的三大礦山。

日本人比較聰明,先是日本政府出面把國內鋼廠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一致對外的價格聯盟,主導對外的鐵礦石採購。在日本人的謀略下,三大礦商被日本鋼鐵廠吃得死死地,分別被迫籤訂了10-20年的長期剛性合同,意思就是鐵礦石價格要10到20年才調整一次。

沒過幾年,三大礦山也聯合起來成立了供方價格聯盟,再度展開與日本的價格談判。最終雙方各讓一步,形成了運行了三十年的國際鐵礦石長協年度談判機制。

長協機制就是由日本新日鐵公司、法國阿賽勒公司與美國美鋼公司分別代表著亞洲、歐洲、美洲的鋼廠參與談判,只要有任意一家鋼廠與三大礦商中的任意一家談判成功,這一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就結束了,國際鐵礦石的價格就要以此為準。

還有一點,日本人也很厲害,那就是大量投資與參股世界各地的鐵礦。比如澳大利亞的 24 個主要大鐵礦,日本重點投資了 8 個,參股了 16個,幾乎每個鐵礦日本都有股份。這樣日本在國際鐵礦石貿易,以及自己進口鐵礦石方面都不會吃虧。

三、中國為什麼進口鐵礦石如此被動?

我們先來翻一番,中國在鐵礦石方面的價格談判歷史,2010年是一個轉折年。

2002年,中國以1.15億噸的進口量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2003年進入鐵礦石談判名單。2004年談判結果是鐵礦石漲價18.6%,2005年漲價71.5%,2006年漲價19%,2007年漲價9.5%,2008年三大礦山對中國進行報復性漲價80%,並威脅中國不接受就取消之前的議價機制。最終中鋼協出手,力拓案發。2009年,鐵礦石價格下調34%。

2010年,三大礦商強硬取消了之前的長協價,改為普氏價格指數作為鐵礦石新的定價依據,從此鐵礦石就開始了反覆無常的漲跌模式。同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價上漲了100%。

2019年,中國的鋼鐵企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2.43%,2020年因為鐵礦石的漲價,這個銷售利潤率也許已經是負數了。

2020年,中國購買鐵礦石預計花費了至少6000億人民幣,相當於山東全省的地方財政收入,進口價格昂貴的鐵礦石讓中國鋼鐵企業的產業鏈中下遊的地產、船舶、汽車、機械行業,承受著巨大的原料成本壓力。

一句話,進口鐵礦石的漲價,就是世界巨頭聯合對中國的財富壓榨與掠奪。

四、中國如何破鐵礦石之局?

中國的情況跟美國,日本的不太一樣,在模式上也許無法照搬。美國的霸王「釜底抽薪」模式我們先放一邊,倒是日本的深度滲透,反客為主模式比較適合我們中國。

對於鋼鐵行業,技術壓倒一切,產量產能之類的,都不重要。

日本的鋼鐵企業實力排名世界前二很多年了,而且日本本土基本沒有鐵礦,所需的鐵礦石基本都是靠進口。但是日本的鋼鐵技術包括煉鋼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目前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高爐或煉鋼廠不是利用日本的許可證建造的。我們中國最強的寶鋼當年就是請日本人來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

中國國內的主要的高層建築體的主體鋼結構工程基本是依賴日本進口。深圳帝王大廈的主體鋼全部採用新日鐵的鋼材。我們中國雖然是世界上鋼鐵產量最多的國家,但在高端鋼材領域,日本佔了全球33%市場份額,而中國只佔1.8%。

對於鋼鐵企業,應該追求大而強,而不是小而多。

日本有5家世界級別的鋼鐵企業,而我們中國有500多家鋼鐵企業,若干個派系,關係錯綜複雜。對內我們需要快速重組兼併,去低端產能。對外,需要聯合組建採購價格聯盟。

在鐵礦石源頭上,需要加強加大海外布局,投資參股世界各地的礦山,同時需要部署強大的力量守護。我們目前在非洲的布局還可以,如果能配備有對應的保護力量就更好了。

也許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很快最終攤牌的時候就要到來了,不管是對內改革,還是對外的開拓,我們都需要加快速度了。

相關焦點

  • 進口鐵礦石價格創六年新高
    原標題:進口鐵礦石價格創六年新高   摘要:鐵礦石是今年表現最亮眼的大宗
  • 大宗商品之王 關於鐵礦石海運的方方面面
    從運送噸位來講,鐵礦石的海上運輸一直佔據了幹散貨海上運輸總量的27%以上。高於煤炭25%左右以及糧食10%左右。  今天,我們來看看海上幹散貨運輸中的大宗貨物之王——鐵礦石海運中的方方面面。  另外一邊,這麼多的鐵礦石出口到哪裡去了呢?  很明顯,世界上煉鋼廠最多、房子修得最多、基建也修的最多的中國。  根據中國海關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全年進口量增長2.2%至9.5272億噸,創下紀錄新高。佔據了世界鐵礦石進口總額的約70%;另外日本排在第二位,佔比約10%;韓國及德國分裂第3和第四位,佔比分別為5%以及3%。
  • 鐵礦石價格高居不下,中國重新放開廢鋼進口,關稅也降至零
    自上周解除為期兩年的廢鋼進口禁令以來,中國已經達成首單廢鋼進口協議。但是分析師認為,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將大幅減少對鐵礦石的需求。鐵礦石仍然將是煉鋼的關鍵原料。 2018年底,中國開始禁止進口廢鋼,以防止全球低品位的鋼材廢料傾銷中國市場。這一禁令自今年1月起取消。
  • 中國每年大量進口鐵礦石,廢舊鋼鐵不能替代利用嗎
    中國進入2000年以來共計進口鐵礦石116.7億噸,而2015年至2019年連續4年進口量超過10億噸,對外的依賴度高達80%以上,既然中國對鋼鐵的需求量這麼大還的高價進口鐵礦石,那為什麼不用廢鋼鐵代替鐵礦石呢?
  • 每年進口全球65%鐵礦石,中國定價話語權為何還不如日本?
    2、前5個月,巴西鐵礦石出口總量1.153億噸,同比減少13.3%。 另一方面,鐵礦石第一進口和消費大國中國率先走出疫情影響,穩步推動復工復產,鐵礦石需求強勁。 據海關總署數據,1-5月份,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4.45億噸,同比增長5.1%。
  • 中國買下全球64.9%的鐵礦石,為什麼還受制於澳大利亞?
    中國的鐵礦石進口會被卡脖子嗎?澳大利亞真的會拿鐵礦石作為對付中國的末日選項嗎?那中國要想取得鐵礦石的定價權,都做了哪些事呢?而作為五眼聯盟之一的澳大利亞,僅僅跟隨著美國的政策聽風就是雨,亦步亦趨。甚至有澳大利亞的議員揚言說澳大利亞掌握著中國經濟發展的命脈。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基建拉動,而基建的原材料鋼鐵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澳大利亞卻控制著中國60%的鐵礦石進口,如果澳大利亞啟動鐵礦石供應的這個末日選項,那麼就會對中國造成致命性的打擊,真的會這樣嗎?
  • 鐵礦石背後的秘密:為什麼我們作為最大賣家,卻沒有定價權?
    5/ 我們自己的鐵礦石能否解決問題?那我們自己的鐵礦石呢?澳大利亞儲量佔地球29.4%、俄羅斯為14.7%、巴西為13.5%,三個國家加起來佔到了47.6%中國呢?中國是全球鐵礦石第4大國,佔全球儲量的12.3%。
  • 為什麼期貨帳戶做不了鐵礦石、PTA、原油、低硫燃料油、棕櫚油?
    一、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期貨品種走上國際化呢?當前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大多是以美元來定價的,份額超過六成,如果按照交易量來測算的話,美元在大宗商品定價中的市場份額可能超過90%,而美元之所以成為大宗商品最重要的定價貨幣,不僅與貨幣美元有相關聯繫,還與美國期貨市場密不可分。
  • 【熱點】1月14日 日本曾經鐵礦石100%依賴進口,最後如何破局?​
    十四五時期鋼鐵、化工等八大重點能耗行業有望全部納入; 6、日本曾經鐵礦石100%依賴進口,最後如何破局? ‍‍ 國際新聞 1、2021年中國仍將擔當全球經濟增長主引擎 最近多家國際經濟組織紛紛發布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測,世界銀行更是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至7.9%,對中國發展投下「信任票」,今年中國仍將是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主引擎
  • 澳洲鐵礦石進口或被叫停,多國瘋搶與中國籤署訂單
    以我國和澳大利亞來說,因澳大利亞選擇跟隨美國抹黑,這也讓兩國的關係,緊張了起來。澳大利亞多方面對中國施壓早在去年十月,中國海關就在澳方的原木進口時,檢測出了有害林蟲,並提交了澳方相關部門領導加以處理,顯然,這並未得到重視。而在去年12月底,又再次查出了不合格的進口原木,這次,中方對其限制了進口。
  • 中國提高鐵礦石進口檢驗標準 動力煤現貨補漲
    今日摘要:  1.中國推出鐵礦石進口檢驗新規  2.動力煤期價調整 現貨補漲  3.菜豆油脂間價差顯著偏高   【今日期市】鐵礦石續漲 有色金屬回調  今日期市午盤收盤,漲多跌少,能化領漲,原油期貨主力合約漲3.84%,燃油漲2.63%,滬鎳漲2.51%,PVC、鐵礦均漲超2%。
  • 對外依賴度近100%,上世紀日本,是如何破局鐵礦石依賴?
    是不是澳大利亞動的手,如今並沒有任何證據,但鐵礦石的漲價,已經對中國帶來不小的影響,原因就是中國對鐵礦石的依存度特別高,中國地大物博沒有鐵礦石嗎,並不是,相反中國的鐵礦並不算少,但問題就是 我們地下的鐵礦石,品味差 生產集約化程度低,無法和國外鐵礦石形成競爭,據數據顯示,2014年 中國的原礦開採量還有15.1億噸,但到了2018年 已經只剩7.6億噸,而和國內的沒落形成強烈反差的,就是進口鐵礦石的火爆
  • 為什麼我們要高價進口鐵礦石,而不利用廢舊鋼鐵?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包攬了全球75%的鐵礦石進口量。近年來,國內的鋼鐵也逐步在向高產量,向高質量轉換。但是,中國的鐵礦石儲量也超過200億公噸,位居世界第四,為何還要高價進口鐵礦石,不利用廢舊鋼材呢,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5點原因:01、國內鐵礦石儲量大,但質量差在遼寧、四川、內蒙古、山東、山西等省份,都有豐富的鐵礦石,但國內鐵礦石約98.8%都是貧礦
  • 2020年1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0.1%
    由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調查、發布的2020年12月份中國大宗商品指數(CBMI)為100.1%,較上月回落2.0個百分點,指數兩連降至近十個月以來的最低。各分項指數中,供應指數、銷售指數、庫存指數均出現回落。
  • 鐵礦石進口將出更嚴格標準
    有消息人士向《經濟參考報》透露,針對今年2月推出《鋼鐵行業進口鐵礦石貿易秩序自律公約》(以下稱「公約」)內容,近期將推出新的補充部分。據悉,該項補充將對鐵礦石進口秩序有更加嚴格明確的評定和實施標準,其中涉及具有進口資格的70家鋼企和42家貿易商。此舉無疑可以看出,中方在整頓國內市場秩序的力度正不斷加強。
  • 點石成金 鐵礦石緣何如此瘋狂
    綜合供需兩端的情況,雖然鐵礦石處於供需緊平衡的局面,但其價格的漲幅並不應該如此之大,已經大幅偏離正常的水平,那麼背後是誰在推波助瀾呢?這還要從供需兩端的參與方高度集中說起。我國鐵礦石極度依賴進口,進口的鐵礦石約佔總需求的80%,其中60%來自澳大利亞,20%來自巴西。
  • 賣給中國,一噸鐵礦石毛賺120美元!進口鐵礦石價格為何「一飛沖天」?
    一噸鐵礦石,從巴西或澳大利亞開採出來,再運輸到中國,成本是多少?答案是僅僅30-40美元左右。但日前,中國進口鐵礦石價格突破每噸155美元,創下8年新高。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連續上演「瘋狂的石頭」行情。在今年9月中旬,中國進口鐵礦石(62%品位)價格大幅攀升至每噸128.9美元的高點後,鐵礦石價格大致在每噸110-120美元間波動。12月初以來,鐵礦石價格再現一波大漲。
  • 1年賺走中國849億!非得買澳大利亞鐵礦石嗎?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近段時間,鐵礦石變成了「瘋狂的石頭」,價格迅速上漲,引發廣泛的關注。鑑於是在中澳經貿關係陷入僵局的大背景下發生的,更為這一事件的討論「添了一把火」。曾有澳大利亞媒體藉此機會得意的指出,鐵礦石上漲帶來的高額利潤,可以「抹平」煤炭、農產品等出口的損失。這是因為中國的鐵礦石十分依賴進口,對外依存度超過80%,進口金額僅次於晶片和石油,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進口來自澳大利亞。
  • 中國,為什麼必須非要買澳洲鐵礦石?!
    中國方面,對澳大利亞葡萄酒和大麥等商品徵收關稅,並限制牛肉和海鮮、木材、煤炭等諸多澳洲商品。但是唯獨對鐵礦石,中國沒有動手,一直持續在進口。最近一個多月,澳洲鐵礦石瘋漲,每噸超過140澳元,鐵礦石主力2105合約盤中一度漲近7.86%至1135元/噸,創歷史新高。沒辦法,咬著牙還要買。
  • 放開廢鋼進口和壓減粗鋼產量能撼動礦價嗎
    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則消息對於近期表現強勁的爐料來說都是利空的,特別是對於鐵礦石。從邏輯上分析,2021年國內粗鋼產量的下降將導致國內鐵礦石消費的減少,而放開廢鋼進口在理論上會提升廢鋼在粗鋼產量中鐵元素的比例,對鐵礦石形成替代,對礦價形成壓制。然而,從節後的市場表現來看,價格仍由多頭主導。筆者認為,就短期來看,放開廢鋼進口和壓降粗鋼產量對抑制礦價上漲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