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依賴度近100%,上世紀日本,是如何破局鐵礦石依賴?

2021-01-13 大國霸道

一邊想要賺走中國人的錢,一邊卻在各種重大利益問題上站在對立面,對於澳大利亞的神操作,中國人早已經見慣不怪,不過一旦觸碰到底線,澳大利亞也將付出代價,因此 就有了如今一系列的貿易摩擦,不過人總是有立場的,在我們拍案叫絕的同時,也會引起澳洲部分人的同仇敵愾,所以很多國人也在擔心,澳大利亞會不會在某些領域上進行反制,就別如現在,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但之前的鐵礦石價格在飆漲,並且是毫無理由的異常飆漲,達到歷史的最高價格,創下了近8年的新高,所以這就引起我們的重點關注,原因很簡單,因為鐵礦石 是中國發展的重中之重。

是不是澳大利亞動的手,如今並沒有任何證據,但鐵礦石的漲價,已經對中國帶來不小的影響,原因就是中國對鐵礦石的依存度特別高,中國地大物博沒有鐵礦石嗎,並不是,相反中國的鐵礦並不算少,但問題就是 我們地下的鐵礦石,品味差 生產集約化程度低,無法和國外鐵礦石形成競爭,據數據顯示,2014年 中國的原礦開採量還有15.1億噸,但到了2018年 已經只剩7.6億噸,而和國內的沒落形成強烈反差的,就是進口鐵礦石的火爆,從2004年開始 中國高速崛起的製造業,讓我們對鐵礦石的依存度開始超過50%,從2015年以後 這個依存度一路飆升到80%,根據2019年的數據統計,2019年全球鐵礦石產量約為25億噸,而中國的進口量就達到10.7億噸,達到全球進口量的69%,單單是一個中國 就進口全球年產能的40%,足以可見中國「吸鐵石」的外號有多麼名副其實。

而在其中 ,澳大利亞就是中國鐵礦石的主要供應渠道,在10.7億噸的進口量中,就有6.65億噸來自澳大利亞,這就形成一個獨特的現象,一個是全球鐵礦石進口國加起來都不如中國進口得多,一個是全球鐵礦石出口國加起來都不如澳洲出口得多,因此 中澳關係的變化,鐵礦石的價格就成為兩國較量的角力場,那麼中國如何打破這樣的壟斷呢,或許可以看看上世紀的日本是怎麼做的 。

二戰後,百廢俱興的日本在60年代末,重回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大程度其實就是靠鋼鐵行業的蓬勃發展,事實上 ,在二戰前,因為明治維新等因素的影響,日本曾積極擴充軍備,軍工產業曾十分發達,但因為戰敗的緣故,鋼鐵工業幾近癱瘓,如果不是吃了韓戰的紅利,日本可能就會丟掉鋼鐵產業,但就是因為有韓戰,日本鋼鐵工業奇蹟般實現復興,等到1973年的時候,日本就已經成為世界上粗鋼產量最高的國家,並且達到創紀錄的1.19億噸。

不過雖然成為鋼鐵產能的巨頭,但日本的鋼鐵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 ,就是對鐵礦石對外依賴度高,據統計 日本因為國土狹小 資源貧瘠,在60年代,就成為鐵礦石第一消費國,對外依存度甚至接近100%,這實際上就等同核心工業,完完全全得看他國臉色,不過讓人出乎意料的是,情況卻截然相反,日本非但沒有被鐵礦石價格掣肘,反而還有一定的話語權,而會這樣的緣故,就是因為有日本財閥的存在,因為早早布局,日本財閥在全球鐵礦石領域擁有強大話語權,例如三井財團 ,就分別投資淡水河谷、力拓和必和必拓,在這全球鐵礦三巨頭中持有一定的股權,特別是淡水河谷 ,更是有超過15%的股權,因為這些原因,日本最後還成為世界第三大鐵礦資源強國。

那麼日本的成功案例,中國能夠學習嗎,事實上 早期是可以的,但如今卻已經比較困難,在2000年後,中國製造業快速崛起,中國的企業前往海外收購鐵礦石礦源的例子也不少,就比如中鋁集團,就曾經成為力拓的第一大股東,最高持股達到14.99%,為何沒有進一步控制呢,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在2008年後 就設立了外資持股15%的上限,打碎我們的目的,並在國內輿論引導中國企業的控制論,最終導致中鋁集團雖然持股率高,但一直都沒有獲得董事長席位,錢是跟著賺到了,但卻沒有三井那樣的話語權,也就對整體大局影響不大。

那麼中國現階段離不開澳洲,又無法獲得類似日本財團那樣的話語權,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嗎,也並不是,中國在海外布局鐵礦石資源,其實也有不少成績,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們拓展如巴西、加拿大、南非、秘魯和印度的渠道,尤其是巴西 ,如今的進口量已經逼近3億噸,一步步在擠佔澳洲份額。

而除了這些國家以外,我們還在非洲這一片沒有被開發的土地,得到不少的鐵礦來源,就比如西芒杜礦,這是全球公認還未開採,但品位最高、且儲量最大的鐵礦,預計開採後就能提供1.5億噸的鐵礦石,而中鋁就和力拓,以47%和53%的比例,持有西芒杜3、4號礦區的一定股價,這有利於豐富我們的鐵礦來源。

整體來說,如今我們是避不開澳大利亞的,距離破局壟斷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要說真的被壟斷了,其實房地產增少點也行,畢竟它才是鋼材消耗最高的行業,不知道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相關焦點

  • 【熱點】1月14日 日本曾經鐵礦石100%依賴進口,最後如何破局?​
    十四五時期鋼鐵、化工等八大重點能耗行業有望全部納入; 6、日本曾經鐵礦石100%依賴進口,最後如何破局?實際上,該小島上的礦點基本枯竭,近兩三年無出貨,目前該島上有新礦山開始出貨,但該礦山出貨量尚未穩,月均一船不到,出貨量較少。 行業熱點 1、千億級碳市場可期!
  • 對外依賴度為73%!上半年中國石油產量全球第六,進口量全球第一
    因此,我們還需要對外大量進口,且進口量早已穩居全球首位了。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石油總量約為26874萬噸(約2.687億噸),同比增長9.9%。石油進口增速高達9.9%,自己開採量僅增長1.7%,這意味著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又要提升了——按公式計算,上半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提升至73%。
  • 鐵礦石上演「瘋狂的石頭」 業內苦尋良方欲「破局」
    新華社上海1月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王喬琪)「目前的鐵礦石價格已十分不合理,需求失衡,資本炒作跡象明顯。」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62%鐵礦石普氏指數上漲逾30%,鐵礦石價格一度創出176.9美元/噸的歷史新高,與半年前的價格相比上漲了近72%,與年內低點相比上漲超過100%。
  • 鐵礦石大宗進口:美國「釜底抽薪」,日本「反客為主」,中國呢?
    這個地球上,曾經有三個國家有過大量進口鐵礦石的經歷,先是美國,然後是日本,目前是我們中國。我們來一起看看,大家都是大量進口鐵礦石的,為什麼境地卻差得那麼多? 一、美國是怎麼進口鐵礦石的? 70年代之前,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
  • 2019年,中國石油進口量再度全球最高,石油對外依賴度上升為72%
    按照石油對外依賴度(又叫依存度)計算公式:進口石油除以石油總消費量,可以得出:2019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已經高達72%,比2018年的約70%又提升了。為什麼中國需要消耗這麼多的石油呢?
  • 世界第一的鋼鐵製造大國,為什麼在特種鋼方面長期依賴進口?
    據2018年的數據,全球特種鋼需求大約1億噸,日本提供20%的產能,德國提供18%的產能,而我國只佔不到5%的產能。所以製造大國對於特種鋼的需求長期依賴進口,包括模具用鋼、高負荷軸承用鋼、高鐵動車的車軸用鋼、大型船用燃氣輪機及大型火力發電從轉子軸用鋼材方面,在鋼鐵大客戶——汽車製造方面也有40%依賴進口。
  • 中國鈾礦"鐵礦石陷阱":2030年前缺口高達21萬噸
    中國核電重啟已蓄勢待發;高速建設的核電,也加大了中國在核電技術和核燃料領域的對外依賴。  2012年年中,中國的核電步伐悄然重啟。  近日,《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已經獲得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原則通過。
  • 中國每年大量進口鐵礦石,廢舊鋼鐵不能替代利用嗎
    中國進入2000年以來共計進口鐵礦石116.7億噸,而2015年至2019年連續4年進口量超過10億噸,對外的依賴度高達80%以上,既然中國對鋼鐵的需求量這麼大還的高價進口鐵礦石,那為什麼不用廢鋼鐵代替鐵礦石呢?
  • 人類對能源的依賴遠遠超出想像
    □ 卜昌森  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我們對能源的依賴遠遠超出想像。  一次短暫的停電事故都能造成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癱瘓、城市運營的癱瘓。  能源是人類社會尤其是近現代社會發展的基礎,對能源利用的不斷進步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能源利用的革命導致了工業革命,最終導致了人類社會的革命。可以說,沒有能源,就沒有現代文明,人類的文明發展史就是一部能源利用的發展史。首先,對火的掌握是古人類從眾多物種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原因。其次,從「燃燒」到「能量轉化」,人類實現了能量利用的質的突破。
  • 如何管理項目依賴關係?
    活動依賴關係是項目活動之間的關聯。了解活動如何相互關聯和相互依賴,可以使你創建項目進度表,以便一切按正確的順序進行。活動依賴性有四種類型:開始-開始(Finish-to-finish):兩個活動同時開始,或者一個活動必須先開始,另一個活動才能開始。
  • 每年進口全球65%鐵礦石,中國定價話語權為何還不如日本?
    國內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從4月初的每噸542元人民幣開始一路走高,6月8月一度逼近每噸800元。此後,鐵礦石價格一直維持高位震蕩,近幾日更走出「五連漲」行情。截至7月8日收盤,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大漲3.14%,每噸價格升至788元。短短3個月內,鐵礦石價格漲逾45%。 除開可能的炒作等因素外,鐵礦石價格異常波動根源仍在供求上。
  • 溫水煮青蛙,中國種子大量依賴進口的隱憂
    中國國內目前大量種植的番茄、洋蔥、茄子、胡蘿蔔、辣椒、西藍花的種子都是高度依賴進口。在主糧水稻與小麥方面,種子我們基本還能自足。但是在玉米,馬鈴薯方面,我們的依賴進口程度也比較高。比如,美國先鋒公司選育的雜交玉米種子"先玉335",已成為東北、華北玉米產區種植的主要品種。
  • 鈾礦內壟斷外依賴 中國核電發展存隱憂
    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核電發展最快的國家;與此同時,也將成為鈾礦需求最多的國家。2013年BP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是世界上新增核能發電量最大的國家,新增量達到110億千瓦時,增幅為12.5%。據新華網報導,中國目前在運核電機組17臺,裝機容量1476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8臺,是世界上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
  • 全面屏手機爆發,國產手機品牌對外依賴凸顯
    全面屏手機開始成為潮流,全球智慧型手機的領導者蘋果最新發布的十周年版iPhone X也採用了全面屏,在國產手機品牌紛紛強調全面屏創新的時候凸顯的是它們在屏幕方面對國外產業鏈的依賴。別小看TFT-LCD全面屏的技術含量,做全面屏在屏幕邊緣要擁有良好的顯示效果和觸控功能,在晶片驅動、背光顯示、封裝等方面都要進行技術研發,夏普和JDI率先規模量產TFT-LCD全面屏正體現了它們在面板技術上的領先優勢,國產面板企業天馬已宣布研發出全面屏目前正努力實現規模量產。
  • SK子公司測試光罩基板樣品逐漸降低對日本材料依賴
    據報導,韓國的光罩基板約 90%依賴日本供應,同時光罩基板也是韓國大量進口自日本的 20 種高科技材料之一。SKC 於 2018 年起建設投資額高達 430 億韓元的光罩基板廠,已在去年落成,其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能加快運營,進而減少韓國半導體廠對日本材料的依賴。
  • 大陸經濟很依賴臺灣?專家:兩岸互相依賴才是真相
    一方大談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度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則聲稱大陸十分依賴臺灣。事實上,臺灣依靠大陸,大陸也需要臺灣,兩岸經貿相互依賴才是真相。 首先,大陸市場對臺灣的重要性眾所周知。自本世紀初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兩岸貿易規模迅速擴張,大陸開始成為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
  • 我國及全球的鐵礦石供應和需求情況
    2001—2012年間,除中國外其他九個國家的鐵礦石消費增長緩慢,近五年的平均年增長率僅為0.96%;除中國外全球其他國家的鐵礦石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0.5%。  中國需求是主要推動力  2000—2011年世界生鐵產量排前十的國家鐵礦石表觀消費量佔全球比重的變遷如下圖所示。
  • 點石成金 鐵礦石緣何如此瘋狂
    綜合供需兩端的情況,雖然鐵礦石處於供需緊平衡的局面,但其價格的漲幅並不應該如此之大,已經大幅偏離正常的水平,那麼背後是誰在推波助瀾呢?這還要從供需兩端的參與方高度集中說起。我國鐵礦石極度依賴進口,進口的鐵礦石約佔總需求的80%,其中60%來自澳大利亞,20%來自巴西。
  • 中國,為什麼必須非要買澳洲鐵礦石?!
    但是唯獨對鐵礦石,中國沒有動手,一直持續在進口。最近一個多月,澳洲鐵礦石瘋漲,每噸超過140澳元,鐵礦石主力2105合約盤中一度漲近7.86%至1135元/噸,創歷史新高。沒辦法,咬著牙還要買。那為什麼,中國為什麼在和澳洲關係破裂下,寧願忍著漲價壓力,也要買澳大利亞鐵礦石呢。先說說,中國對鐵礦石多依賴吧。
  • 網絡系統的動力學:從結構依賴到歷史依賴
    最新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的文章則表明,網絡動力學不只是結構依賴的,也是歷史依賴的。 考慮中間態就必須要考察迭代的前後關聯,這種關聯被稱為歷史依賴。例如,當某種流行病爆發時,輿論快速傳播使個體產生恐慌或採取防護措施,進而導致流行病的傳播概率與速度發生變化。而流行病的傳播又會激起新一輪的輿論傳播。如此反覆,傳播過程將不僅依賴於系統結構,且與之前系統中的物理過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