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及全球的鐵礦石供應和需求情況

2020-11-23 和訊網

  世界鐵礦石生產、消費

  1.世界鐵礦石生產情況

  世界鐵礦石產量整體呈上升趨勢

  2000年以後,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世界鐵礦石消費量的大幅提高,進而促進了全球鐵礦石的生產。2002至2011的十年間,總體產量呈上升趨勢,增加了10.5億噸,年均增長量約為1.05億噸,年均增長率為8.49%,特別是自2003至2007年,年均增長率超過10%。2011年,全球鐵礦石產量為20.4億噸。

  世界鐵礦石生產較為集中

  南美洲、亞洲、大洋洲是近年來全球鐵礦石增產的主要來源區域,這些地區的主要鐵礦石生產國分別是巴西、中國、印度、澳大利亞等。2002~2011年間,澳大利亞、中國(原礦產量)兩國的鐵礦石年增長量都超過了2000萬噸,巴西、印度超過1000萬噸左右,上述四國年增長量之和超過全球的90%。可見,全球鐵礦石的生產較為集中。

  表1 2002—2011年除中國外全球鐵礦石產量前十國家生產情況

  (單位:萬噸)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
巴西22510245602705229240318633365334600305003720039100
澳大利亞18722212002347025753275092990634980393904328048790
印度864099101206014271180922069422300218602120019600
俄羅斯8435913796989676103901049599279205990610380
烏克蘭5890625065546857731077437181658379178119
美國5150484854705430529052405360265049505360
南非3648380939273954413341564900554056905290
加拿大3090333228263013349734103210330037503710
瑞典2028215022272326233024712380177025302610
委內瑞拉2089192020022118221020652150149014001600
合計802028711695286102638112624119833126988126168137823144559
全球98614115923125205140064157674169914169267159486186890204215
十國所佔比重81.3375.1576.1073.2871.4370.5375.0279.1173.7470.79

  (資料

  三大礦山的供給優勢明顯

  世界三大鐵礦石生產公司為澳大利亞力拓(Rio-Tinto)公司、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公司以及巴西淡水河谷(VALE)公司,2012年三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共生產鐵礦石6.8億噸,同比增長2.4%。其中VALE3.2億噸,同比下降0.84%;必和必拓公司1.61億噸,同比增長7.7%;力拓公司1.99億噸,同比增長2.4%。

  表2 2004—2009年三大廠商鐵礦石產量(單位:萬噸)

國家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
VALE211272338526415295932933722934309463226031990
BHP84229675970799421122612511128061494016080
RIO107801245013280144701534017150184631917719900
合計403324551649407540025590652595622156637767970
佔全球產量比重(%)34%35%29%31%31%33%33%32.5%36%

  (資料

  2.世界鐵礦石消費情況

  世界鐵礦消費量逐年增長

  2001—2012期間,全球鐵礦石消費增長了88.0%,年均增長率5.9%,其中中國鐵礦石消費增長約4.2倍,年均增長率達13.8%;印度鐵礦石消費增長在08年前也十分迅速,平均增長率接近8%,但09年後其消費增長几乎停滯。2001—2012年間,除中國外其他九個國家的鐵礦石消費增長緩慢,近五年的平均年增長率僅為0.96%;除中國外全球其他國家的鐵礦石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0.5%。

  中國需求是主要推動力

  2000—2011年世界生鐵產量排前十的國家鐵礦石表觀消費量佔全球比重的變遷如下圖所示。可以看出,中國躍升了35.3個百分點,達到2010年的53.6%;日本、美國、俄羅斯下降幅度較大,分別下降6.3%、5.5%和4.1%,;德國由5.0%降至2.4%,下降2.6%,烏克蘭下降1.8%,韓國下降幅度較小,約在1個百分點,而印度消費量在總消費量中比重則小幅上升,上漲2.2%。

  世界各國進口來源各有差別

  各國鐵礦石的來源並不相同。日本鐵礦石99%以上依賴進口。日本進口的鐵礦石61%源自澳大利亞,21%源自巴西,8%源自印度,4%源自南非。韓國、德國和義大利所消費的鐵礦石也幾乎100%依賴進口,這四個國家均主要從巴西和澳大利亞獲得鐵礦石;美國50%左右的鐵礦石依靠進口,主要從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以及委內瑞拉等國獲得;俄羅斯、烏克蘭、印度和巴西的鐵礦石則主要來自本國。

  2012年中國消費的鐵礦石中,有37.3%是由本國供給,62.7%依靠進口。該年中國進口的鐵礦石中,47.2%源自澳大利亞,22.1%源自巴西,4.4%源自印度,5.4%源自南非。

  我國鐵礦石生產、消費

  1.我國鐵礦石生產情況

  鐵礦石產量不斷增加

  近幾年我國鋼鐵行業高速發展,對鐵礦石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帶動我國鐵礦石產量不斷增長。

  2001年我國原礦產量為2.18億噸,比2000年下降了2.5%,隨後逐年增長,到2005年我國鐵礦石原礦產量達到了4.2億噸,同比增長35.6%,比2001年產量幾乎翻了一番。「十一五」期間鐵礦石產量年均增長率超過20%,2012年鐵礦石原礦產量達13.1億噸。

  2000~2012年我國鐵礦石原礦產量

(資料

  環渤海地區產量最大

  分地區來看,環渤海地區鐵礦石原礦產量最大,為7.2億噸,接近全國總產量的55%,如果考慮臨近環渤海地區的山西及內蒙古兩個省份,則該區域的產量在全國中的比重超過60%。西南地區和華北其他地區產量比重也較高,均超過10%,而長三角地區和華南沿海地區產量較低,不足0.5億噸,在全國的總產量中比重不足3.5%。

  表3 2012年我國各區域鐵礦石原礦產量明細

地區產量(億噸)佔全國比重(%)
環渤海地區7.2054.96
長三角地區0.463.49
華南沿海地區0.443.38
華北其他地區1.7414.06
中南其他地區0.675.12
西南地區1.9014.51
西北地區0.584.40

   (數據來源: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3)鐵礦石生產區域較為集中

  分省份來看,除天津、上海、寧夏和西藏受資源限制,沒有進行鐵礦石開採外,其他各地區均有生產。其中,河北、四川產量較多,分別為5.2億噸、1.6億噸。另外,遼寧、山西和內蒙古產量也較多,分別為1.5億噸、8130萬噸和8049萬噸。河北、遼寧、四川、內蒙、山西五個地區的鐵礦石產量佔我國總產量的77%左右。如圖所示,河北省產量比重最大,達到40%;其次是四川,為12.4%;遼寧、山西和內蒙比重分別為11.8%、6.2%和6.1%。

  從歷年比例看,河北和遼寧產量較高,合計佔總產量的50%以上,四川鐵礦石產量近五年來增加迅速,其他省市比例變化不大,中國鐵礦石生產區域較為集中。

  我國鐵礦石生產集中度較低

  我國鐵礦石生產商多為小型礦山企業,鐵礦石生產集中度較低。根據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統計,截至2011年12月,我國在統礦山企業共1596家。前十名的產量合計不足總產量的18%,這十家鐵礦石生產商全部為國有企業。

  表4 2010年中國十大鐵礦石生產商(單位:百萬噸)

省份原礦產量精礦產量
鞍山鋼鐵遼寧45.615.6
河北鋼鐵河北26.45.7
包頭鋼鐵內蒙古24.58.5
攀鋼集團四川20.97.9
太原鋼鐵山西19.25.9
本溪鋼鐵遼寧17.76.5
首鋼總公司河北13.04.6
馬鋼集團安徽9.52.4
四川川威鋼鐵四川8.52.0
寶鋼集團上海7.54.0
合計192.863.1
佔全國總量比例(%)18.3%17.1%

  (數據來源:CISA)

  2.我國鐵礦石消費情況

  我國鐵礦石需求量逐年增大

  鋼鐵企業為鐵礦石最終消費者,鋼鐵產能分布決定了鐵礦石消費格局。從歷年情況來看,我國鐵礦石需求量逐步增大。2008年,我國生鐵產量4.69億噸,對鐵礦石的需求在7.5億噸左右。到2009年生鐵產量上升到5.44億噸,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在8.7億噸左右,同比增長15.9%。我國鐵礦石產量也一直伴隨消費量增加而上升。但是進入2010年後,我國鐵礦石的消費增長率明顯放緩,一方面鋼鐵產能受限壓縮了對鐵礦石需求;另一方面,鐵礦石價格不斷高企,也導致囤積、炒作鐵礦石風險加大,抑制了投機需求。

  2001—2012年我國鐵礦石需求量走勢

 (資料來源: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

  我國鐵礦石需求較為集中

  從生鐵產量上,河北省生鐵產量較多,2012年,河北省鋼鐵產量超過1億噸,山東、遼寧、江蘇的生鐵產量近兩年均超過5000萬噸,這幾個省份為鐵礦石主要需求省區。

  從省市比例來看,近五年中,河北、山東、遼寧、江蘇、山西、湖北、河南生鐵產量佔比基本穩定,比重變化不大,其他省市合計比例下降1%。從總體比例來看,生鐵產量排名前七的省市在總量中比重約為64%,表明我國鐵礦石需求也較為集中。

  鐵礦石需求集中在環渤海地區

  從區域來看,環渤海地區的生鐵產量為2.96億噸,佔全國總產量的45.1%;長三角地區的生鐵產量接近1億噸,為總產量的16.1%,居第二位,但僅為環渤海地區的1/3左右;華北、中南其他地區所佔比重亦超過10%,西北地區、華南沿海地區以及西南地區,生鐵產量較低,不足10%。從需求地域看,鐵礦石的需求也集中在環渤海地區。

  表5 2012年我國各區域生鐵產量

地區產量(億噸)佔全國比重(%)
環渤海地區2.9645.07
長三角地區1.0616.12
華南沿海地區0.294.36
華北其他地區0.7010.64
中南其他地區0.8312.55
西南地區0.436.57
西北地區0.314.70

  (數據來源:鋼之家)

  重點鋼廠產量提高明顯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間,我國產量前十的鋼鐵企業產量在總產量中比重有明顯提高,從2006年的不足35%,到2010年的48.26%,提高超過13個百分點,中國鋼鐵產業的集中度提升,表明政府調控鋼鐵產業的政策卓有成效。

(責任編輯:陳姍 HF072)

相關焦點

  • 點石成金 鐵礦石緣何如此瘋狂
    綜合供需兩端的情況,雖然鐵礦石處於供需緊平衡的局面,但其價格的漲幅並不應該如此之大,已經大幅偏離正常的水平,那麼背後是誰在推波助瀾呢?這還要從供需兩端的參與方高度集中說起。我國鐵礦石極度依賴進口,進口的鐵礦石約佔總需求的80%,其中60%來自澳大利亞,20%來自巴西。
  • 每年進口全球65%鐵礦石,中國定價話語權為何還不如日本?
    此前,淡水河谷將鐵礦石粉年產量預估從3.4億噸-3.55億噸下調至3.1億噸-3.3億噸,供應收縮預期加強。 2、前5個月,巴西鐵礦石出口總量1.153億噸,同比減少13.3%。 另一方面,鐵礦石第一進口和消費大國中國率先走出疫情影響,穩步推動復工復產,鐵礦石需求強勁。
  • 進口鐵礦石價格為何「一飛沖天」?
    來自中國的強勁需求依然鐵礦石價格上漲的基礎。從疫情打擊中率先恢復的中國經濟對鋼鐵產品的需求量大增,從而推升對鋼鐵原材料鐵礦石的需求。李新創指出,1-11月,我國生鐵產量81290萬噸,同比增長4.2%;粗鋼產量96116萬噸,同比增長5.5%,年化鋼產量將達到10.5億噸。
  • 補庫需求啟動 鐵礦石做多動能增強
    ①供應端邊際收緊。由於港口泊位檢修計劃有所增多,上期澳巴兩國發運總量下降至2371萬噸。澳洲方面,發運量環比下降167.2萬噸至1667.6萬噸;巴西發運量環比下降50.6萬噸至703.4萬噸;    ②11月澳洲發貨量如期下降,但是下降幅度不算太大,後續澳洲國內港口到港壓力不大。
  • 重歸過剩格局 鐵礦石現貨重心下移
    供應重新過剩,核心邏輯轉向鋼材。2020年,鐵礦全球總供應增量預計為7000萬噸,且主要來自以淡水河谷為代表的主流礦山,而全球需求僅增加約1500萬噸,增幅遠低於供應增量。鐵礦在2020年將重回供需平衡偏寬鬆的格局,年度均值將回落至75美元/噸附近,主區間預計為65至85美元/噸,需重點關注鋼材價格周期性波動及鐵礦品種間結構性矛盾帶來的行情機會。
  • 鐵礦石價格連續上漲 鋼企須抱團提升議價能力
    存在資源短板      超80%鐵礦石依賴進口      「即使目前鐵礦石供應偏緊,全球鋼企復工復產率在提升,需求提升帶來供需緊張,但鐵礦石價格在短期內這麼大的漲幅,是偏離了基本面的,存在一定的資本炒作。」談及此輪鐵礦石價格上漲,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 2021年需求仍旺盛?鐵礦石價格創新高 機構卻這樣看
    進入四季度後,全球生產端復產情況良好,原料補庫需求不斷增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今年,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造成大量生產企業的被動減產停產,中國外全球鋼鐵產量也出現了大幅下降。根據世界鋼協最新發布的數據,2020年1—10月全球累計粗鋼產量為5.64億噸,較去年同期下降7985萬噸。
  • 鐵礦石期權上市 合約及參數、上市首日策略都在這裡
    大商所為何選擇鐵礦石作為首個工業品期權?大商所對上市期權的品種進行了整體規劃和論證,按照「流動性波動率優先、國內外成熟品種優先、服務實體經濟優先、市場需求導向優先」四大原則,結合各期貨品種的市場運行情況,對大商所各期貨品種進行篩選評估。一方面,側重於對標的市場基礎的評估;另一方面,和市場需求以及交易所的宗旨緊密結合。
  • 如何保障鋼鐵業原料供應安全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持續蔓延影響,外部形勢日趨複雜,不確定性上升,我國鋼鐵生產原料供應鏈的韌性面臨著嚴峻考驗。對此,業內專家表示,鋼鐵行業需加快建立長期、穩定、高效、多元的高質量資源保障體系,加強國際國內雙循環供應聯動,充分利用高品質再生資源,加快解決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過高、貿易話語權缺失、鋼鐵原料供應鏈脆弱等短板問題。
  • 鐵礦石:「水」落「石」未出 寬鬆退去礦價仍可期
    明年鐵礦市場整體將呈現供應偏緊的格局。主流外礦產量增幅較為有限,澳洲三大礦山新增產能的投放都以替代原有產能為主,難以貢獻增量,淡水河谷發運目標也再度出現下調,不及市場預期。國產精粉產量也難有明顯增加,非主流礦有望成為外礦供應的重要增量來源。但下遊需求將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持續轉好,近期海外高爐鐵水產量已開始回升,明年海外鐵礦需求有望逐步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外礦發運至我國的比例將逐步回落。
  • 鐵礦石價格暴漲背後的真相
    商品價格開始上漲,一直漲到企業盈利狀況改善,供需偏緊格局改變;第二類是利潤豐厚的商品,企業有利潤以後沒有動力去減產,甚至會擴大生產,盈利比較大,上遊商品價格高,會傷害下遊需求,這時要動態跟蹤供給、需求及庫存情況,尋找供過於求的拐點,當拐點出現就是做空良機。
  • 鐵礦石將現抵抗式下跌行情
    摘要 【鐵礦石將現抵抗式下跌行情】9月份,由於中國高爐開工率逐步逼近頂峰,疊加大連商品交易所增加楊迪粉和卡拉拉粉作為交割品,交通運輸部也出臺文件加快了港口鐵礦石壓港船隻的卸貨速度,鐵礦石供應緊缺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緩解,因此鐵礦石價格出現一波顯著的回落。
  • 鐵礦石多少錢一噸?鐵礦石期價跌破800元/噸
    9月22日,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2101報收772.5元/噸,跌幅2.03%,成交108萬手,持倉75.5萬手。9月份以來,鐵礦石基本面波動較大,市場預期的強勁需求沒有過多表現,空頭借勢佔據上風。《證券日報》記者按照月內最高點873元/噸和最低點772元/噸測算,主力合約2101月內跌幅已達11.57%,超過一成。
  • 非得買澳大利亞鐵礦石嗎?答案有點出乎意料
    首先,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基建狂魔」的稱號,而鋼鐵作為基建的核心原材料,我國的需求量自然是十分巨大的。相關報告指出,預計2020年中國鋼材消費量將超過9.7億噸,同比增長8%左右。而需求量如此之大,那麼中國鋼鐵產量自然也不低。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20年前10月,國內鋼材產量已突破10億噸。事實上,中國多年來都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去年的產量已經佔到全球的半壁江山。
  • 為什麼期貨帳戶做不了鐵礦石、PTA、原油、低硫燃料油、棕櫚油?
    鐵礦石: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國際市場上近七成的鐵礦石進口到我國,2017年我國總進口量約10.75億噸,約佔全球貿易總量的68%;我國的鐵礦石期貨交易後來居上,已經遠遠地甩開了國際競爭者。PTA:與原油期貨和鐵礦石期貨不同,PTA期貨具有全球唯一性。我國原油和鐵礦石供應主要來自境外市場,而在PTA上,我國已經實現自給自足,甚至未來可能還會擴大出口。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累計進口PTA52.63萬噸,累計出口PTA52.32萬噸,進口和出口量相當。
  • 中國版鐵礦石期貨問世 大象不必再踩著螞蟻舞步跳舞
    ●鋼之家總經理吳文章表示:「鐵礦石期貨是備受全球關注的中國期貨品種,未來將會對全球鐵礦石的定價權產生影響。」  ■本報見習記者 馬 爽     10月14日―10月17日,《證券日報》記者跟隨大商所鐵礦石考察團一行,途徑上海、常州、靖江、馬鞍山、蕪湖、巢湖等地,調研了華東地區鐵礦石產業鏈客戶,了解現貨企業對鐵礦石的採購、運輸、生產、庫存等情況。
  • 鐵礦石存在高位布局做空的機遇
    導語:鐵礦石將有一波下行行情,時間大概會在鋼材需求無法支撐鋼材利潤,利潤開始惡化的時候,海外需求需求上行導致的價格高位震蕩是獲取做空高位籌碼的最好時機。本文從供應端、需求端、價格成本、布局機遇4個方面來論述。
  • 2019年鐵礦石市場回顧與2020年展望:瘋狂的「石頭」能否再度上演
    非主流礦和國產礦的產量和在整體供應端的佔比均出現明顯回升,下遊需求全年維持旺盛,粗鋼和鐵水產量均創出了歷史最高值,鐵礦整體入爐品位為近幾年新高,球團入爐比例有明顯增加而燒結的入爐比例同比下滑。鋼廠利潤中樞相較去年有所下移,但在不同利潤水平時期仍表現出了對不同品位礦種的偏好。另外,人民幣匯率全年的走弱和海運費用的升高也對全年鐵礦石價格的上漲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 外媒:瘋搶鐵礦石,中國下個五年鎖定海外礦山
    中國鋼鐵生產活躍,對鐵礦石的需求也大增,但是中國自產鋼鐵遠不足以應付工業需求,因此中國下一個五年計畫當中,準備在海外至少打造兩個具國際規模的礦山,鎖定的地區是非洲與貿易戰的對手澳洲
  • 我國鐵礦石價格暴漲不能簡單歸因於供需矛盾
    方案要求2020年11月1日~2021年3月31日期間嚴格實行限產方案,方案中多家未達到A級績效評級的鋼鐵企業的燒結機和高爐每個月都被不同程度要求停產或限產。此外,對於市場上認為的年底我國部分新建高爐投產導致需求緊平衡的說法,趙忻也不是十分認同。「有市場人士測算年底有3000立方米~4000立方米高爐投產,但是這並未反應到鐵水產量上,12月份的鐵水產量與第三季度月均產量相比是下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