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8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26日,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20年我省秋冬季秸稈禁燒管控情況。據悉,秸稈露天焚燒是我省秋冬季主要汙染源之一,今年,我省出臺了《吉林省農作物秸稈全量化處置工作方案》,提出推行「吉林省秸稈處置『5+1』模式」,在持續推進秸稈「五化」綜合利用基礎上,建立剩餘秸稈無害化處置兜底機制,最大程度減少秸稈焚燒對空氣品質產生影響,目前全省秋冬季秸稈禁燒管控工作正全面有序開展。
在田間地頭焚燒農作物秸稈
你知道焚燒秸稈的危害嗎?
就讓小編來給大家做一期科普吧
問
什麼是秸稈禁燒?
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部分的總稱,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菜、棉花等粗糧在收穫籽實後的剩餘部分。秸稈禁燒就是指農民將農作物秸稈用火燒毀的一種行為,因為秸稈焚燒的害處很多,所以我們通常是禁止秸稈焚燒行為的。
問
焚燒秸稈的危害有哪些?
造成大氣汙染
農作物秸稈中含有氮、磷、鉀、碳氫元素及有機硫等。特別是剛收割的秸稈尚未乾透,經不完全燃燒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及煙塵,在陽光作用下還可能產生二次汙染物臭氧等。
危害人體健康
秸稈焚燒產生的煙霧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光化學氧化劑和懸浮顆粒等物質。當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對人的眼睛、鼻子和咽喉含有黏膜的部分刺激較大,輕則造成咳嗽、胸悶、流淚,嚴重時可能導致支氣管炎發生。秸稈焚燒區域、時段均相對集中,大量煙霧對中老年和兒童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造成很大影響。
影響交通安全
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範圍降低,直接影響民航、鐵路、高速公路的正常運營,容易引發交通事故,影響人身安全。
容易引發火災
秸稈焚燒極易引燃周圍的易燃物,導致火燒連營,一旦引發大火,往往難以控制,造成經濟損失。尤其是在山林附近,引發山林大火後果不堪設想。
破壞土壤結構
秸稈焚燒也入地三分,地表中的微生物被燒死,腐殖質、有機質被礦化,田間焚燒秸稈破壞了這套生物系統的平衡,改變了土壤的物理性狀,加重了土壤板結,破壞了地力,加劇了乾旱,農作物的生長因而受到影響。
焚燒秸稈
風險隱患:焚燒秸稈所產生的煙塵會造成駕駛人視線受阻,引發交通事故。國省幹道、高速公路行車速度較快,春耕季節,周邊農田、荒野違法焚燒秸稈行為多發,對行車安全影響尤為突出。
防範技巧:
1、發現焚燒秸稈等燒荒違法行為時,駕駛人應及時通過110或122報警。公安機關將根據實際情況,依法採取封閉道路、限制車速等管控措施,保障通行安全。
2、儘量避免進入煙霧區域,一旦進入區域,應立即減速,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限速行駛。《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能見度小於50米時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20公裡,並從最近的出口儘快駛離高速公路。
3、已處於煙霧區域中的車輛,應及時打開霧燈、近光燈、示廓燈、前後尾燈和危險報警閃光燈,切忌使用遠光燈;多使用喇叭可引起周圍車輛注意,示意自己車輛的位置;其他車輛鳴喇叭時,應鳴喇叭回應。
4、行車過程中切勿隨意變更車道、超車,更不能就地停車,最好就近選擇道路出口緩慢駛出,或進入附近的服務區暫避,等待團霧消散。
5、遇事故或車輛故障時,要及時開啟雙閃燈,並在車輛後方150米處放置三角警示牌,防止發生追尾事故;駕乘人員一定要及時撤離現場,然後撥打報警電話等待救援。
法律依據:
焚燒秸稈,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有關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六十三條依法處罰。
其它有危害公共安全行為的,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出行提示 | 焚燒秸稈影響交通安全 吉林交警提示您行車多加注意!》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