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大容量已經不是第一撬動力。
假 定我們依據用戶成熟度角度把市場劃分為新進用戶和熟練用戶,對於新用戶來說,他們對於郵箱優劣的最主要參考標準還是停留在容量大小上,但是對於熟練用戶, 在已經有1~2年使用G容量郵箱的用戶來說,無限大已經成為一個噱頭,並不能真正吸他們做出變更主力郵箱的決定。這和2004年,Gmail愚人節推出G 級別郵箱對市場的撬動來說,已經有天壤之別了,那時候無數成熟用戶正苦於郵箱容量太小,G容量這個殺手級應用無異於沙漠甘泉,直接推動了免費郵箱市場的一 次大變革。時過境遷,今天的無限大對於絕大多數的G用戶來說,無論在技術上實現多大飛躍,在應用層面,對於成熟用戶來說,已經無法形成他們的遷移主力郵箱 的有效理由。
網易、yahoo搶跑無限大郵箱,劍指何人?
從用戶的第一主力郵箱的市場佔有率來看,網易已經成為國內當之無愧的老大。(見理性選民: 從隨機的一個例子看有國內郵件服務商的市場佔有率。) 網易和yahoo互相搶跑,無限大的宣傳效應加上各自本身積累的市場商譽來說,確實能夠吸引大量新郵箱的註冊,但是這些用戶要麼就是新手,郵箱只是一個利 用率不高的新奇玩意,遠不如im工具那樣息息相關;而對於從新手向熟悉人士漸進變化過程中的用戶來說,他們對郵箱已經有一定的了解,這時候,其他功能的權 重不斷增強,他們做出選擇時候,估計確實很多人會選擇留在網易或者yahoo,但留下了的理由不是因為無限大,而且這兩個郵箱本身已經積累的巨大商譽和確 實優質的服務;至於成熟的郵箱老用戶來說,考慮到郵箱的粘性和遷移成本,無限大還不能構成讓他們搬家的衝動理由。
搶跑無限大這張牌,網易 和yahoo都想利用先出的風頭衝擊對方的宣傳攻勢,網易想保持自己國內郵箱老大的地位,yahoo(中國)方正是借yahoo母公司的船出海,除了這兩 家互相搏擊外,對於其他sina、sohu、21cn、tom來說,都是一個壓力。尤其據說這次yahoo的新郵箱不是一個簡單的容量擴大,還有許多功能 的提高。Yahoo郵箱的目標顯然是基於全球市場,主要目標估計是gmail和hotmail。郵箱畢竟還是有技術含量的,短期內sina,sohu等郵 箱估計都只能先自守為主。
至於目前低調卻又急急擴張的Qmail,由於其市場推廣直接依附於QQ對用戶的影響力,尤其是對於新用戶的影響 力,我的判斷是,yahoo和網易雖然能夠吸引年輕的新用戶註冊,但是Qmail也能吸引年輕的用戶重複註冊,但是這些用戶在一段時間試用後,最後估計還 會留在Qmail,不是因為yahoo和網易無限大不夠好,和國外不一樣,國內的年輕新用戶的網際網路啟蒙老師是QQ,而不是電子郵箱。對於年齡較大的新用 戶來說,網易和yahoo無限大的郵箱的推廣倒正是投其所好了,但是這一群用戶的增量確實有限。
G級、無限大之後還有什麼?
郵箱發展,從免費、收費、G級+免費、再到無限大,每一次都改變著整個市場的格局。現在人們不由得問,在無限大之後,郵箱下一次變革的推動力是什麼?或者說,G級郵箱下一個殺手級應用可能會在哪裡?
筆者認為,可能存在一個總的方向,就是郵件服務商不得不提供越來越多整合的、複雜的、粘性更多更強的功能。
1、同IM工具整合,並形成新的應用模式
從 國內的現狀來看,以QQ為代表的IM工具地位不斷加強,im在國內網際網路應用層面上的重要性不亞於郵箱,甚至已經有不少人有QQ號而沒有電子郵箱地址,這 種特殊的網絡國情和海外的網際網路情況不盡相同,筆者估計郵箱新應用將越來越同im工具緊密捆綁在一起。從這一點上看,毫無疑問,Qmail在未來郵箱競爭 中將逐步走強,尤其是隨著foxmail和QQ整合開始,郵箱和im工具將越來越緊密,下一代的應用估計將在這兩者更緊密的配合中產生。
2、Gmail的web office(Google documents)模式
Google documents現在還需要在存儲速度亟待完善(gmail在國內的問題可能更多在於GFW和由之而來的速度問題。),但是google docs和spreadsheet的應用已經彰顯其未來不可估量的潛力,尤其在多用戶聯合編制方便。這一方向,目前存在巨大的技術壁壘,短期內國內網際網路 公司無法提供相似服務的,但是一旦哪個公司首先走到這一步,並進行推廣,將成為下一次重組的主動者。
3、大容量附件,以及帶來的上傳下載等問題的解決;網絡優盤更大更快;其他貼心功能的不斷提供。
在這一些領域,應該說,現在的網易、Qmail都在做出自己的探索。隨著技術不斷完善以及應用面的不斷推廣,我估計這些令人心儀的功能也將不斷強化有技術積累公司的市場份額。
4、郵箱巨頭免費提供企業後綴名的郵箱也會越來越多,並成為很多小型甚至私人企業的追捧。這一部分市場的分割關鍵看國內郵箱巨頭誰願意先放發搶佔了。
從 短期看,國內用戶第一主力郵箱市場頭牌還是網易,估計再經過1~2年發展,Qqmail的市場會有一個長足的增長,並逐步靠近yahoo,很可能擠入進入 第一方隊(現在連第二梯隊都不是)。Gmail郵箱由於伺服器地址以及國情問題,有較大變數,估計還是it業內人士的最愛吧,但是市場到底能佔到多少,倒 不盡然。倒是sina、tom這樣的公司,其郵箱市場份額不免讓人有點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