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定義一下二維是個什麼樣的概念,然後這個和理論上黑洞的形態做比較,看看是否是問題中想像的那樣!

用數學描述的空間概念中,二維是一個只有長寬而沒有厚度的平面,那麼理論上存在的黑洞呢?除了理論上存在的原初黑洞外,一般是由超大質量的恆星(認為大於30倍太陽質量)在紅巨星時代結束後的超新星爆發中內核坍縮而成,這個坍縮的內核質量必須大於奧本海默質量以上(3.2倍太陽質量),其結構支撐壓力再也無法對抗自身的在重力最終將無限坍縮成一個奇點!
黑洞的這個奇點是是沒有直徑的,只有質量、角動量和電荷(如果其有角動量和電荷的話),因此理論上黑洞的空間應該是一個0維,而其視界應該是一個球形,其是可以計算半徑的,因此從另一層意義上理解,黑洞的奇點是0維的,但它在三維空間的表現卻是一個球形!但為什麼給人以二維的感覺呢?

各種描述中的黑洞吸積盤,確實是以一個平面的形式表現出來的,而這個形狀卻不甚合理,如果從表現的準確性上來判定的話,最為標準的模型是《星際穿越》中的卡岡圖雅:

這是最接近實際情況的黑洞模型,紅光是因為引力紅移導致的,而看到背後的吸積盤是因為黑洞超強引力彎曲光線所致,所以你之前看的模型都是錯的,以後黑洞請參考這個圖圖!
但無論如何理解,黑洞都不是一個二維的平面,奇點會比二維低,而視界則比二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