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考慮發球才能使二發變強大
費德勒的終極奧秘在「二發」
10年前,費德勒185cm的身高尚能達到男選手身高的平均值,而如今這一平均值已經達到了190cm,把費德勒甩在了身後。在這樣的環境下,費德勒仍能夠保持著過人的發球能力。他用最高效的方法傳遞力量,精準控球,並能夠保持高度的穩定性。他的發球可以成為所有人的範本。
這裡要重複提到,費德勒的發球打法是不變的。甚至可以說他的二發就是發球的全部。費德勒二發的進步就等同於一發的進步。
我們加速揮拍是為了獲得最大的擊球力量。因此,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在之前的引拍過程中拍頭並沒有加速。引拍過程中,球拍的重心位於靠近手腕處。
擊球時,在最容易發力的狀態下,手腕形成自然的彎曲,在引拍、揮拍、擊球、隨揮的整個過程中,這一彎曲都不會改變(參考照片)。
保持同樣的打法,通過身體傾斜度的微小調整以改變拍面觸球的角度。這樣就能賦予發球以變化。我們要時常思考,讓對手在哪個位置如何接發才能限制其發揮。
澳網費德勒的發球 check
以上旋發球為基礎,每一球再做出調整
●發球時身體放鬆,這在別的選手身上是見不到的。準備階段放鬆以實現其後的發力,可謂最佳境界。
●引拍時轉體,但拍頭沒有加速。這是為了實現後面發力的關鍵點。球拍只是隨著轉體運動而已。
●從引拍到揮拍「切換」時,左臂沒有向下,而是引導右臂向上運動。
●蹬地使得身體高高躍起。
●向產生最高速度的方向揮拍。
●體幹、肩膀、肘關節、手臂繼續轉動,擊球時手腕彎曲,呈最易發力的角度。
●手腕的角度在準備、引拍、揮拍、擊球、隨揮的整個過程中保持不變。也就是說基本沒有用到手腕的動作(充其量只是甩體溫計的程度)。
擊球的9種調整
1 落點的調整 2 速度的調整(快或慢)
3 高度的調整(高或低) 4 擊球點的調整(前或後,高或低)
5 擊球時機的調整(早或晚) 6 旋轉的調整(平擊、側旋還是上旋)
7 旋轉量的調整(強或弱,分檔調整) 8 深度的調整(深或淺)
9 角度的調整(打出角度或不打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