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國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物理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因為研究宇宙黑洞的傑出成果而獲獎。
在諾貝爾三大科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中,物理學獎最有分量。以前,人們常說,數學是科學皇后,其中,還有一個說法,物理學是科學皇帝。現代科學的進步,物理學扮演了最為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如果物理學的發展,科學基本上也就不會有什麼進步了。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重要分支,就是天體物理學,宇宙很大也很奇妙,人類對此充滿好奇,人類一直對探索宇宙投入了極大的精力,伽利略、布魯諾、哥白尼、牛頓、愛因斯坦,都對探索宇宙投入過極大的精力,在控索宇宙的過程中,推動了物理學的發展。
只是,讓我與人說起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時,有人反問了一句:研究這個有什麼用?我愣了一下,無法回答。
以我有限的認知來看,研究這個好像真沒有什麼用。研究宇宙黑洞,又是不能當飯吃,能有什麼用呢?不研究,不了解,那黑洞對我們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天也不會塌下來。這樣說起來,研究黑洞還真沒有什麼用。
但是,人家研究黑黑洞,硬是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我當然不會跟隨網上一些人的吊論,說諾貝爾獎沒有公平性,沒有什麼用。諾貝爾獎作為百年老店,119年的頒獎史,足以說明其權威性,諾貝爾科學獎是最有影響力的獎,沒有之一。說諾貝爾獎沒用,要麼是出於無知,要麼是別有用心的欺世之談。至少,在諾貝爾獎的評委心目中,研究黑洞是有用的。
這有用與無用,可能是著眼點不同而已。
記得有一次,一幫人在一起聊天,其中有一個伶牙俐齒的少婦,當然也是有些文化的,那口才那心思真是讓我長了一次見識。那一幫人中,有幾個大學生。那少婦問其中一個,聽說是學氣象的,就說,啊,做天氣預報,還是有用的。再問另外一個,聽說是學天文的研究生,這少婦一點也不怯,用嘲諷的口氣說道,意思是地球裝你不下了唄,你們研究這個有什麼用呢?說得那讀天文的同學好像犯了錯誤似的無言以對。問第三個,聽說是學計算機的,少婦就喜形於色地說,學這個好,出來工資高。
其實,這少婦的心思,很具有代表性。每年高考之後填報志願,無數學生和家長,差不多就是這樣想的。所謂的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基本就是跟畢業後找到高收入的好工作直接聯繫起來。以前,數學是冷門專業,後來因為數學與計算機有緊密聯繫,又跟金融有密切關係,數學變得不冷門了。可是,物理這些年逐漸變得冷門了。
說起物理,沒有人認為不重要,但就是不願意選擇學物理。因為,學物理很難另說,關鍵是學物理沒有什麼前途。現在,一些聰明的學生,都去學計算機學金融等熱門專業了,而不夠聰明的學生,又學不好物理。這就是物理目前的處境,非常尷尬的處境。
處境尷尬的物理學,能出大的研究成果嗎?我看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