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導,在中國廣東地區探明了世界上首個獨立銣礦床,其儲量約達17.5萬噸,這是中國找礦史上的重大突破。加上絕大多數國家都還得從其他地方提取這種礦物質,因此這17.5萬噸的優勢礦產,可以說是「價值連城」的,如果研究順利,甚至可能會成為未來發電技術和能量利用領域的一場革命。
由於銣這種物質的物理和化學特性相當特殊,能夠作為一種全新的高能固體燃料進行使用,從航天航空、能源甚至到國防領域都能見到它的存在。但目前為止其產量還過於稀少,所以在實際的研究當中並沒有太多的存在感,但中國現在有了獨立銣礦床的優勢,就意味著不再需要大量的時間來研究如何提高從其他礦物中提取銣的能力,而是可以更多的直接利用銣礦來研究和發展科技。專家指出,現在人們對於銣礦的應用和認識還處在相當初級的階段,但其未來在國防工業和民用領域是相當廣闊的,甚至有利用其性質直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的可能,一旦技術成熟,這就將是整個人類能源史上的「裡程碑」。
說到底,目前各國發展和爭端的源頭其實就是能源,因為一個國家最為基礎的能力就是工業。如果沒有能源,那麼工業就無法發展,而像早前的煤炭和動物油脂之類的資源,利用燃燒這種最為簡單的釋放熱量的方式獲取的能源效率很低,而且其引起的環境汙染和熱量的釋放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威脅到了人類未來的生存。因此,清潔和環保的能源就成為了人類追求的目標,但在長期的實驗中最困擾人們的熱量釋放一直沒有解決。不論是風力發電和水力發電甚至是核能發電都沒法完全替代煤炭的燃燒,這就相當於工業的發展其實一直在「溫水煮青蛙」一樣煮著地球,也就導致了全球變暖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如果通過研究銣礦能夠做到將熱能直接轉化為電能,那麼人類就可以手動「調節」地球的溫度,給現在的地球降溫,甚至有能夠徹底解決能源危機的希望。更為重要的是,這本身還是一種稀缺的戰略資源,現階段,任何一種優勢礦產的發現都能使得一個國家的戰略優勢有巨大提升,畢竟實物的製造和研究都需要礦物,就如同中國此前的稀土一樣,除了能夠加快中國發展科技的步伐外,還能夠在這些物質的研究領域上「快人一步」。獲得更高的基礎和發展空間就是獨立銣礦的發現和利用對於中國的最大意義。
當然從眼下來看,雖然人類的科技至今為止一直發展迅速,但其對於自然資源的依賴很可能在未來上百甚至數千年的時間裡都無法擺脫。這是需要長期面臨的問題,即便有了銣礦的存在也依舊是拿一種自然資源去解決另一個自然資源導致的問題,對於人們的處境並沒有什麼改變,更重要的是,各國之間至今都沒有能夠達成共識的魄力,相比較生存而言更在乎的是政治和意識形態。
從這點上來說,發現銣礦的意義尤其在於中國可以一定程度上引導全球能源發展的方向,而一旦在這個方向上有所突破,將困擾科學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能源問題解決,讓各國不必再為了能源而「大打出手」,那麼未來的和平和發展就有了基礎。當然,做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中國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把握住資源優勢,逐漸形成科技和工業上的優勢,這還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