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武漢同濟醫院的大廳出現了一臺無接觸叫號機,患者進行預約取號時,無需用手指接觸按鍵,只要對著按鍵上方「懸浮」著的「空氣屏幕」,點按相應按鈕就能完成操作;類似的場景,不久前也出現在上海靜安區市北高新園區的「雲立方」辦公樓,乘坐電梯的乘客使用「空氣屏幕」可以完成樓層選擇。在空氣中能形成清晰圖像、人與圖像可以進行交互,像極了美國科幻電影《鋼鐵俠》中的場景,而這個充滿未來感的場景在現實中已初見端倪。
提供這些技術與核心產品的,是一家成立於2017年的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像航(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新冠病毒疫情讓市場對「無接觸」的需求大量湧現,像航科技危中尋機站上了「風口」。首臺無接觸電梯上線20多天,像航科技已收到了國內200多幢樓宇安裝無接觸電梯的申請,有幾家歐洲企業也發來了合作問詢郵件。
解封第一時間,無接觸叫號機被送進武漢無接觸叫號機、無接觸電梯的研發,都與這場疫情有關。今年2月初,像航科技復工,最初安排員工居家辦公。在「雲」上,程式設計師們討論起新的研發方向。「大家的關注點都在這場疫情上。當時看到媒體上報導,武漢的醫院中集聚了很多人,醫護人員與病患存在相互感染的風險。我們就在討論,以我們掌握的技術,是不是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像航科技聯合創始人李俊說,大家想到要做一臺無接觸叫號機。
像航科技的手中掌握著一項核心技術——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光在空氣中傳播中,如果沒有介質阻擋,就無法形成人眼可見的漫反射。但藉助我們的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光可以在沒有任何介質的情況下,在空氣中形成穩定圖像,通過圖像還能進行人機互動。」李俊說,像航科技擁有自有專利技術及產品的國產工藝水平和量產水平均超越了世界標準。
在像航科技的企業展示廳內,展示著幾個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的應用場景。有一個場景讓記者印象特別深刻:坐在一張書桌前,打開電源,透明的玻璃檯面上,瞬間「立」起了一個浮在空氣中的「Pad界面」,用手指對著電腦界面上的程序左移右劃,就可以自如操作;記者通過界面上的程序,「養了」一隻貓咪,貓咪在空氣中或坐或立,栩栩如生,記者點點旁邊的餵食盆給它餵食,它會開心地在記者面前打滾撒嬌。這一幕很像「鋼鐵俠」在他的實驗室中使用未來電腦屏幕的場景。「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是一項底層科技,可以嫁接在很多領域中。」李俊說。
憑著多年的技術積澱,像航科技的程式設計師要將一臺觸控螢幕的叫號機改造成無接觸的空氣屏叫號機,在技術操作上不難。但要讓這臺叫號機能實際應用到醫院場景中,需要將新的系統與醫院的結算、管理等系統連接。這就是難事了。
「我們需要知道醫院在使用什麼樣的叫號機,背後的結算、管理等系統是什麼樣的,再根據這些信息來進行產品研發。」但在今年2月,武漢早已「封城」,程式設計師進不了武漢,更去不了武漢同濟醫院。此外,產品還需要硬體產商製造,但當時很多工廠企業都沒有復工。
情急之下,李俊想到藉助同行的力量,他在圈內廣發「英雄帖」,希望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合作。很快,武漢當地一家科技企業發來消息,由他們派人到同濟醫院實地查看叫號機以及後臺系統,幫助像航科技的程式設計師進行研發的前期對接;李俊的一位朋友從浙江幫他們採購到一個同款叫號機,又想方設法運到了上海;一家硬體產商表示願意幫助他們生產樣機。
在「雲」上、在辦公室,程式設計師們加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研發解決方案,又通過硬體廠商很快做出了樣本,再放到叫號機上反覆測試,很快,無接觸叫號機出爐了。前幾天,他們終於等來了武漢「解封」,無接觸叫號機被第一時間運進了武漢同濟醫院,當地的科技企業派人安裝上,使用效果非常好。
克服種種困難,30人科創企業研發出無接觸電梯在研發無接觸叫號機的同時,程式設計師們也在加緊研發無接觸電梯。「當時看到網上各種為了避免接觸電梯按鍵的『花式乘電梯』方式,我們就想:以我們的技術,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李俊說。
僅用10天,無接觸電梯的解決方案就出來了。讓電梯實現無接觸的「小樣機」也製造出來了,外表看上去就是一個「貌不驚人」的「小黑盒」。拿著「小黑盒」,程式設計師們找到一家願意合作的電梯廠商,在電梯廠實驗室反覆進行了「暴力試驗」,最終拿出了他們覺得可以實際應用的產品。
但問題又來了。「小黑盒」要量產,必須到實際場景中測試。「要裝到在實際使用的電梯中進行測試;但往哪裡裝,當時真的難住了我們。」李俊說。
原來,電梯屬於特種設備,對電梯安裝外接設備,需要管理樓宇電梯的物業方、電梯品牌的維保第三方企業認可後才能進行。「我們自己找了一些樓宇物業方,剛向人家開口介紹,就被拒絕。我們的產品應用了新技術,大家都沒有見過,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像航科技是中航聯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創新中心的在孵企業。了解到像航科技碰到的難題,中航聯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創新中心伸出了援手,他們將這一方案推薦給了市北高新園區。「像航科技是落戶在市北高新園區的科創企業。讓他們的新技術在園區率先應用,也是園區支持『雙創』,支持科創企業在這一特殊時期化危為機的舉措。」市北高新園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3月中旬,在市北高新園區的「雲立方」辦公樓,在樓宇物業的見證下,程式設計師與電梯品牌維保第三方企業工作人員為一臺電梯裝上「小黑盒」。「我們實現了與電梯原有控制系統的並聯設計,也就是電梯本身的按鍵還能使用,只是為電梯原有按鍵外接了一個『空氣屏』。這正是電梯品牌的維保第三方企業能夠在安全性方面認可的關鍵:沒有改變電梯原有的控制系統。」
改造後,電梯的樓層按鈕前豎起了一塊空氣屏幕,在上面樓層序號與開關電梯門按鍵清晰可見,用手指輕觸這些按鍵,就可實現操作,手指不用接觸電梯原有的操作按鈕。「雲立方」辦公樓內上班的白領對這臺無接觸電梯接受程度非常高,覺得電梯間的公共衛生得到了保障。「雲立方」樓宇物業經理姚嗣晟認為,從物業運營角度,無接觸電梯還節省了部分維護費用,如免去了為防交叉感染而耗費的按鍵貼膜、消毒品、消毒紙巾等材料費。
「無接觸」需求爆發,企業站上風口「如果不是疫情,我們的『無接觸』產品不會這麼快實現量產、推向市場。」李俊告訴記者,無介質浮空投影技術要放在實際應用場景中才能實現商業價值。過去3年多,像航科技團隊一直在做技術場景的開發,目前已進入了汽車、商業、遠程辦公等領域,成為一汽的一級供應商,為萬達旗下商場提供新場景的技術支持與產品,但還有更多的行業與領域,像航科技亟待進去。
一個新技術要進入一個行業,可能會改變這個行業的標準、生態,面臨很多難題,前期往往要經歷漫長的「市場教育」。在公共場所實現「無接觸」場景,像航科技很早就想到了,但要找到願意合作的企業並不容易。「為什麼要實現『無接觸』?在疫情發生前,很多人可能覺得自己並不需要『無接觸』。」李俊說,他們曾為一家知名銀行打造過一臺無接觸叫號機,現在還放在那家銀行具有標誌性的一家分行的大廳,大家覺得很好用、也很衛生。但當時為了讓銀行接受「無接觸」理念、接受這臺叫號機,他們與銀行溝通了近半年時間,過程非常「磨人」。
疫情來了,像航科技也一度面臨危機:資金鍊出現緊張,因員工無法出差到實地解決問題,造成了業務擴展的停滯。但市場對「無接觸」場景的需求爆發了,李俊他們迅速抓到了這個機會。「疫情加快了對『無接觸』理念的市場教育速度。我們判斷,疫情讓這個市場教育過程可能從幾年縮短到幾個月。目前看來,在疫情緩解後,市場對無接觸也是有需求的。」
無接觸電梯推出後,像航科技接到了很多企業的問詢電話,對這一產品表示濃厚興趣,還有歐洲企業有意向進行合作。
像航科技能迅速實現「無接觸」產品的量產並推向市場,除了像航科技在技術上的厚積薄發,還與中航聯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創新中心提供的孵化模式密不可分。中航聯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創新中心是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一家孵化器,對於加入中航聯創上海生態的在孵企業,開放航空集團產業鏈的製造鏈和實驗室資源。「我們的工廠有著一流的研發與製造能力,為優秀的企業提供專業的免費服務。幫助在孵企業以最短的時間、最節約的成本實現產品化、實現量產。」中航聯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創新中心總經理黨徵剛說。
(原題為《上海企業研發無接觸電梯:想去幾樓,在懸浮的「空氣屏幕」中按下電梯按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