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餘的無花果也太貴了,一盒4個賣價30元,你能給餘總說說不,我要的多,能不能給便宜點?」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都弄得我哭笑不得。
很多買過餘雲華無花果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一邊覺得價格貴,一邊又捨棄不了這樣的美味。你說他炒作也好,你說他價格虛高也好,反正他的無花果供不應求,人家已經成功抓住了消費者的味蕾,讓你吃了還想吃,買了心疼,不買肉疼。一斤採摘價50元,來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我和幾個做農業的朋友也在聊這個事情,他們都有自己的園區,規模都在50畝以上,有種葡萄的、有種蘋果的,還有做蔬菜和瓜果採摘的,規模都比老餘大。疫情發生後,大家對今年的行情都比較擔心,今年陝西不管是白鹿原的櫻桃還是閻良的甜瓜,因為天氣關係品質和糖度都沒有去年好,價格自然也沒去年美麗。老餘這個浙江人在楊凌種的無花果似乎是個個例,但事實上,任何事件的發生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我們幾個又跑了幾次餘雲華的基地,這些朋友對於老餘的高價卻供不應求的局面,心裡也有了自己的答案。總結起來不外乎這幾點:
1、物以稀為貴
無花果原產地中海沿岸,分布於土耳其至阿富汗。中國唐代即從波斯傳入,現南北均有栽培,產地主要分布在新疆、山東、浙江、福建、廣東、四川等地。北方很多地方種植都是在房前屋後種幾顆,供自己家人食用,尤其是在陝西,大規模種植無花果的很少。
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對於吃多了葡萄、蘋果、桃這些常見品類的消費者來說,無花果這樣的小雜果,無疑是一種衝擊,加上近年來,無花果的應用價值得到社會的普遍承認,也為無花果銷售打好了基礎,銷售競爭壓力小。
2、品質好
關於老餘的無花果品質好的問題,有人說主要是老餘選的品種好,不管是波姬紅還是芭勞奈,在豐產性能和品質上,在國內都是數一數二的好品種,我卻不這麼看,同樣的品種,種不好的人大有人在。
餘雲華是浙江金華人,在浙江種植無花果多年,本身有成熟的技術。之所以來到陝西省楊凌農業高新科技示範區創業,老餘就是看到了這裡的資源。「楊凌是個因農而興的城市,當地政府對農扶持力度很大,我也想藉助農科城試驗示範的作用,將無花果在北方市場推廣出去,讓大家都吃到又大又鮮美的果子。」這是老餘常說的一段話。
但餘雲華以前在浙江種無花果都是露天的,來楊凌之後,他剛開始也是採用露天種植,結果北方冬季氣候太冷,99%的樹都被凍死了。後來他不得不採用大棚種植,重新開始摸索,經過幾年的不斷實踐和改進,終於摸索出了一套適用於北方大棚種植的方式,大棚內的無花果主要運用滴灌的方式進行澆水,並採用水肥一體化的方式進行管理,效果不錯,種出的無花果又大又甜。
3、上市早產量高
因為採用了低矮密植的大棚種植的方式,餘雲華的無花果不僅產量高,而且從五月中旬就開始上市,一直要持續到中秋節,而北方露天種植的無花果成熟期是八月底到十月底,只有短短的兩個月。五月中旬,北方市場上櫻桃已經銷售完了,其他的水果還沒有下來,正是空檔期。
作為消費端的產品,水果口感確實太重要了,老餘確實做到了讓消費者吃了還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