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中旬都令天文愛好者期待,因為獅子座流星雨來了。今年獅子座流星雨的極大將出現在北京時間11月18日凌晨5時15分左右。仍有許多天文愛好者冒著嚴寒仰望著天空一睹「天文盛況」。不過,獅子座流星雨究竟是如何產生的呢?
流星通常是單個零星出現的,彼此間無關,出現的時間和方向也沒有規律,平均每小時可看到10條左右,稱為偶現流星(又稱偶發流星)。有時候在天空某一區域某一段時間內流星數目會顯著增多,每小時幾十條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樣,這種現象稱為流星雨。特別大的流星雨又稱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體闖入地球大氣的結果,這種成群結隊的流星體稱為流星群。
通常認為流星雨的出現與彗星有關。彗星是太陽系內一類奇特的天體,它在遠離太陽的時候表現為一顆彗核,直徑幾公裡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陽,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由於彗星核物質的氣化會形成巨大的彗發和長長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於彗星散射出來的物質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從獅子座方向迸發出來,這就是獅子座流星雨。天文學家現已清楚,形成獅子座流星雨的母體彗星是1866年發現的坦普爾-塔特爾彗星。
這顆彗星繞太陽公轉,同時,它不斷拋散自身的物質,就象灑農藥那樣,在它行進的軌道上散下許多小微粒,但這些小微粒分布並不均勻。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當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現的流星就多。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慢慢飄散,但在彗星回歸時,地球會經過它近期釋放出的顆粒稠密區。地球上的人們便會看到大規模的流星雨。由於坦普爾•塔特爾彗星的周期為33.18年,所以獅子座流星雨是一個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約為33年。
大名鼎鼎的「獅子座」流星雨並不是「獅子座」上的流星雨。「獅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憑肉眼也看不到。「獅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顆叫做「坦普爾•塔特爾」的彗星所拋撒的顆粒滑過大氣層所形成的。因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與 「獅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來就好像流星雨是從「獅子座」上噴射出來,因此稱為「獅子座」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