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以GPS為例看北鬥的未來應用

2020-09-11 馮昭奎

作者:馮昭奎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2020年8月3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北鬥500餘種核心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包括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核心高技術難題已經全部攻克。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共30顆衛星組成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覆蓋全球,可為軍方提供釐米級定位服務,還可提供2.5米到5米的民用定位服務。

「北鬥」於1994年啟動建設,而正是在那一年,美國的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全球定位系統)全面建成,開始面向全球提供定位導航服務。GPS由24顆衛星組成,全球覆蓋率高達98%。

2020年6月30日,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暨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定位,標誌著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向全球組網完成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GPS為全世界提供導航服務

GPS是典型的「軍民兩用技術」。美國GPS最初是為軍事目的開發的,但在民間強烈需求的刺激下,GPS很快就從軍用領域「局部解放」出來,為廣大非軍事用戶服務。GPS信號分為民用標準定位服務(SPS)和軍用精確定位服務(PPS)。民用導航定位使用「粗測距碼」(C/A碼),軍用導航定位使用「精測距碼」(P碼),精測距碼被美國政府嚴格保密,專供軍方等授權用戶使用。GPS受美國國防部控制,這使得包括歐洲、俄羅斯、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出於自身安全考慮,不得不著手努力建設和完善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

由於GPS無須授權即可使用,美國政府為保障自身的利益與安全,防止敵對國家或組織利用GPS對美國發動攻擊,採取了「限制GPS定位精度政策」(SA政策),即故意擴大民用定位的誤差,使民用導航精度在100米左右(而軍用導航精度則在十米以下),防止未經美國特許的用戶獲得高精度的定位信息。2000年,柯林頓政府為更好吸引全球民用和商業用戶,決定撤銷SA政策,使民用GPS也可達到十米左右的定位精度,但此時軍用GPS的定位精度已提高至幾釐米。

撤銷SA政策成為推廣GPS的一個重要轉折點,GPS逐漸成為一個全球性工具。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後,美國有些部門曾考慮恢復SA政策,但作為當時主管部門的美國GPS執行委員會,卻在恐怖襲擊發生的當月就宣布,美國無意再恢復該政策。

GPS從投入使用至今已有30年了。實踐表明,該系統以高精度、高效率、多功能等特點, 為全世界的車輛、船舶、飛機提供導航服務。廣大的駕車族可以按照GPS的導航指示順利到達陌生的地方;拖拉機等農業機械利用GPS自動行駛系統等實現作業自動化,發展「精準農業」;工程建設則利用GPS改變了傳統工程測量模式,比如港珠澳大橋等超大工程利用GPS定位系統,大大提高了建設速度。GPS還被用於大氣物理觀測、地球物理資源勘探、市政規劃、防災減災、遠洋船舶最佳航線測定、海洋救援、航空救援;用於大氣、重力場、地球磁場、地球板塊運動、地震及火山災害、地球洋流和海平面變化、冰川運動和融化等重大科學研究,並帶來了極為可觀的經濟、社會效益。當然,在此期間,處於不同建設階段的歐洲、俄羅斯、中國的衛星定位系統也在不同程度和範圍內發揮了一定的導航定位作用。

GPS在兩次海灣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0~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時,美國空軍才剛剛完成部署首個GPS導航星座,遠遠不能滿足戰爭的需求。因此,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除使用軍用碼的專用GPS接收機,還大量動用了使用民用碼的商用GPS接收機。雖然當時GPS尚未全部建成,卻仍然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創造了多個精準打擊敵軍的案例。有專家稱,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勝利實際上是GPS的勝利。

2003年3月,以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對伊拉克發動了第二次海灣戰爭。在這次戰爭中,聯合部隊通過軍事衛星大大強化了「利用太空的戰力」:利用GPS制導的炸彈大幅增加,GPS是引導80%炸彈投放的關鍵因素;衛星通信傳輸速率達到每秒4000兆位,相當於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的40倍;利用衛星識別目標所需時間從12年前平均一天縮短至11分鐘;地面部隊對GPS接收器的利用大幅度增加,從12年前一個陸軍中隊(180名軍人)配備一臺增加到一個陸軍分隊(9名軍人)配備一臺。美國軍方曾稱,太空武器對於地上戰鬥的作用從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的「有則更好」(nice to have)發展到第二次海灣戰爭時的「必須要有」(must-have)的程度。

美國利用GPS敲打和幹擾他國

1999年印巴卡吉爾戰爭期間,為了不讓印度過於張狂,美國直接關閉了印巴戰區的所有GPS服務,導致印度的武器和士兵瞬間「失明」,印度因此遭受了巨大損失。

2018年美國通過調整GPS信號,致使依靠民用GPS信號為武器導航的敘利亞地區多路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被遮住了眼睛」,失去了遠程定位能力,甚至直接導致武器裝備無法使用。

美國利用GPS製造的「銀河號」事件,也使我國遭受極大屈辱,銘心刻骨。1993年7月23日,當中國「銀河號」貨輪穿過印度洋時,由於美國切斷了該貨輪所在海域的GPS導航服務,貨輪突然「被停止」航行,不得不在海上停留。當時,美國以獲得情報為由,指控「銀河號」貨輪將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運往伊朗。8月4日,中國在經過調查後,明確告訴美國,「銀河號」沒有裝載違禁化學品。美國則聲稱情報絕對準確,堅持要對「銀河號」進行檢查,並威脅對中國進行制裁。9月4日,在沙特達曼港口,美國、沙特、中國官員打開「銀河號」貨輪上第628個、也是最後一個貨櫃進行檢查後,美方才終於承認,「銀河號」上沒有發現任何違禁化學品。但到這一天,「銀河號」已經被迫中止正常航運長達33天。

「銀河號」事件使中國痛定思痛,一定要發憤圖強,把自己的衛星導航搞出來。1994年,中國開始了「北鬥一號」的研製工作。

GPS可與多種衛星開展「群星協同」

北鬥是人造衛星興旺家族的一員。除導航衛星外,人造衛星還包括通信衛星、廣播衛星、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以及軍事偵察衛星、海洋監視衛星、早期預警衛星、數據中繼衛星、軍用測地衛星,等等。當我們建設一個大工程、大項目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需要多種衛星提供服務的情況,在這種場合,可以考慮依實際需要搭配使用各種不同功能的衛星,開展多樣化的「群星協同」。

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GPS與照相偵察衛星、氣象衛星、電子偵察衛星、飛彈預警衛星、通信衛星等衛星就是通過開展「群星協同」來克敵制勝的。(1)1990年8月伊拉克軍隊向科威特發起進攻後,美軍通過「鎖眼」系列照相偵察衛星,最早發現伊拉克軍隊向科威特推進的行動;(2)在目標物貧乏的沙漠地帶利用GPS對伊軍飛機、地面部隊乃至雷區進行定位,美軍幾乎無代價地摧毀世界排名第四、擁有5800輛坦克的伊拉克軍隊;(3)由於多數精密制導炸彈使用雷射等光學制導技術,其命中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當地氣象條件影響,因此在實際戰爭中,交戰一方需要利用氣象衛星確認攻擊目標所在地的氣象條件,以便確定攻擊飛機是否攜帶雷射等光學制導炸彈;(4)憑藉電子偵察衛星在空襲伊拉克前幾個月搜集掌握的大量伊軍電子情報,盟軍在對伊展開大規模空襲前幾十分鐘展開電子戰,使伊大部分雷達受到強烈幹擾而無法正常工作,無線電通信全部癱瘓,甚至連薩達姆與前線作戰指揮官的通話以及戰場分隊之間的通話都被盟軍的電子偵察衛星所竊聽;(5)憑藉戰區上空的兩顆飛彈預警衛星,美軍87次探測到伊「飛毛腿」戰術飛彈的發射,在「飛毛腿」發射120 秒後就預報落點,為前線部隊爭取到90秒鐘的預警時間;(6)依靠盟軍的14顆通信衛星,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建成完整的陸海空一體化通信網,該網絡擔負著戰區通信任務的約80%、多國部隊前線總指揮向五角大樓傳送戰況情報的90%。

當然,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主要是用於和平發展與經濟建設。無論是精細農業還是工程項目,完全可以依據實際的應用需要,創造北鬥與其他衛星的「群星協同」方式,更好地服務於大眾。

「太空競賽」日益成為全球軍事對抗的新領域

隨著軍事衛星「武器角色」的日益鮮明,針對它的反制手段也在不斷發展,而這種反制手段就是包括飛彈、反導系統和反衛星在內的反衛星武器。軍事衛星與反衛星武器之間的「太空競賽」,正在日益成為全球軍事對抗的新領域。

當前,擁有攻擊衛星能力的國家和行為體日益增加,面對這一新形勢,嚴重依賴GPS的美軍亟需落實宇宙空間的「維穩」,防止其遭到對手的反衛星武器破壞而瞬間陷入癱瘓與「黑暗」。而太空博弈焦點在於爭奪「太空優勢」,既要維護本國對太空的軍事利用,又要阻止敵對國家對太空的軍事利用。為此,在太空發生戰鬥(包括對衛星及其地面設施、對衛星與地面設施間的相互聯繫進行攻擊)的可能性日益增大。研究表明,通過襲擊GPS的兩組衛星(每組四顆),就可以顯著降低美國精確制導武器在特定區域的導航準確性。

如果美國再次在海灣戰爭中利用GPS等軍事衛星直接支援海陸空軍的戰鬥,或在太空配置反導系統等,就極有可能遭到敵方利用反衛星武器進行報復,形成地上戰爭與太空戰爭相互交錯的複雜局面,致使地上戰的戰火蔓延到太空。顯然,太空已不可能成為永遠與戰爭無幹的「聖域」。

100多年以前,海權論鼻祖、美國海軍戰略思想家馬漢引證英國在拿破崙時代戰爭中獲得海上霸權的事實證明,霸權國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才能稱霸世界。2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總統甘迺迪公開預言,「誰能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如今,美國有學者以務實和自信的態度積極鼓吹與「海權論」並列的所謂「天權論」(space power theory),認為隨著有能力對太空進行軍事利用的國家不斷增加,美國的競爭對手也開始採用與其同樣的做法將太空作為作戰場所,因此,在將來的戰鬥中,美國與運用太空武器的強大敵對者很可能形成對峙,美國的太空戰略需相應地從「加強利用太空的戰力」為中心過渡到實施「攻勢的太空控制」,按照「控制高地者可控制低地」的格言掌握「制天權」。搶佔作為終極「高地」的宇宙空間來控制地球,將會刺激他國發展多種反太空霸權的技術。

總之,在太空軍事化傾向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我們不僅要應用好北鬥,也要維護好北鬥,北鬥的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導航定位不準 你聽過「高精度定位」嗎
    我們以手機導航為例來解釋這個問題。  一旦定位不準,很多人肯定會怪手機不好、質量差。不過,這其實不全是手機質量的鍋。在手機裡,主要負責定位功能的模塊,是衛星信號接收部分,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GPS信號接收模塊。
  • 知識科普,告訴你為什麼北鬥系統是世界上最好的衛星定位系統
    2020年的6月23日這個日期將會在未來的中國科技史當中記上一筆,因為在這一天,中國成功地發射了最後一顆北鬥衛星全球導航系統的全球組網衛星,也就是說,北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正式完工。前段時間晶片受制於人的鬱悶,讓很多國人覺得不爽,這次終於這次讓美國啪啪打臉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北鬥衛星定位系統!
  • 北鬥gps衛星信號轉發器的原理和介紹有哪些?
    比如我們常見的車載導航,還有一些比較行業性的領域主要有地理數據採集,高精度測量,車輛監控調度及導航服務,還有就是航空和航海應用方面的應用,導航定位系統與我們的生活不斷的加深聯繫,也在不斷的影響我們的生活。1、北鬥gps信號轉發器的產生:在使用衛星導航系統相關產品的時候,經常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衛星信號的質量。
  • 北鬥來了,怎麼看手機使用的是北鬥還是GPS
    隨著我國北鬥三星全球成功組網,北鬥已經開始全面為我國甚至外國服務。在北京地區,已經有公司率先利用北鬥導航無人送菜。作為國人,我為祖國的強大,為科技的先進,感到驕傲,感到自豪。不知道你們知道自己的手機正在使用的是北鬥還是GPS導航服務。不妨來看看我寫的文章吧,對你有很大的幫助哦。
  • 打開手機導航的定位為什麼還是GPS,而不是中國的北鬥?
    我們普遍接觸的GPS,使用的是美國的衛星,而北鬥,我國北鬥導航已經全面覆蓋了,簡稱為BDS導航系統,北鬥,則是實打實的國貨,智慧型手機是北鬥民用的主要發展方向,這可不是一句空話。BDS全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手機上的定位一般理解成定位,或者定位服務,從字面上看,GPS的叫法相對更貼切一些,而GPS也叫習慣了,也可以理解成一個統稱。
  • 為什麼中國北鬥系統已完善,手機定位卻還用美國的GPS?長見識了
    如今北鬥已經可以為亞太地區提供導航服務了,關於,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之中我們一直都在使用北鬥系統,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北鬥系統從開始構想然後再達到現在的成績實屬不易,從剛開始時的試驗系統,一步步的成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北鬥導航系統,然後再向更大的目標進發,成為一個可以讓全世界的中國同胞都可以使用的導航系統
  • 北鬥系統「亮劍」GPS
    GPS的國安隱患、伽利略計劃的排斥,逼出了北鬥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官網這樣對北鬥的功能和作用做出說明:「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著眼於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時空基礎設施
  • 中國北鬥導航市場調研與行業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
    實施目標為逐步建立以應用為導向、用戶為龍頭、企業為主體的北鬥導航產業發展模式,到**年北鬥應用終端總量超過3000萬臺套,實現從百萬量級到千萬量級的突破,重要領域智能化應用水平顯著提升,自主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其中,**年重大應用示範發展專項已於**月份啟動。專項將重點支持位置服務基礎平臺、行業示範應用和城市綜合應用示範。
  • 為什麼GPS定位的原理是「相對論」?
    沒錯,百萬英雄的第一場「百萬獎金場」,無數勇士在這一關競折腰啊……看著選了「定位理論」的各位,小悟空是真的覺得,太遺憾了……但是,遺憾歸遺憾,小悟空的求知慾也是滿滿的:到底為什麼GPS定位跟相對論有關係呢?科普答主 @火星一號 準備好了超詳細的回答:GPS的定位原理是應用了相對論嗎?
  • 中國北鬥正式服務全球,不僅免費還完美融合5G,性能超美國GPS
    北鬥是世界上唯一的超大型三頻段航天系統,其全部關鍵技術都為我國自主研發,它是由三個軌道面上的55顆導航衛星組成,在衛星數量上,比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歐洲的伽利略多出了近一倍。北鬥系統的應用範圍極廣
  • 中國"北鬥"再傳喜訊,北鬥應用在即;GPS不再是唯一選擇你怎麼看?
    中國&34;再傳喜訊,北鬥應用在即;GPS不再是唯一選擇你怎麼看?中國早期研發技術較為落後,因此曾受歐洲邀請加入這一高端技術的研發之中,不料在中國投資了2.3億歐元之後,歐洲卻宣布中國&34;。受此刺激,中國萌生了獨立建設導航系統的決心。
  • 中國的北鬥如此厲害,為什麼手機還是安裝GPS?看了您就明白了
    在信息方面,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更是重中之重。因為只要對軍事有著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全球導航系統對於一支現代化軍隊而言有多麼的重要。而我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先進的幾個導航系統之一了。不過還有很多人感到疑惑,我國的北鬥系統已經這麼厲害了,為什麼世界上用美國GPS的人比用北鬥的多那麼多?
  • 我們窮盡了想像力,為你建了一座「未來城」
    看完上面這段視頻,不知道你是否會懷疑自己的眼睛。這個裝置叫做「矢速列車」,穿梭其中、神出鬼沒、不知蹤影,是36氪組織的第二屆網際網路粉絲節「沒想到未來城」的一個現場裝置。   科技先知 你會這裡看到「未來世界的科技資訊」,月球首家星巴克今日營業、首位仿生人參議員競選加州州長……而這些資訊是來自於你對未來的想像。
  • 「重磅披露」EXODUS與中航北鬥達成算力合作
    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幾代人忍辱負重,不夜以繼日研發,北鬥才最終掌握了關鍵自主核心技術,成為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歐洲「伽利略」系統相抗衡的四大定位系統之一。 而近期北鬥三號全球組網一旦完成,北鬥系列的產品和服務就能邁入全球服務新時代。
  • 美國GPS一臉懵:華為推出「亞米級定位」地圖,基於中國北鬥衛星
    作為全世界第一個面向全場景的微內核分布式OS,華為表示未來三年將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技術,隨後鴻蒙OS會逐步應用在智慧屏、穿戴設備、機車等智能產品中。(包括電腦、手機等設備。)在美國微軟window壟斷電腦系統、美國谷歌Android壟斷手機系統之後,華為鴻蒙HarmonyOS系統推出,將建立國內以5G為起點的物聯網自主生態體系,谷歌新系統FuchsiaOS似乎被截胡了。不止有鴻蒙系統?
  • 環衛車北鬥GPS定位管理系統費用一般多少錢
    環衛車北鬥GPS定位管理系統費用一般多少錢中央電視臺廣播電臺研究員齊義說:「工業控制的***系統,進水基本是預防性的,來個人聲的方式有很大的方便性,信號錄得正常,並且信號很大。」不知道高頻直播,效果又不能相當理想,電視節目內容質量不能滿足要求。在不用的時候和電視、衛星直播聲音的節目內容匹配,時刻不能達到新聞規範要求,要麼頻率過高。
  • 北鬥資訊_北鬥將為世界提供更加豐富而廣泛的應用服務
    有意思的是,由於GPS的先行組網和應用,多年來人們習慣將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稱為GPS。北鬥的能力毫不遜色,它的「全球模式」開啟後,將為世界提供更加豐富而廣泛的應用服務。以手機導航為例,用戶打開導航軟體輸入目的地,導航軟體向手機「發出」需求,手機中的晶片搜索北鬥、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這四大導航系統的衛星信號,並進行優化運算後「返回」給導航軟體。也正因如此,有專家指出,相互兼容是全球導航的一大特色,一些標榜北鬥導航專用或是以北鬥命名的導航軟體,更多是噱頭。
  • 「最美應用」 TerraGenesis :我不僅能給你整個世界,還能給你整個...
    選了最喜歡的月亮後就是選陣營,每個陣營對發展都有不同優勢~進入遊戲後我們需要通過研究溫度、氣壓、氧氣、水等七個主要的項目,來將行星逐漸改造為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每個主項目下面有6個子項目。綠色代表當前已擁有,藍色代表當前可研發,灰色代表需要達到一定條件才能開啟。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新智元導讀】「冰鎮椅子」和「彩虹蕉」見過沒?反正神經網絡要淚奔了。近年來,吃數據的人工智慧狹隘性日益凸顯,而來自舊金山的科學家們,認為智能來源於歸納偏差,他們試圖通過已知的世界屬性、大腦的物理結構和算法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模型。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你會想到啥?
  • 世界的北鬥,514所為北鬥全球應用加速
    「北鬥提供全球服務,『中國的北鬥、世界的北鬥』加速進程,我們感到由衷驕傲。」514所國家衛星應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衛星國檢中心」)負責人、衛星應用產品檢測事業部部長夏天說到。夏天介紹,衛星國檢中心為北鬥地面接收設備晶片等核心器件進行測試,為北鬥嚴格甄選「中國芯」,支撐北鬥晶片「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跨入28納米工藝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