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切花材料在栽培期間的溫度也是影響其生長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應結合切花種類自身的生態習性選擇適宜的地區進行種植,對於溫室生產的鮮切花應注意晝夜溫差的調控。以百合為例,其耐寒性強,耐熱性差,喜冷涼溼潤氣候,而百合莖根的發育與土壤溫度(12~13℃為宜)有關,栽培期間溫度過高會導致莖根發育不良,植株變矮,花蕾數減少,極大地影響切花品質。因此在較溫暖的季節百合栽培前就要考慮到用遮光、通風和冷水灌溉等方法來降低土壤溫度,種植應在上午或傍晚進行,種植後立即用稻草、鋸屑等覆蓋土壤,以防熱氣的侵入。
而髮根後則需要提高溫度,亞洲百合白天溫度維持在20~25℃夜晚溫度在10~15℃;東方百合白天溫度維持在20~25℃,但夜晚溫度必須在15℃以上,若過低將會導致落蕾或葉片黃化;麝香百合白天溫度25~28℃,夜晚溫度不能低於18℃。冬季當棚溫達不到要求溫度時必須進行人工加熱保溫。因此,百合在栽培過程中應分兩階段進行溫度的調控。
此外,過高的溫度會加速植物組織中積累的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並使植株喪失較多水分,從而縮短切花的貨架壽命,降低其品質。小蒼蘭、鳶尾和鬱金香栽培在夜溫接近10℃時切花品質較好;月季栽培在20~21℃條件下瓶插壽命最長;香石竹栽培在25℃條件下採後壽命比在20℃時短一些。若栽培條件偏離最適溫度,切花壽命將大大縮短。比如氣溫高於27℃時月季花瓣數會減少,花徑變小,降低其觀賞價值;若生長溫度過低,會造成月季切花的彎頸增多。在月季花蕾發育早期時,經過5~12℃的低溫處理以及重剪會促進月季花頭的膨大,但當花蕾發育達到一定階段後再遭遇低溫則會出現花朵畸形。另外對於溫室種植的鮮切花材料,為了減少葉片的脫落和花的畸形,應避免溫室內溫度的激烈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