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日]中野京子
歷史劇應該是很多人了解歷史的入門教材,但有時電影也會為了追求娛樂性而無視史實,所以對電影情節照單全收是很危險的。
美國的女巫狩獵1692年
「女巫狩獵」——「由教會發起的、出於狂熱信仰的有組織性異端者揭發行為」(出自《新明解百科語辭典》 )—— 一詞可謂中世紀歐洲黑暗史的縮影。事實上,這一行徑一直延續到近代,雖然規模較小,但的確曾在美洲新大陸上出現過。
說起美國最後的女巫審判,當屬1692年發生在今麻薩諸塞州小鎮薩勒姆的事件。電影《薩勒姆的女巫》[The Crucible,尼古拉斯·希特納
(NicholasHytner)執導,又譯為《煉獄》 ,1997 年公映]就講述了這樁令人心碎的悲劇。
《薩勒姆的女巫》話劇劇照
世間萬事皆由微不足道的小事引發,這一事件也不例外。由於村裡忽然起了流言,說幾個年輕女孩的言行舉止相當詭異,牧師便介入調查,結果懷疑是一個信奉巫毒教的黑人女奴在搞鬼。
牧師殘忍地鞭打女奴,讓她「認罪」,承認自己對女孩們施了魔法。而知道了這一情況的女孩子們則陷入了一種集體癔症的狀態(或跌倒或尖叫抽搐) 。
這個時候,女巫研究權威、《有關妖術與惡魔附體需注意的神慮》一書的作者、倫敦皇家學會會員(美國首位入選者)克頓·馬瑟(CottonMather)被請到了當地。
這位幹勁十足的大師一到薩勒姆就挖出了200多個「魔鬼爪牙」 ,隨著嚴刑拷問的持續,31人被宣判死刑,其中20人被立即處刑。
如此情節發展真是恐怖至極!
村莊的氣氛陰森壓抑,生活裡再也沒有了歡聲笑語。此時那些因為青春期情緒不穩定引發癔症的女孩們終於清醒過來,說出了事實真相:那時她們並沒有中邪,只是單純地在玩舉行儀式的遊戲。而那些在拷問中被迫說謊的嫌疑人也開始在公開場合自我辯白,社會輿論終於發現了此次女巫審判的異常之處。
就這樣,關在獄中的「女巫」們被全部無罪釋放,數年後,陪審員們聯名發表了修正自己當年裁定的文書,對此案的錯誤判決進行了正式道歉。(但死者再也無法復生了……)
不過讓人氣憤的是,那個舉著權威的大旗暗中控制審判全過程的馬瑟大師卻未曾受到任何懲罰。他在審判宣布無效後還發表了《未知世界的驚人之事》一文,堅持主張女巫審判的正當性和合理性。
一個人抱持自己所堅信的信念(且不論是對是錯)這本身並什麼問題,但歷史一再向我們證明,如果讓偏執之徒掌握了權力就一定會引發腥風血雨。
今夜是恐怖之夜,正如我命運一般……1856年
法國作家福樓拜(Flaubert)的現實主義傑作《包法利夫人》(Madame Bovary)誕生於1856年。這部小說女主人公的原型是福樓拜父親的學生德拉馬爾醫生的太太,她因為婚外情和巨額債務最終服毒自殺,這一社會事件在當時人稱「德拉馬爾事件」。
(電影《包法利夫人》劇照)
電影《包法利夫人》[克勞德·夏布洛爾(Claude Chabrol)導演,1991年公映]基本忠實於原著。這部影片雖然平淡如水,卻透過鏡頭將同樣會發生在現代人身上的恐怖展現在觀眾眼前。
一個人的命運大約是靠上帝發給你的底牌來決勝負的。無論你對這張牌有多麼不滿,上帝也不會為你破例重發一次。所以我們只能在接下來的人生之戰中想方設法最大限度利用這張底牌。
包法利夫人手中的底牌絕不算差。她是大農場主的獨生女、長得漂亮、天生媚骨、受過修道院教育、喜愛讀書、擁有充滿幻想的浪漫性格……如果好好利用這些底牌,她說不定可以獲得幸福的人生。
可惜的是,她無論在出牌方式還是拿牌方式上都錯誤百出。她的眼睛只盯著絕不可能實現的白日夢,結果將平庸的鄉下醫生誤認為名醫,匆匆忙忙踏入了婚姻的墳墓。她想用婚外情和購物來抹消婚姻及現實生活給她帶來的失望和無聊,結果卻背上巨額債務,最終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電影與原著一樣,將多尼採蒂(Donizetti)的歌劇《拉美摩爾的露契亞》 (Lucia di Lammermoor)作為通奏低音。影片對樂曲的運用非常出色,常常曲子過半就突然中止,令人回味無窮。
例如包法利夫人與出軌對象初次體驗到性愛歡愉的場景。她甜美的呻吟與詠嘆調的起頭重合在一起,觀眾剛以為歌手會再深呼一口氣後開始演唱,結果期盼已久的詠嘆調並未出現,鏡頭已經切換到下一個場景。
另外女主角觀看這齣歌劇的場景(小說裡用了整整一個章節來描寫)也出乎觀眾的意料,影片中非但沒有出現著名的「瘋狂場景」,鏡頭根本就沒從觀眾席移開過。
也許你會覺得導演應該是徹底放棄歌劇梗了吧,但事實並非如此。在這之後,「綠帽俠」包法利醫生邀請妻子和妻子未來的情夫來到咖啡館,一個剛剛從劇場走出來的客人嘴裡正隨意哼唱著詠嘆調的一個小節: 「今夜是恐怖之夜,正如我命運一般……」
而從「今夜」起,包法利夫人也將朝著破滅的結局疾馳而去。
日式恐怖片的原點1825年
1825年,英國開通了世界上第一條鐵路,俄國爆發了著名的十二月黨人起義,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則差點兒破產。那一年日本的年號是文政八年。也就是在那一年,江戶的中村座裡,鶴屋南北(Tsuruya Nanboku)創作的歌舞伎《四谷怪談》舉行了首演。
這則怪談可謂戳中了日本人的死穴,女主角阿巖迅速成為鬼怪界地位不可撼動的超級巨星。迄今為止電影版已經拍了無數部,但其中堪稱最高傑作的,還屬恐怖與美的結合體《東海道四谷怪談》[Tokaido Yotsuya kaidan,中川信夫(Nakagawa Nobuo)導演,1959 年公映]。
《東海道四谷怪談》海報
故事在備前岡山拉開序幕:浪人民谷伊右衛門一心想要迎娶阿巖,卻遭到對方父親的反對。他惱羞成怒,埋伏刺殺了準嶽父。
男主角雖然從一開始就為自己貼了「大惡人」的標籤,但勝在英俊瀟灑顏值高。這就是歌舞伎中所謂的「色惡」。在歌舞伎首演中扮演伊右衛門的是四代目團十郎,扮演阿巖的則是三代目菊五郎。聽說後者是一個嫩得能掐出水的花美男,大約平日裡就像希臘神話中化身水仙的納西索斯一樣自戀到不行吧。
言歸正傳。滿肚子壞水的伊右衛門在殺人後裝作一副清白無辜的樣子,還答應阿巖一定替她報殺父之仇。伊右衛門以報仇為名帶阿巖來到江戶,兩人發展成事實的婚姻關係(沒有正式結婚),還生下了孩子。然而不久之後,伊右衛門就厭倦了體弱多病的阿巖和一貧如洗的生活。
就在這個時候,伊右衛門碰巧在街上救下了被黑道糾纏的富家千金阿梅。阿梅對俊美挺拔的伊右衛門一見鍾情,而伊右衛門心中也打起了小九九: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巔峰的大好機會,不就在眼前嘛!於是他下定決心除掉礙眼的阿巖。
對一切渾然不知的阿巖喝下了丈夫給她的藥,據伊右衛門說這藥有助於產後康復(其實是劇毒)。藥湯剛剛下肚,阿巖的臉開始劇烈疼痛。她拿起鏡子想看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卻看到了一張潰爛紅腫的醜臉,根本不像是她自己。即使臉已經毀了,至少也要將長發梳整齊。阿巖這麼想著,便拿起梳子梳頭,然而這一梳子下去,大把大把的頭髮開始往下掉,鏡子裡的自己變得越來越像怪物了……
看到阿巖這副慘狀,開妓院的宅悅忍不住道出了實情,阿巖一邊厲聲詛咒伊右衛門:「我恨你,伊右衛門大人,此仇不報我死不瞑目!」一邊咽了氣。
接下來的劇情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樣,伊右衛門在與阿梅成親的當夜看到新婚妻子的臉變成了阿巖的臉,他驚恐之餘揮刀就砍,可沒想到殺死的卻是阿梅。各種恐怖的現象接連在伊右衛門身邊發生,直到把他逼上絕路。
與好萊塢恐怖片喜歡用大音量嚇人的風格不同,這部電影可以帶你領略如日本天氣一般潮溼黏稠、滲入骨髓的日式恐怖。該片也算得上是日式恐怖片的原點,強烈推薦。
(摘自《瘋狂年代 : 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歐洲(下)》,中信出版集團,本文經出版社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原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