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鄭超 實習生郭佳慧
近日,深海勇士號首次曝光海底垃圾場,在近2000米深的海裡,塑料垃圾堆積如山,海洋生物深受其害,令人觸目驚心。視頻曝光後,再次引發網友對垃圾分類的關注。其實,對於垃圾的處理,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熱門話題。在古代,亂扔垃圾會受到剁手、臉上刺字、杖打六十大板等刑罰。
【第一章】小明同學扔垃圾環遊記
嫌垃圾分類太麻煩?想逃避垃圾分類圖省事?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有位小明同學最了解。不妨來跟著他,看看古代人們對扔垃圾是怎麼規定的吧!
今年7月1日,上海的小明同學出門上班,手裡拎著兩袋垃圾,想順手扔到垃圾桶裡。旁邊一阿姨提醒他垃圾沒有按照要求分類。但他不以為意,執意要扔。突然,他感到身體有些異樣,然後,他竟然和垃圾一起穿越了。
第一站:商代
懲罰方式:剁手
小明來到了商代,但手裡的垃圾還在。他想也沒想,順手把垃圾扔在了路邊。這時,突然有人走近:抓著他就押走了。
在商代,有「棄灰之法」,這是最早關於垃圾處罰辦法的可靠記載。據《韓非子·內儲說上》記載:「殷之法,棄灰於道者斷其手。」也就是說,亂丟垃圾會「剁手」。
一聽說要剁手,小明慌了,大聲喊著救命。使勁掙脫時,他又穿越到了秦代。
第二站:秦代
懲罰方式:刺字
這會兒,小明看了看周邊的環境,城市已經頗具規模,人口也有些密集。他心想,剛才差點被剁手,現在可不能被人發現。
他躡手躡腳地跑到小路邊,把垃圾丟下,轉身就走。「站住!」他又被叫住了。原來,先秦的統治者也制定了法令來規範垃圾分類,而且處罰依舊殘酷。《漢書·五行志》記載:「秦連相坐之法,棄灰於道者黥。」黥,就是在臉上刺字。
這下可好了,本來想偷偷扔垃圾,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小明撒腿就跑,跑著跑著,又穿越了。
第三站:唐朝
懲罰方式:打板子
小明來到了長安,有了前兩次教訓,他找到了更偏僻的地方,但又被逮著了,這次要打板子。
據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唐律疏議》記載:「其穿垣出穢汙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也就是說,居民如果在街上扔垃圾,要打六十大板。小明怕了,大喊著,「別抓我了,我會好好扔垃圾!」喊著喊著,他一眨眼發現自己又穿越了回來。這次他準備把垃圾分好類再去扔。旁邊的監督阿姨對此很滿意:年輕人,垃圾分類刻不容緩,得早點學會啊。
【第二章】垃圾分類極簡史
1.古代
人們的環保意識非常強,並且有回收利用的想法
古代的垃圾分類,更多是簡單的歸類,也就是統一設置垃圾堆放點。鄭州市考古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高贊嶺提到,今年3月,在鄭州發掘的160座兩漢時期的平民墓葬中,隨葬的豬圈廁不禁讓人嘆服古人的智慧。
豬圈廁,即豬圈和廁所合二為一,是東漢時期的典型廁所。豬圈廁分上、下兩層,豬圈在下,為長方形,廁所在上,其右側有臺階,古人由此可去二樓如廁。廁所內的便坑直通豬圈,豬可以直接取食人排洩的糞便,然後人再以豬糞肥田。
高贊嶺表示,那時的人們已經對垃圾有了回收利用的想法,在一些遺址點,居住區周圍會發掘出垃圾坑,用於專門收集生活垃圾。
從考古視角看,垃圾是復原當時生活狀態的線索。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郜向平舉例說,根據古代手工業作坊廢棄垃圾的分布,可以推測不同工序的空間位置,進而可以探討手工業生產組織等問題。
2.20世紀70年代
垃圾學誕生,研究垃圾成了一門獨立學科
從垃圾「看」歷史,這一研究方法可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
當時,美國亞利桑那大學考古學家威廉·拉什傑從學生的社會調查中認識到垃圾的重要性,於是建立並主持了「垃圾計劃」,進行了一項有千餘人次參加的、持續20多年的垃圾研究。
威廉·拉什傑認為,凡已發生的人類行為,其信息均包含在垃圾中,應被納入研究之列。「垃圾計劃」通過對實物資料的描述和分析,嘗試對所得現象作出合理解釋,垃圾研究縱貫歷史,涵蓋古今。
3.當下
海洋生物受垃圾迫害,垃圾分類刻不容緩
近日,深海勇士號首次曝光海底垃圾場,在近2000米深的海裡,塑料垃圾成片出現,海洋生物深受其害,令人觸目驚心。這些四處漂浮著的海底垃圾,將成為數百年後人們審視我們的鐵證。
迄今為止,所有海龜物種,超過三分之二的海豹物種,三分之一的鯨魚物種,四分之一的海鳥物種,都陷入被塑料纏繞的痛苦之中,它們或被幸運地解救,或被纏繞致死。
垃圾,無可辯駁地反映著人類究竟做過什麼,如果再不行動起來,被垃圾纏繞的就是人類本身了。
相關閱讀
在古代,誰在管扔垃圾這些事?
周朝:條狼氏——環衛工人和城管結合
周朝出現了歷史上最早的專門處理垃圾的機構,據《周禮·秋官》記載:「條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條」即洗滌的滌,「狼」就是縱橫散亂之人或物。「條狼氏」的職責就是清除道路與驅避行人,相當於環衛工人與城管的結合。
唐朝:有了回收垃圾的職業唐朝開始出現專門回收垃
圾、處理糞便的人,有人還因此成了百萬富翁。《太平廣記》記載:「河東人裴明禮,善於理業,收人間所棄物,積而鬻之,以此家產巨萬。」
宋朝:街道司——環衛工人「上線」
到了宋代,環衛工人「上線」,不僅拿月薪,還發制服。「街道司」是宋代專門設置的管理城市環境衛生的機構,可以招募500名「環衛工人」,月薪「錢二千,青衫子一領」,每天早晨負責打掃街道、收走生活垃圾等工作。
明朝:專人負責回收垃圾糞便
明朝時期,城市衛生管理更進一步,城市和鄉村垃圾處理形成了完備的產業鏈。有專門人員負責在城市回收垃圾糞便,然後運到鄉村出售。此外,城市的垃圾也進行分類,各種生活垃圾也有專門的人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