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目前正在推進一場警察系統的「變法」,科長以上官員全部「解職」,與普通民警一道,重新競聘上崗。
「現在很多參與過『打黑』的民警都摩拳擦掌,準備參與將於4月初開始的幹部競聘。」一位接近警方的當地人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由於此前該市一批警務要員因涉黑,外界認為此舉系進一步清理警察隊伍。但當地警方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認為此舉與「打黑」無關。
幹部「解職」重新競聘
該局的本次人事改革,原本秘而不宣。不過,國內一家媒體在16日突然披露了一份署有「內部·機密」字樣的文件內容,稱重慶市公安局所有處室、各個分局、交巡警支隊以及所轄區縣各分局派出所,從副科到副局的所有領導幹部全部「就地免職,重新競聘上崗」。
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當天通過媒體發布信息稱,網上關於重慶警界全部幹部「就地免職」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重慶市公安局的通報材料中稱,「從3月開始的重慶警務體制改革主要是根據公安部的要求,經重慶市委、市政府批准,參照直轄市現代警務模式對重慶市公安局所屬的處室、各個分局、交巡警支隊以及所轄區縣各分局的派出所,從副科級到正處級崗位的所有領導幹部,因為任職已經到了6年期限,全部進行重新競聘上崗。」
因此,準確的說法是,「解職不解任」。隨著機構的撤銷、整合、重組和更名,該局直屬單位、分局、處、科職領導幹部集體解任,「職務沒有了,但工作還得幹起來。」
過渡期間,這些原幹部的稱呼是「負責人。」
但是這些「負責人」近來都惴惴不安,因為他們的部下在新的機制下,只要願意,都可以競聘他原有的崗位。遠郊區縣的警員,也可以競聘主城區的警務領導崗位。
根據該市公安局目前的規定,一個派出所所長的職位,必須有5個以上的競聘者。但目前還不能確認更高級別的崗位是否會有更多的最低競聘人數限制。
清理警察隊伍?
此前,警員上升通道的封閉性滋生了腐敗。在此次打黑中查明,原重慶市公安局的文強曾大肆賣官,他受賄的1600餘萬元中,收受黑社會性質組織所送「黑金」78萬多元,有多達五成以上共計880餘萬元涉嫌「賣官」。
為了避免在人事變動中出現違規現象,重慶市公安局成立了多個工作組,並特別成立了機構改革諮詢監督組,專門邀請市紀委等部門專家全程指導、監督,並抽調各警種、基層民警代表參與全過程決策運作。
有消息人士告訴本報,重慶市公安局目前已經組建了幾十個督查組,從報名階段就開始嚴格審查,並監督相關程序,從競聘者的人品、民意測驗、工作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現場打分並宣布競聘結果。因此,本次重慶市警員人事改革,內定人選的概率很低。
重慶市公安局本次人事改革之所以廣受關注,原因在於在當地自去年6月份以來的「打黑」行動,牽扯出了一大批警員涉黑。
已經審理的案件顯示,重慶市公安局原常務副局長文強、副局長彭長健,以及該局原刑警總隊副總隊長黃代強、原治安總隊副總隊長陳濤、原經偵總隊總隊長趙利明、原刑警總隊「打黑」支隊支隊長李寒彬,以及該市幾個區縣的公安分局局長、副局長級人物悉數落馬。
這還不是完全名單。此前有媒體披露,當地有700多名警員在「打黑」中因涉黑而犯案。不過這一數字,一直未能得到官方證實。
但是,重慶市公安局宣傳處處長鄧松並不認同「本次改革與打黑後清理警察隊伍有關」這一說法。
鄧松17日對本報記者稱,該局的本次改革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統一安排的機構改革,因為有些機構有合併和調整,所以人員和職務會有變動,是規定動作,與「打黑」無關。
今年新招7700餘警察
重慶市公安局對外發布的信息稱,當地警方本次機構改革圍繞轉變警種職能和理順部門職責關係,對內設機構進行了整合重組,對機構職能重新定位。
該市公安局目前已經整合組建了警令部、警務保障部、交巡警總隊等部門,撤併、新組建了部分機構,精簡機構、裁減機關人員,將更多警力充實到基層。
重慶市公安局相關工作人員今年2月曾對本報記者稱,該市市長黃奇帆曾將重慶市公安系統的改革稱作是當地警方的「商鞅變法」。
「交巡警」改革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因為當地市民在大街上能看到更多的警察了。
2月7日晚,重慶交通警察和巡邏警察正式整合成交巡警,並開始上街巡邏。今後重慶主城區每天將有800~1000名交巡警24小時在崗,確保巡邏鏈條無縫對接、晝夜循環,最大限度地保障當地市民的安全。
目前在該市主城區的主要路口,均能看見一個直徑1.5米左右的圓形黑色柱狀工作檯,臺上撐有一把大傘,傘下有警員露天辦公。這個黑色圓柱狀工作檯被當地警方稱作是「交巡警工作平臺」,這個平臺與後臺的警察指揮中心相連,便於快速、即時處理警務。
重慶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在今年春節後的一次新春茶話會上披露,該市的警力將擴充,新招聘5000~6000名警員。
不過有關當地警力擴充的最新數據又有所擴充。根據近期發布的《重慶市公安局2010年專才專錄招考通知》,2010年將是重慶警局人才引進跨越發展的一年,計劃招收警力7700餘名。
鄧松17日對此數據的評價是,「正在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