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摳不帥,不配當荷蘭人

2020-12-02 騰訊網

荷蘭最近好忙,忙著「趕」遊客。

當其他網紅旅遊地看到一群觀光客就像看到

一樣接待,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早就在去年決定移除網紅打卡景點I Amsterdam。

最近還宣布從明年起,全名禁止旅遊團參觀紅燈區,將一批遊客分流到海牙。

荷蘭網紅打卡點I Amsterdam。圖/unsplash

這已經不是荷蘭為當地生活質量第一次槓遊客了。之前被戲稱「中國威尼斯」的羊角村,早就因為人太多變成「菜市場」而處處掛著警示牌,還有中文字。

Instagram

如此「不近人情」,但似乎並不妨礙荷蘭備受世人寵愛的魔力。關於荷蘭有太多的美名:歐洲花園、鬱金香國度、風車王國……

它既不像法國浪漫但古老傳統,也不像德國那樣嚴謹得來又一板一眼。荷蘭就是荷蘭,感受耳邊吹著的一股自由的氣息在流動就對了。

如果你去了荷蘭,會好奇這個國家怎麼那麼年輕活力,街角的建築風景線讓你驚喜連連。顏控們更有福了,踩著單車的長腿帥哥簡直讓人目不暇接。

阿姆斯特丹街景。圖/unsplash

高富帥?歐洲樂天派!

別以為荷蘭是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它其實在地理位置上絕不樂觀。

位於歐洲西部,西北兩面都瀕臨北海的荷蘭,地勢非常低平,因而它其實有個更正式的名字——「The Netherlands」(尼德蘭在荷蘭語是「低洼之地」之意)

荷蘭毗鄰比利時和德國,面向北海。圖/maps-netherlands.com

相比其他歐洲國家,荷蘭自然資源天生匱乏,人口密度大,黃金寸土,佔總面積五分之一的國土都低於海平面。

曾經一葡萄牙作家Ramalno Ortigao這樣描述過去的荷蘭:「16世紀以前的荷蘭,一半是水,一半是陸地,中間是一堆爛泥。北海衝過來的洪水規律性地肆虐大地,不幸的人們無休無止地與水奮鬥。」

荷蘭畫家Cornelis Anthonisz筆下的16世紀阿姆斯特丹鳥瞰/lisolanyc

人們長期認為進行大規模農業生產的必備資源,荷蘭幾乎都不具備。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也在另一層面上造就了荷蘭人自力更生的性格。

荷蘭水壩廣場和阿姆斯特丹王宮,阿姆斯特河曾經流經廣場,河上的第一個水壩就建在這裡,因此得名。圖/wikipedia

從13世紀Zuiderzee須德海伸入尼德蘭的北海海灣開始,歷經中世紀的堤防,直到20世紀大規模的填海造地工程,荷蘭一直在跟水患作鬥爭,以至於目前水治理是到了舉世聞名的地步。

荷蘭有句俗語:上帝創造了世界,而荷蘭人創造了荷蘭

他們似乎天生樂天派,與大海搏鬥的同時還能利用海水,一點點開拓國土。他們堅信未來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由社會和公民雙手創造的。

因而你去到荷蘭,會看到並沒有太多高聳如雲的高樓大廈,或者像紐約大都市那樣直逼天際的高速公路。荷蘭就是一片鬱金香花海風車運河,歲月靜好的田園模樣。

荷蘭風車的詩意。圖/unsplash

荷蘭獨立的開始,離不來擺脫西班牙統治的鬥爭,被稱為荷蘭「國父」的威廉一世,奧蘭治親王在1648年建立了荷蘭共和國。

荷蘭國父──奧蘭治威廉的雕像,位於海牙,腳下是他的愛犬龐培。圖/wikipedia

荷蘭人民紀念的威廉,其實並沒有多麼偉大,在歷史上他不過是屢敗屢戰的平庸將軍,不過自由獨立的人格魅力,讓他足以成為荷蘭國父

因為他名字中有Oranje,荷蘭人民為了紀念,都將橙色看作是荷蘭國色,荷蘭國歌《威廉頌》紀念的也正是威廉一世。

這就是為什麼你在國際賽事或者活動中,總能看到荷蘭是以一片橙色海洋的形象出現。

荷蘭獨有的「橙海」。圖/vadakkus

17世紀的荷蘭,曾經作為世界貿易強國,迎來了荷蘭的黃金時代。生於海港的國民屬性,又賦予了荷蘭天生好探索的精神。

早早享有的貿易文明,讓荷蘭人更世俗化,但同時又崇尚寬鬆自由的城市文明。

因為荷蘭人也知道,他們就是一個被規劃出來的國家,城市裡的每一寸都要放到實際生活當中,才能物盡其用。

荷蘭對於歐洲來說,最有利的地理優勢更多是在貿易和物流上的——坐擁世界頂級大港鹿特丹港口,以及歐洲最重要的航空港之一阿姆斯特丹機場。

伊拉斯謨橋(Erasmusbrug)是荷蘭鹿特丹一座斜張橋,跨越新馬斯河,連接鹿特丹北部和南部地區。圖/unsplash

尤其是二戰之後的鹿特丹,曾經世界上最大的港口,荷蘭工業重鎮被戰爭的硝煙摧毀後,不少人還希望他們能恢復14世紀那種古老的風貌。

但鹿特丹市政府偏偏獨闢蹊徑,清理了所有的廢墟,重新建立一座新的城市。

事實證明,荷蘭人還是非常有魄力的。他們不止比設計師還龜毛,並沒有全部推翻,反而尊重歷史。

在這樣的基礎上,你所見到的每棵樹、每條運河、每個細小的店面招牌、自然景觀的設計,都是精心打造的。

阿姆斯特丹的跳舞房子。圖/unsplash

很多人喜歡去阿姆斯特丹,但老藝術家覺得,鹿特丹才是荷蘭城市建築的新型靈魂,自由流動,到處都是驚喜的角落,簡直就是世界建築迷的迪士尼樂園。

可能在你走到一家辦公樓,不規則四邊形窗戶,以及呈沙漏狀的大樓,就會讓你驚呆:不過一座辦公樓,一扇窗戶而已,有必要搞得那麼酷嗎?

你可以在鹿特丹看到千奇百怪的建築。圖/Getty+unsplash

荷蘭人,就是在單車上長大的

身為一個顏控,去荷蘭感受美是一件再幸福不過的事情了。

最美的風景線不單是一望無垠的花海,以及自由流動的建築藝術,只要你去到本地街區,你會發現,怎麼到處都是騎著單車的大長腿帥哥。

荷蘭處處可見大長腿單車型男。圖/flickriver

正如荷蘭人自己說的:「魚兒離不開水,就像荷蘭人離不開單車。單車是荷蘭人的「國騎」,這真沒有半點誇大其詞的意思。

荷蘭人口1600萬,卻擁有1900多萬輛自行車,也就是說,平攤下來每個荷蘭人都有一到兩輛自行車

自行車可能對我們只是簡單的一種交通工具,而對荷蘭人來說,這就是一種貫穿國民生活的生活文化。要知道在荷蘭,連小朋友都是兩三歲開始就學騎自行車。

騎車上班,後面還載著個孩子的荷蘭上班族。圖/ Credit: Reuters

如果在荷蘭碰到冬季的雨天,你會在街上看到小學生穿著雨衣雨鞋,也照樣騎著自行車上坡。

當略顯吃力時,同樣並行騎著自行車的家長,也只是將手搭在孩子肩上,輕輕推著向前騎而已。

這就是荷蘭人從小就培養的自行車文化——獨立自主

據統計,像阿姆斯特丹、海牙這些城市,當地人出行10%靠汽車或者走路,20%靠公交車,剩下70%全靠自行車。

無單車,不荷蘭。圖/Pinterest

30%的荷蘭人,旅行靠騎單車就能完成,年輕人一輛自行車、一個睡袋、一個旅行背包,就能獨立遊遍西歐。

不論是在鄉村還是城鎮,滿街都是騎著自行車的人,有的是西裝革履,車筐裡裝著公文包的上班族,有的穿著隨性,換上運動服,不穿鞋裸腳踩著自行車。

無論裝扮裝備再隨意再突兀,反正荷蘭人還是在單車上見,怎麼舒服怎麼來。

荷蘭上班族就是這樣騎著車其上班的。圖/flickriver

荷蘭人痴迷單車,並不是因為買不起汽車。相反他們買得起卻不屑於買,騎自行車才是他們的全民共識。

二戰後,當時荷蘭汽車需求量與日俱增,曾經一度的荷蘭,也是用汽車來解決當時的代步交通工具。

然而後來因為越來越多的車流量以及停車空間,讓政府不得不拓寬道路,增建車位,導致人車爭道,交通事故也在突增。

曾有人統計過1972年的荷蘭,就有3300人因為交通事故致死,尤其是兒童死亡率大大提升。

於是當時有大量群眾主張自行車,發聲抵制汽車,從而才進一步推進了現在這種自行車的全民共識。

荷蘭龐大的單車停車場。圖/unsplash

當然荷蘭自行車文化的發達,關鍵也離不開國家的交通政策規劃。推出了一系列鼓勵自行車代步的決議,比如禁止市中心車輛行駛,還將過去的停車場還給群眾,鋪設各種自行車專用道。

荷蘭目前具有全世界最龐大的自行車道路網,全長約35000公裡,還有25000個自行車停車場

在荷蘭騎自行車,那些清楚明了的標示,以及平整的路面,獨立的交通標誌,都讓你感到分外受尊重。

荷蘭常常舉辦國際單車賽事,開發太陽能路段,架設粉紅單車裝置藝術圖/Pinterest

十字路口上「自行車總是正確的」,尤其是在空間有限,機動車和單車必須共享道路時,你會清清楚楚看到這樣的提醒——自行車先行,汽車是客人,請勿喧賓奪主。

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自行車上長大的荷蘭人,從小就在這樣一個自由平等,獨立自主的社會風氣下成長。

荷蘭人的單車氛圍實在太舒服了。圖/unsplash

當其他國家都以汽車通行量為豪的時候,荷蘭人壓根不care。他們更追求的是公共綠色環境下的共同願景,騎著自行車吹著口哨,享受來自大自然的微微清風,比誰都悠然自得。

比美國人直率,比德國人還摳門

荷蘭人其實也不是不開汽車的,而且通常是高個子低配置。

當國內的人在奔馳寶馬法拉利爭相競賽時,要是去到阿姆斯特丹的街道,會驚掉下巴。基本上都是小巧的豐田、雪鐵龍等等汽車,你會好奇這樣的高個子怎麼開小車?

也許本地人都會自嘲:還不知道我們荷蘭人摳門嗎?這些車多省油,還便宜。不然就騎單車,能省就省啊。

阿姆斯特丹河流兩岸風景。圖/unsplash

荷蘭人是各國公認的「吝嗇鬼」,都說「AA制」這種說法, 起初是來自於英美人對荷蘭人偏見的說法。當時16-17世紀荷蘭貿易發達時期,荷蘭商人早就有了彼此分攤,精明計算的意識。

英國人普遍認為荷蘭人太愛算帳,太沒有紳士風度了,於是便有了「Let's go Dutch」的俗語說辭,幽默的美國人後來將這句話引申成了現在說的「AA制」

有很多段子,諸如「四個荷蘭人走進布魯塞爾的一家咖啡屋,點了一杯水和4根吸管。都是來嘲笑荷蘭人的摳門技術。

要荷蘭人請客,比登天還難。圖/微博截圖

之前老藝術家調侃過德國人的摳(點擊看回德國人有多摳),如果相比起來,荷蘭不只是不隨便請客那麼簡單,荷蘭式的AA制,可不是大家一齊吃個飯買單時大家除個平均數結帳那麼簡單的。

如果和荷蘭人湊一桌吃飯,就算一桌子十幾個人,老闆都會清楚的記錄下每個人點的菜,最後一個個付錢,幾塊幾分都算得一清二楚。

荷蘭著名的空中晚餐。圖/dinnerintheskynederland

不僅如此,荷蘭人最明顯的性格還有一點,比美國人還直率。8年前從英國移居荷蘭的作家本·科茨在《荷蘭人為何與眾不同》這本書裡,曾經提到一次令他難忘的經歷——

當他理髮的時候,一個荷蘭的朋友立刻指出來,那個髮型根本就不適合他。尤其是對在溝通會儘量避免冒犯別人的英國人來說,有點太火辣了。

但他後來慢慢理解並且接受了荷蘭人的直率:「荷蘭是一個沒有人會假裝的地方。

比如你如果去到荷蘭的餐廳,服務員會用非常直接的一句「你們要什麼?來取代「請問你們想點些什麼?」這種常規禮貌性的問候語。

荷蘭人表達方式特別直率。圖/unsplash

荷蘭的這種不大講人情味的精打細算,還有這種簡單直率的性格,其實很多人會歸結為荷蘭16世紀的宗教改革風潮,當時加爾文教派傳播到荷蘭,曾經引領過一股獨立之爭。

雖然荷蘭是歐洲為數不多享有宗教自由的國度,他們不需要上帝。但加爾文主義能深入荷蘭人內心,他們主張拒絕物質享樂,崇尚個體反思,完全誠實精神。

在荷蘭語中甚至有個詞專指這種方式:bespreekbaarheid ,即一切皆可談論,一切皆應談論,沒有禁忌話題。

和荷蘭人說話可以肆無忌憚。圖/eatwith

荷蘭人看似不講人情味,實際上只是因為誠實信用的堅守,他們更尊重「規則」這兩個字,習慣將「醜話說在前頭」。

曾經一家國外網站調查,評選最有誠信的國家,荷蘭上榜三甲的理由是——他或許是世界上最喜歡立字據的人

這種「摳門」也是相對的,你看什麼騎單車住小房子,穿衣時尚指數可能在歐洲荷蘭簡直就是倒數第一第二。

他們不將就這些物質層面的消費,當中國遊客忙著跑去「攻佔」香榭麗舍大街的LV、Gucci時,荷蘭人就愛穿一身休閒夾克、T恤衫配牛仔褲,大褲衩和人字拖帥哥也特別常見。

網友感嘆荷蘭帥哥真多/微博截圖

他們的錢,似乎反倒更多是花在了各種書店、博物館、藝術畫廊上了,買一本書花費的錢都頂得過大吃一頓,或者就去背著包騎著單車來一趟旅行,這樣看來,錢花得似乎有點太不正經了。

同樣他們毫無禁忌、透明誠實的性格,還可以體現在荷蘭許多老房子的寬大窗戶裡。

荷蘭人不僅造大窗戶,還坦白直率到不愛拉窗簾。透過這些大窗戶,輕而易舉就能窺探到陌生人家的房子內部。

阿姆斯特丹每家每戶都是通透明亮的大窗戶。圖/unsplash

在公眾場合,紅燈區、安樂死等等各種話題都完全合法化被討論著,唯獨他們不喜歡討論教育公平、薪水、養老金或者關於金錢權力的話。

很多人把荷蘭近年「還地於海」的政策理念,詮釋為一種回歸自然的環保態度。從「向海徵地」到現在的「還地於海」,荷蘭人越來越懂得如何通過科學循環,為自己的家園創造可再生的綠色財富。

畢竟荷蘭人向來積極樂天,自力更生,自行車文化培育的是一種自由獨立,平等協助的公民意識。他們懂得——與其過度索取,還不如靠自己雙手創造。

所謂的摳門直率,不過是因為荷蘭人比誰都更講究公私規則,而且更願意擁抱一個寬容開放的社會氛圍而已。

「少了我們一個,就是全部。」荷蘭人的集體公民意識很強。圖/unsplash

如果說德國人是西裝革履的工科男,那荷蘭人一定是穿著T恤衫、大褲衩、人字拖的理工男。雖然比德國人還摳門,但他身上,流露出一種不拘一格的技術哲學氣質,特別迷人。

他還可能情商不高,說話可能比美國人更加直率,讓你有所措手不及。

但又有什麼關係呢,荷蘭就像一個非常有主見又不失遠見的天生樂天行動派帥哥,邀你來一場自由颯爽的單車旅遊,這樣有趣的靈魂誰不愛啊。

荷蘭式的浪漫,是放蕩不羈。圖/unsplash

參考資料:

城市的容貌:比設計師還龜毛的荷蘭政府 The newlens

擁有比總人口數還多的單車,荷蘭如何成功發展「自行車文化」The newlens

為什麼荷蘭人愛好自行車 交通與運輸 李有觀

荷蘭的城市演變 尤爾根·羅斯曼

認識荷蘭:荷蘭社會文化探析 戴萬穩

Where Dutch directness comes fromBBC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你印象中的荷蘭和荷蘭人是什麼樣的?

【今日作者】

鍾無豔

相關焦點

  • 別人摳像摳景,《孤芳不自賞》可是摳腦袋!
    2017年開年古裝「大」劇——《孤芳不自賞》。 只不過別人是摳像,《孤芳不自賞》是摳腦袋啊!好不容易牽一次手,滿懷期待以為要同框,沒想到又是一個摳像特寫。 這腦袋,摳的也太不走心了,不知道什麼叫做「真實」嗎?!再看看這張圖,背景雖然有些虛化,但並不突兀。整個畫面也非常柔和。
  • 歐洲有錢人摳起來,連我媽都認輸︱原創
    △裝空調在歐洲來說也算是一件奢侈的事/Twitter這麼算算,在正常的氣候條件下,住宅空調在歐洲確實不算是剛需了。你可能還會質疑,歐洲國家生活成本那麼高,經濟水平和消費水平肯定高,怎麼會在空調這事上摳摳搜搜呢?哪止空調,生活裡多得是一地雞毛的事,歐洲人可遠比你想得摳多了。歐洲人,越有錢越摳門?
  • 為什麼荷蘭人很高,相同環境的東亞人卻不高?科學家提三個原因
    人們都說,身高跟地理環境有關,荷蘭人身高突出,與其沿海低地環境息息相關,然而,東亞三國也有很多沿海低地,為什麼身高卻不如荷蘭人呢?荷蘭人「高人一等」不只是主觀印象,其實也是事實:荷蘭男子平均身高182.5釐米,女子平均身高168.7釐米。
  • 175男星體重58kg,粉絲調侃自己不配做女的,其實你可能並不胖
    看到自己男神的體重和腰圍,不少粉絲紛紛表示,自己不要再吃晚飯了,自己不配當一個女生,腰圍比偶像還粗不合適等等。也有粉絲表示自己哥哥太瘦了,更多的是想向男神請教減肥的方法。可是咱們普通人真的需要這麼瘦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以瘦為美,追求過分的瘦成為一種風氣。誠然,健康的瘦對身體益處很多,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也不容易找上門,同時也會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
  • 國安教練組分工:熱帥線上定計劃,助手線下摳細節
    國安主帥熱內西奧很長一段時間不在隊中。熱帥在線指導國安隊訓練。熱帥與助教合作默契。與主帥熱內西奧一樣,他們帶隊訓練的特點也是「摳細節」:一個動作做錯了,一個位置跑過了,他們會馬上叫停訓練予以糾正。這個訓練方式也是昔日克魯伊夫推崇的——永遠要在訓練場上講戰術,而不是在更衣室畫戰術,訓練場上做一遍比在更衣室說一百遍更有效果。
  • 為何荷蘭人很少到中國旅遊或定居?聽聽荷蘭人的回答,原因很實在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中國來旅遊或者是定居,而他們來中國,其實大多數都是因為中國的發展,或者是因為對於中囯文化的喜愛,而不同國家的人其實來中國的比例是不一樣的,有些國家來的人就比較多。而有些國家的人來的就比較少,為何荷蘭人很少到中國旅遊或定居?聽聽荷蘭人的回答,原因很實在。
  • 天之祭:飛翔的荷蘭人
    此次由上海鉑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天之祭工作室共同打造的【天之祭 – 飛翔的荷蘭人2004年,中尼國際登山隊,聯同考古學家在喜馬拉雅山卓奧友峰(世界第六高峰)北麓的海拔6000多米的雪峰中,發現一條十八世紀的歐洲帆船,竟然就是縱橫七海數百年,讓全球船員水手聞之色變的幽靈船【飛翔的荷蘭人
  • 飛翔的荷蘭人
    我對本屆巴西世界盃的第一印象,既不是內馬爾、梅西,也不是什麼穆勒、C羅,而是在卡西利亞斯面前飛身而起的範佩西,優雅的身姿,優雅的頭球
  • 醫學生不配得到關懷?醫學生:不僅沒關懷,我們連頭髮也不配擁有
    醫學生不配得到關懷?醫學生:不僅沒關懷,我們連頭髮也不配擁有大家好,說到考試月份最慘的是什麼專業?醫學生真的很慘,可是還不配得到關懷,就連多喝熱水的關懷都不配得到。一位醫學生感冒,想要朋友安慰一下,但沒想到收到的回覆讓人心涼。女兒說這兩天好好休息吧,跟你一個醫學生說什麼呢,自己看著辦。當了醫生的學生對朋友說病了,朋友內心想法是:你學醫的還不去給自己抓藥,我又不是醫生,但是基於對你的關心會告訴你多喝熱水,畢竟除了這句話也沒啥好說的了。
  • 荷蘭人攻佔了西班牙人的城堡,獨佔臺灣!
    當荷蘭人佔領南臺灣不久,菲律賓的西班牙人可能覺得不太安全,又派了幾艘大帆船登陸,控制了臺灣島北部地區,說是要保護與中日兩國的貿易。士兵水土不服導致死亡的情況也經常出現,許多人待不下去,撤回了馬尼拉,這使西班牙殖民者如坐針氈。   更重要的是,荷蘭人是通過戰爭與明朝政府達成協議的,擁有在臺灣貿易的合法權利。而西班牙人儘管來得更早,也開闢了臺灣島北部,距離中國大陸更近,可是並沒有得到明朝官方認可。
  • 明知道有的男人很渣很摳,可還是很愛他難以自拔,這是什麼心理?
    對於這種情況,只能說理想很美好,但是現實很殘酷,因為這樣的男人就算他不招蜂引蝶,他身邊也會圍滿鶯鶯燕燕的美女,因為這樣的男人有太多的女孩喜歡,她們會飛蛾撲火一樣的深陷其中。能被稱為很渣的男人,只能說他換了很多女朋友,或者是同時喜歡多個女孩,才能稱之為渣;男人很摳的意思是,不捨得花錢,甚至老想讓別人買單,自己白吃白喝;對於這樣的男人,那自然有他的魅力之處。這樣的男人肯定長得特別帥,能言善道,風趣幽默,最重要的是期大活好,才會讓那些女孩明明知道他很渣很摳,還對他很痴迷,不離不棄。
  • 《漂泊的荷蘭人》:誓死不移的愛
    《漂泊的荷蘭人》講述的是受到詛咒、在海上漂流多年的幽靈船長和他的船員,要在尋得真愛後始獲救贖。他遇到了一位挪威船長的女兒珊塔,因她誓死不移的愛,終於擺脫了厄運。華格納在這齣歌劇裡,以不同的主題與動機來配合劇中的角色和構思,日後的作品更把這個手法發揚光大。劇裡的荷蘭人由一個著名的圓號動機來代表,在序曲起頭就奏出,跟的音樂召來大海和鬼影幢幢的鬼船;和他呈對比的是女郎珊塔,她出場時是與同伴一起紡紗。
  • 《守望先鋒》演繹飛翔的荷蘭人
    不知道去年的守望先鋒最佳隊友賽大家有沒有了解,2019年9月中下旬舉辦的這項賽事引起了相當程度的關注以及各直播平臺的積極轉播。可以說反響是非常不錯了,而在10月27日,"最佳隊友"第二季正式確定歸來,戰火即將重燃!
  • 難道跑不了2000m就不配當末日主義者了嗎?
    原創 差評君 差評就像「民科」們天天嚷嚷著懶惰的人類早已不尊重科學那般;末日論者也在天天哀嘆,喪失信仰的行屍走肉,如今已不再相信神諭。Brent一家人▼那麼,是不是跑不了2000m、沒有一身腱子肉的人就不配當末日主義者,成為末日的孤魂野鬼呢?並不是,像川普一樣大肚便便的美國富豪們早就動用資本的力量,把他們的安全屋建立在了最難入侵的國家——紐西蘭。
  • 林品:飛翔的荷蘭人
    原標題:飛翔的荷蘭人 小組賽範佩西 躍起頭球攻門 而到了19世紀,又有途經好望角的海員稱,那艘鬼船的主人是來自阿姆斯特丹的範·德·戴肯船長,相傳他在試圖繞過好望角時遭遇恐怖的颶風,但他誓不向風暴屈服,拒絕退入開普敦半島的桌灣港口,而是怒吼道:「如果我入港,就讓我永世受詛咒!因為我將在此迎風航行直至審判日!」
  • 荷蘭人,為什麼長得那麼高?
    荷蘭人,為什麼長得那麼高?高到什麼程度呢?說到荷蘭人的身高這件事,我們嚴肅地查證了歷史上各個國家人們的身高演變史——驚奇地發現,原來在1860年之前,荷蘭人並沒有現在那麼高!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圖,橙色的代表荷蘭人,長期以來,美國人、德國人、丹麥人的身高都遠遠超過荷蘭人;但是就是在1860年之後,情況發生了逆轉,荷蘭一路高歌猛進,最終在1975年登頂全球平均身高最高的國家。
  • 7個月大男嬰救不回來了!只因奶奶餵了…「我沒命地摳,都沒摳出來!」
    而家長第一時間採取了不正確急救,孩子最終沒能搶救回來……當晚九點多,記者趕到醫院時,醫護人員正在為嬰兒做心肺復甦急救。據孩子的奶奶介紹,當晚她給孩子舔了葡萄,誰知整個葡萄被吸了進去。「本來就給他吸吸,哪曉得他嘴一張,使勁一吸!
  • 17世紀的臺灣島爭霸,荷蘭人是怎麼把西班牙人趕出去的?
    通常會想到的都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此時清政府對東北地區的控制很薄弱,日俄兩強在中國的國土上橫行霸道,清廷卻根本不敢幹預,可謂是喪權辱國到了極致。不過,這實際上這並不是第一次,第一次兩支外國軍隊在中國國土上開戰應該是在1641年8月,不過這一仗估計絕大多數中國人是聽都沒聽過:此戰是誰和誰打啊?是荷蘭人和西班牙人,戰場在臺灣。
  • 唐三:是我不夠帥?還是你飄了
    唐月華美女丑拒唐三的原因首先,我認為,大家一定要清楚,絕對不是三哥不夠帥,這件事情三哥的顏值絕對不背鍋。同時,三哥在顏值有了很大的改變,已經擺脫了當年的稚嫩,更加的成熟穩重富有魅力,否則武魂殿聖女胡列娜也不可能一見鍾情,當然除了顏值,不排除實力的可能,但是三哥的顏值肯定也是一頂一的。唐三走在大街上一路過去,回頭率百分百,簡直是帥氣和智慧並存,魅力和實力永在。
  • 千年老二荷蘭人之飛翔(第17日)
    其中的原因正是,上文貝肯鮑爾所譏諷的,荷蘭人從不團結。昨天,荷蘭隊上演逆轉6分鐘,2比1擊敗墨西哥,驚險晉級,被網友譽為「神劇情」第二季。這是荷蘭隊本屆大賽,第三次上演逆轉。逆轉者王,荷蘭本屆能稱王嗎?許多橙色球迷期待著。飛翔的荷蘭人,魅力無窮。荷蘭的藝術家燦若繁星,倫勃朗、梵谷、蒙德裡安.......總有一款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