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鱉或註定滅絕,請勿讓它的悲劇重演

2021-01-19 花蝕的人間觀察

上周末,人類已知的最後一隻雌性斑鱉去世了。一時間,絕望的情緒瀰漫開來。在此之前,人類已知的斑鱉僅有4隻,全世界就只有4隻,其中2隻性別不明的個體在越南,剩下1對在蘇州。如今這隻雌鱉的死,幾乎斷送了中國拯救斑鱉的希望,因為,在我們的野外再次發現斑鱉的可能性,實在是太小。如果越南的2隻斑鱉中沒有雌性,那一切就都完蛋了。


那一隻雌性斑鱉的遺照。


同時,又有這樣一種聲音:有些人認為,那隻雌鱉其實是死於不正確的繁殖方式,斑鱉拯救計劃的失敗,也是失敗於執行者的不專業。甚至還有人說,如果早把這兩隻斑鱉交給爬寵圈中的高手,說不定早繁殖出來了。


中國人這一輪拯救斑鱉的計劃始於21世紀初。在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和國際龜鱉生存聯盟(TSA)的幫助和推動下,中國動物園協會牽頭,蘇州動物園辦事兒,最後的那對斑鱉終於被湊到了一起。這是一件特別有擔當的事情,因為繁殖一種可能即將滅絕的物種,還要跨園調配,是個風險特別大的事情。那一年是2008年。就在此前的幾年內,全中國已知的斑鱉,一隻接一隻的死去。我聽說過一個特別荒謬的傳聞,某動物園發現自己動物園的那隻本以為是黿的大鱉其實是斑鱉,於是決定對它好一點,往籠舍中裝了個空調,後來斑鱉就死了。這個傳聞我聽說過好幾次,聽著確實荒唐到了難以相信的地步,在此記錄僅供大家參考。


具體到針對那最後1對斑鱉的拯救性繁育計劃上,這10年來的工作做得好不好,當然可以討論。就我看來,拿這些年公開的報導來說,前後的信息矛盾不少,一會兒是天然交配產下了受精卵發育出了問題,一會兒是雄鱉生殖器被咬壞了不能鱉事,看得我都暈了。最後的這一次人工授精有沒有問題,是技術問題還是操作問題甚至是策略問題,我沒有辦法確定——這有待於最後的調查報告。據報導,確實有專家團會進行調查。


中國最後的斑鱉。


至於「不如交給爬寵圈裡的高手」這種說法,我覺得爬行天下這篇題為《「我有一個朋友,他去年繁殖出了斑鱉」》的文章說得好:「我真的想說,你為什麼不直接說『我有一個朋友,他繁殖過斑鱉,直接給他就好了』。你們這樣的朋友都是在哪認識的,我也想有幾個這樣的朋友。買什麼都半價,什麼都養過,什麼都繁殖過,真好。罵街的時候一個個比誰都厲害,等到真的要見真章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說,全都把自己不知道什麼朋友推出來擋箭。」確實是這個理,來我這兒留言持這個態度的爬友,你們哪位說的是「交給我吧我搞得定」?


同時,我想說,當開始拯救斑鱉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失去斑鱉了。這句話我再強調一下,咱們把字體放大:


開始拯救斑鱉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失去斑鱉了。


長期關注斑鱉的朋友,請你們捫心自問一下,你們誰真的覺得,靠最後的這三四個個體,真能把斑鱉救回來的?我們哪一個不是在期待「朱䴉奇蹟」的再次降臨,但朱䴉的復育,好歹有7個個體啊!


剛知道斑鱉的朋友,也請你們想一想,你們什麼時候聽說過依靠1對雌雄,就拯救了一個高等動物的事兒?我只知道一個如此成事的例子,記錄在《聖經·創世紀》中,那個故事叫《諾亞方舟》。那是個神話故事,在現實裡上帝又不存在。


奇蹟確實有可能降臨,但這一次沒有降臨。


期待這樣的奇蹟不現實。這是古斯塔夫·多雷的畫。


直到20世紀末的時候,我們才知道斑鱉是一個獨立的有效種。自那時起,從黃河到長江再到更南方的區域,斑鱉所依賴的生存環境就已經很少了。這種「生存環境」是物理上的,也是文化上的:斑鱉所依賴的生存空間遭到一再的擠壓,各類景點和水電站的建設,採砂等人類的開發活動,雖然不是衝著斑鱉去的,但棲息地的喪失,卻是讓斑鱉野外種群消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中國人又視鱉為美味,怎麼會放過這麼大的斑鱉?更可怕的是,我們的保護工作忽視了太多像斑鱉一樣的動物。當我們開始保護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一步,那時它們的種群就已經崩潰了。


消滅斑鱉的,並不是最終想拯救它(但失敗了)的那群人,而是你,是我,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我們任憑一個物種就這樣在我們的土地上崩潰。


這樣的悲劇,我們在有生之年還會看到很多次——也可能有些動物的滅絕,發生在我們沒有關注到的地方。


山瑞鱉、黿這樣東南亞還有的大鱉我們暫且不談。就拿中國特有的鱉來說,有兩個正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漸漸滅絕的物種:一個叫小鱉,一個叫砂鱉。怎麼樣,是不是沒有聽過這兩個名字?


砂鱉。相對來說,砂鱉的現狀可能比小鱉要好,因此我們還能看到這樣新鮮的照片。拍攝者齊碩。


在我們的語言裡,軟殼龜這類動物,無論大小,都俗稱王八。最常見的王八,便是養殖種群遍布大江南北的中華鱉。養殖中華鱉太常見了,會讓我們忽略王八的問題。其中就有個很要命的難題:我們之前覺得都是中華鱉的小型王八,其實有可能是很多個種。換句話說,在大江南北的中華鱉野生種群中,有很多隱藏種。


廣西的小鱉和湖南的砂鱉,就是這樣兩個隱藏種。它們的個頭比中華鱉還小,但無論花紋、身體參數還是生境特點,都應該從中華鱉中獨立出來成單獨的種。和斑鱉何其相似,我們認識到它們是獨立物種,也是在20世紀末的時候。同樣是在科學家寫論文描述新物種的時候,它們的生存狀況就都已經很差了。


古老的小鱉繪圖,我確實找不到照片來配圖了。圖片來自唐業忠,中國鱉科Pelodiscus屬一新種研究,動物學研究1997, 18 (1): 13—17。


尤其是小鱉,情況更為危急。上世紀那篇論文是這樣描述的:「60年代以前 , 該鱉種數量較多 , 極易捕到。在1.5km長的江段上,1人1天可捕到 10kg餘。70年代數量較以前減少一半。80年代以來 ,由於亂捕濫捉 ,特別是用農藥、炸藥和電等野蠻手段捕捉 , 資源遭到毀滅性的破壞。90年代初期 , 在廣西分布區的農貿市場 , 每天都有幾十隻出售 , 至 1995年 , 市場上只能見到中華鱉 , 已難覓小鱉之蹤影。筆者1995年7月至 8月沿湘江走訪了分布區, 普遍反映在原來的盛產江段亦很難見到小鱉。」


如今可能更不樂觀。研究爬行動物的齊碩做過調查,他發現了一個特別諷刺的現狀:網際網路上找不到幾張小鱉或者砂鱉活著的時候拍的照片,但如果你在關鍵詞裡加上「幹燒」、「秘制」,做成菜的圖就出來了,而且還很可能確實小鱉或是砂鱉。


「幹燒沙鱉」,疑似小鱉或者砂鱉。「沙鱉」是小鱉在分布地區的俗稱,當地方言中有兩種王八,分別是代表小鱉的「沙鱉」和代表中華鱉的「水魚」。


除了小鱉和砂鱉之外,我們還有可能從中華鱉中找到新物種。但有個問題是,中華鱉養殖範圍太廣,在全國各地,都有養殖逃逸和放生的個體進入野外。偏偏龜鱉類動物的跨屬雜交不罕見,屬內亂搞常常有。這導致中國的鱉類問題,很可能會出現大鯢的慘劇:為了保護,我們會利用大鯢的人工種群補充野外種群,但放著放著,突然,哦豁,新研究發現大鯢至少能分成5個種,而這些種現在都遭遇了基因汙染。


這樣的狀況在中國應該已經發生了。在東北,也有一種從中華鱉裡分出來的隱藏種,叫東北鱉。東北罵人的話裡有個詞叫「王八犢子」,說的就是東北鱉,它們比中華鱉要小。但在近些年的調查中,科學家在東北連一隻王八犢子都沒找到,生死勿論,想要遇到它們,得跨過邊界去俄羅斯。這很可能就和中華鱉的競爭有關。


左為東北鱉,右為中華鱉。可見裙邊面積完全不同。圖片來自inaturalist網友pintail。


但好在,小鱉和砂鱉現在依舊存在。我們甚至能從漁民的口中了解到,這兩個物種這幾年還能打得到。大概是得益於小小的個體,它們的種群可能還沒有徹底崩潰。


斑鱉這個物種,我們只能期待奇蹟降臨。如果我們確實關注這個物種,確實不希望它們的悲劇成真,請把這份關注留存下來,請去關注命存一線的小鱉和砂鱉吧!


砂鱉萌萌的看著你!拍攝者齊碩。


在此,我呼籲:請儘快展開小鱉和砂鱉等中國特有珍稀軟殼龜的保護。


如果你是相關政策制定者科學家動物園員工NGOer,請:

推動提升小鱉和砂鱉的保護等級;

推動小鱉和砂鱉的遷地保護;

呼籲展開全面的中國軟殼龜物種調查;

呼籲官方聯合一切可聯合的力量,展開官方和民間力量的合作,或可成豪勳爵竹節蟲之美。


如果你的工作、專業和此無關,也請你把斑鱉的故事和中國軟殼龜的現狀告訴你的朋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你的朋友們看。


拜託了!斑鱉我們可能真的救不回來了,但別的物種還有希望!




感謝@SnakeSeeker 和@圖騰兩爬工作室 對本文的幫助。我們仨,一個專業做爬行動物研究,一個專業做合法爬蟲貿易,加我一幫閒,才完成了此文。研究者、爬寵愛好者和普通人,本該如此合作。



我是花蝕,曾經是研究鳥類叫聲的,現在是個獨立撰稿人(a.k.a.失業人士)、半吊子生態攝影師、狂熱的神廟迷和金屬黨。出版過幾本書,愛寫點自己關心的東西,關注啦你就知道了。

相關焦點

  • 一場悲劇中的主角,它叫斑鱉
    2005年10月,北京動物園的雌性斑鱉離世,距離它從「黿」正名為「斑鱉」僅一年。    2006年12月16日,在上海動物園兩棲爬蟲館內,一頭斑鱉始終未能得見任何同類,在遊客投擲的硬幣的包圍中,孤獨寂寥地終其一生。
  • 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人類會不會重演悲劇?看完漲知識了
    可是這樣的世界霸主,後來卻滅絕了。導致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人類會不會重演悲劇。對恐龍的滅絕,科學家們給出了幾個答案。第一大陸漂移說。地質學家研究發現,在恐龍生存的時代,地球只有唯一一塊大陸就是泛古陸。後來地塊移動導致分裂,導致環境和氣候變化使得恐龍滅絕。第二地磁變化說,現代生物學證明國際登的死亡和磁場有關,所以專家推測恐龍的滅絕與地球磁場變化有關。
  • 中國最後一隻斑鱉,從清朝活到現在,人類將親眼見證它的滅絕
    ,所以科學家就開始對它進行人工受精。其餘2隻在越南,一隻據傳是據傳是雄性個體,未予證實,甚至傳言它在2016年就已經離世。而另外一隻雌雄不明,發現它的過程頗為曲折:科學家懷疑有個湖泊裡有斑鱉,於是採集湖水,在水中找到了極微量的斑鱉DNA,微弱又明確,於是確認了這第4個個體的存在。
  • 世界上最稀有的動物之一,已經註定要滅絕,我國僅存一隻!
    最近十數年,我們經常能聽到某個物種快要滅絕啦,某個物種十分瀕危啦等等新聞,不過我們國家也在大力保護這些瀕危動物,讓它們能順利的繁衍下去。說起保護動物,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我們的國寶大熊貓。沒錯,大熊貓作為世界動物保護的旗艦物種,受到了非常好的照顧。但是,在我們國家,現在還有很多數量比大熊貓還稀少的動物,比如一種龜類,它的名字叫斑鱉。
  • 斑鱉滅絕倒計時?越南:我們還有希望
    然而,獨立環保媒體Mongabay今日發布了一篇頭條文章,告訴我們越南的保護工作者還沒有死心,他們依舊在努力把這個物種從滅絕邊緣給拉回來。本文作者Jeremy Hance,我編譯給大家看一看。在保護主義者的影響下,村民們已經將這隻斑鱉當作是他們中的一份子。「村裡所有人都知道咱們這兒有斑鱉,也知道斑鱉特別稀有。大家都希望能一直保住它,讓村裡的學生們都能見到它。」阮文通說:「是的,我們是在為後代保斑鱉。」為此,東莫湖的一些區域禁魚了。村裡還有50多個漁民,他們只要看到斑鱉,就會通知阮文通。
  • 最瀕危的動物:斑鱉,全世界只剩下4隻,唯一的雌性在越南被發現
    在這隻斑鱉被發現之前,全世界確認發現的斑鱉只有3隻,而這3隻有1隻雄性在我國,另外兩隻在越南,性別不明。 其實,在去年時我國還有雌性斑鱉,只是在去年人工授精過程中雌性斑鱉不幸死亡,導致世界上再也沒有雌性斑鱉可供延續後代,這對於需要兩性才能繁殖後代的斑鱉來說,這隻雌性斑鱉的死亡意味著斑鱉家族註定會滅絕。
  • 中國最後一隻雌斑鱉:傳宗接代太難了
    據史料顯示,臺灣澎湖水道僅記錄於1萬年前,黃河種群在20世紀中滅絕。 太湖流域目前已野生滅絕,其餘地區是否有分布尚不知曉。 更殘酷的是,人類才剛弄清楚它的身份,這一物種就開始瀕臨滅絕了。
  • 一個即將滅絕的生物斑鱉,被稱為最「可憐」的神獸,令人唏噓
    近代,世界上許多動物有的已經滅絕,有的瀕臨滅絕。它們為什麼不是已經滅絕,就是在瀕臨滅絕的路?在他們滅絕或瀕臨滅絕的路上,我們人類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獵殺者!為了自己謀取暴利,而對它們無情的虐殺!一個即將滅絕的生物斑鱉,被稱為最「可憐」的神獸,令人唏噓。
  • 科學家證實在2019年滅絕的動物,中國的斑鱉和長江白鱘在列!
    而與過去火山爆發或小行星撞擊導致的大滅絕不同,這次大滅絕可以說人類一手導致的。 根據《Revelator》報導,科學家公布了證實及確定在2019年滅絕的物種約有20種,其中包括了我國的斑鱉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的長江白鱘。
  • 滅絕判定書?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死亡,全球僅剩3隻!
    班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被稱為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動物之一,全球的斑鱉數量只有四隻,分別是中國的兩隻,越南的兩隻,全都是在亞洲,它的數量非常稀少,幾乎已經完全被下了滅絕判定書了,一直以來人們都小心翼翼的保護著它,因為它本身實在是太過脆弱了。
  • 中國蘇州的雄性斑鱉終於在越南找到「媳婦」,避免滅絕厄運
    亞太日報 京安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1日報導,世界上最稀有烏龜的雌性被發現,意味著該物種有機會避免滅絕。此前,居住在中國蘇州動物園的雄性斑鱉(Swinhoe's softshell turtle),一直被認作是該物種的最後一隻。
  • 全球唯一的雌性中華斑鱉意外死亡,僅剩三隻雄性,已可以宣告滅絕
    它就是斑鱉。去年,全球還有四隻斑鱉,中國兩隻,一雄一雌,越南有兩隻,雄性。斑鱉淡水物種,我國科考團隊前幾年還在雲南瀾滄江流域進行了大量考察,還發現有斑鱉活動的疑似痕跡,但是始終沒有找到實物。鑑於野外已經滅絕,於是,當年開展了人工繁育計劃。然而,從一開始就已經晚了,且繁育計劃不夠周密,很快蘇州西園寺的兩隻生活了200年之久的斑鱉死亡,上海動物園的雌性斑鱉作為當時最後一隻雌性斑鱉也很快就死亡了。
  • 最後的斑鱉什麼梗怎麼回事 什麼是斑鱉 斑鱉中國僅存兩隻
    4月13日13:20,中國目前唯一一隻雌性斑鱉在蘇州動物園進行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它每年產卵2-3窩,此前從長沙動物園遷居到有雄性個體的蘇州動物園,以進行繁育,但過去的四次人工授精均失敗。專家稱取卵困難,其克隆技術不夠成熟。「這是一個災難性的損失。」
  • 中國僅存的一隻雌性斑鱉去世,全球斑鱉只剩下三隻!
    據4月14日消息得知,近日蘇州動物園內,中國唯一的雌性斑鱉在進行第五次人工繁殖授精後死亡,據了解,這隻雌性斑鱉已經生存了90年了,在授精後出現特殊狀況,雖然對它進行了緊急搶救還是不幸死亡,目前,全球一共只剩下三隻斑鱉,一隻約100歲的雄性斑鱉目前生活在蘇州動物園,另外兩隻斑鱉都在越南,而且兩隻還都是雄性
  • 最後的斑鱉 中國目前唯一一隻雌性斑鱉死亡
    原標題:最後的斑鱉:中國僅存兩隻,雌性個體第五次人工授精後死亡4月13日13:20,中國目前唯一一隻雌性斑鱉死亡。本文圖片@蘇州日報「臉上像被狠狠揍了一拳。」知名科普作者@花落成蝕寫道。
  • 動物世界-斑鱉
    雖然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長期以來斑鱉一直被誤認為是黿或中華鱉。由於被認為是其他物種,人類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斑鱉的悲劇不斷發生。2005年10月,北京動物園的雌性斑鱉離世,距離它從「黿」正名為「斑鱉」僅一年。
  • 世界上最後一隻雌斑鱉接受人工授精,它會滅絕嗎?
    目前,中外科學家在嘗試各種方法幫助斑鱉繁殖。人工授精拯救稀世斑鱉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檢測結果發現,斑鱉屬中僅存的兩個物種——斑鱉和幼河斑鱉(Rafetus euphraticus)有很大的區別,推斷可能是因為5000到55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升起,隔斷了斑鱉和幼河斑鱉的聯繫,這最終使它們發展成兩個物種。但是他們認為中國和越南的斑鱉基因差別不大,是一個物種。然而,到這個時候,斑鱉在野外幾乎絕跡,飼養的個體也寥寥無幾。
  • 穿山甲、斑鱉、大鯢,那些因為人類而即將消失的中國動物
    遺憾的是,現實中的場景比動畫中還要悲劇!我在野外從來沒有見過一隻活的穿山甲,在藥店卻可以經常見到它們的屍體。穿山甲是一個古老類群,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4000萬年。目前全球共有8種穿山甲,其足跡遍布東南亞、南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穿山甲善於打洞,前肢挖土,後肢推泥,遇到吵擾,它就會迅速遁土而去,故稱「穿山甲」。我國出產的主要是中國穿山甲,分布於南方各省的熱帶性地區。
  • 斑鱉去世:保護,別再從「遲到」變成「徒勞」—新聞—科學網
    ■李晨陽 世界上已知最後一隻雌性斑鱉意外去世。又一次,人們眼睜睜地見證一個物種的喪鐘敲響。
  • 230歲斑鱉死亡為何驚動全世界
    斑鱉(學名:Rafetus swinhoei)又名斯氏鱉。背盤長36-57釐米,背盤寬度僅略小於長度,幾近圓形。這種密集的黃色斑紋是斑鱉的特點。春天的蘇州古城,一派生機勃勃的春光景象,蘇州動物園更是喜氣洋洋,百歲雄性斑鱉終於找到媳婦了。然而,正在大家為給雄斑鱉找到媳婦,即將結束單身生涯高興的時候,一個不幸的消息從上海傳來。上海動物園的一隻次雌斑鱉因年齡太大,230歲,死亡了。上海母斑鱉的死亡,為斑鱉大婚的工作就此擱淺。別說蘇州動物園很著急,這在全國乃至世界估計會引起轟動,人們紛紛表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