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發展寫在奮進的旗幟上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改革發展紀實
與特區同行,留下銳意進取的足跡;為時代而歌,踏上開拓創新的徵程。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檢測院)自1980年成立以來,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和地緣優勢,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加快發展步伐,推進數位化建設。目前已成為華南地區技術力量最雄厚、檢測設備最先進、專業種類最齊全的綜合型檢測機構之一,近年來榮獲全國科技興檢單位、全國產品質量監督先進單位、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諸多榮譽。
該院在為政府綜合管理與行政執法提供有力技術支撐的同時,大膽創新理念,傾力打造「測試、認證、諮詢、培訓」四大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涵蓋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專業服務,推行「一次檢測、全球通行」模式,為提升產業競爭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撐腰」。
四大平臺一流服務
多年來,深圳檢測院以理念創新為發展的靈魂,不斷加大投入,打造「測試、認證、諮詢、培訓」4大平臺,為供應商和買家搭建橋梁,不僅為企業提供常規的技術服務,還幫助客戶進行供應商篩選與管理,並由此帶動對上遊貿易商、集成商、製造商的業務衍生,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
2007年,「美泰事件」風波使得一些中國玩具製造企業陷入困境,深圳檢測院迅速啟動技術服務。一方面,安排技術人員認真幫助企業做好質量測試,嚴格控制供應商的產品質量,並積極參與國家玩具標準的制定;另一方面,針對檢測中發現的質量安全問題,積極與玩具生產商取得聯繫,派出專家就企業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與培訓,並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檢測服務,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環節為企業把好質量關,幫助深圳的玩具製造商繼續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為企業提供一流的技術服務,幫助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的例子,在深圳檢測院的日常工作中俯拾皆是。該院服務的客戶中,既有中小型生產企業,也有華為、中興、富士康等重量級大公司,更有跨國連鎖集團。該院李翔院長介紹說:「我們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已涵蓋產品研發、設計定型、原材料供應、供應商篩選、設備支持、生產流程、合格評定、報廢、國內外市場準入認證等整個產品生命周期,而且開始由製造商模式向供應鏈模式轉變。」
今年,深圳檢測院積極開展深圳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服務年」活動,創新服務方法,提高服務質量,落實服務措施,幫助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渡過當前難關。
該院採取的主要服務措施有:一是提升服務效率。為高新技術企業、直通車企業提供計量業務預約上門收發服務,在技術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對該類企業計量業務服務時間由國家規定的15個工作日壓縮至4個工作日;3C強制認證檢測服務時間由國家認監委規定的3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二是實行價格優惠。對產品質量監督檢驗複查檢測收費實行7折優惠,對執行國家收費標準的非強制性計量業務收費實行8折優惠。三是送技術服務下企業。圍繞企業轉型升級、出口轉內銷、自主創新、市場準入等方面的需要,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對企業進行培訓服務,為企業解決質量技術問題。四是設立網上論壇、服務信箱。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蔓延的形勢下,針對產業需求,通過網絡解答企業進入國內外市場時所遇到的標準、法規等貿易技術壁壘問題。
一次檢測全球通行
眾所周知,部分國家和地區出於貿易保護目的,對「中國製造」頻頻設置各種技術壁壘,貿易摩擦糾紛不斷。針對這種現象,深圳檢測院持續深化與國際知名認證機構的合作,針對當前產品熱點開拓新合作領域,與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多邊互認協議(ILAC-MAR)的60多個成員國實行了互認,先後獲得美國FCC、UL、ATCB、德國TüV萊茵、TUVPS、加拿大IC、英國BABT、SEMKO、日本VCCI、新加坡PSB、俄羅斯GOST、波蘭認證局、挪威NEMKO、捷克EZU、斯洛伐克EVPU等20多個權威機構認證資質,逐步完善「一次檢測、全球通行」的認證體系。
在認證服務方面,該院著重突顯與國際接軌的領先優勢,不斷完善國際認證體系,使國內企業走出去時腰杆更硬。深圳市某科技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這樣的國際認證不僅讓企業手裡握有了打開海外市場的「敲門磚」,而且大大降低了到國外檢測機構去認證的成本。
今後,該院將繼續堅持創新,加快公共檢測平臺建設,讓「深圳製造」乃至「中國製造」更好地走向世界。
食品安全攻堅克難
深圳檢測院的服務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涵蓋電子產品、食品、材料、紡織服裝、五金建材、石油化工、玩具、輕工機械、木材家具等領域,還包括長度、力學、熱學、電磁學、無線電、時間頻率、物理化學、光學、流量和電離輻射等10大計量專業。
近年來,該院不斷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檢測能力。為了更好地服務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的大局,該院牢固地樹立「政府業務、第一時間」的服務理念,建立政府業務督辦制、專員制和「綠色通道」,並堅持「三個主動」和「三個優先」,即主動提供監督前決策支撐、主動承擔監督後處理工作、主動提供相關培訓,受理優先、檢驗優先、報告發放優先,以提升政府部門的監管效率。由於工作成績突出,該院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全國產品質量監督工作先進單位」。
在檢測任務大幅增長的情況下,該院還合理調配資源,發揮技術優勢,積極配合深圳市質監系統、消委會、工商、衛生、藥監、公安消防、海關等部門,認真負責地做好產品的抽檢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各級政府監管部門下達的監督抽查任務,獲得一致好評。
近幾年,面對較為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該院不斷加強食品檢測能力的研究,認真做好技術儲備,在協助政府監管部門做好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如在「蘇丹紅」事件中,該院以高度負責、敢於承擔的態度和紮實的技術實力,成為全國第一個檢出「蘇丹紅」的質檢機構,為全國「剿滅」「蘇丹紅」奠定了基礎;在阪崎腸桿菌事件中,更以高超的科研水平,成為全國質檢系統惟一測出阪崎腸桿菌的實驗室,並成為國家質檢總局指定承接全國樣品檢測的實驗室,受到高度讚揚。而後,在奶粉「阪崎腸桿菌」、可樂「殺蟲劑」、魷魚製品「砒霜」、大白兔奶糖「甲醛」等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中,該院切實發揮好技術支撐作用,以專業權威的技術服務,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的食品質量檢測攻堅戰。
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以來,深圳檢測院被國家質檢總局指定為廣東省汙染奶粉專項檢驗機構,同時還擔負培訓全省各地市同類檢驗機構的食品安全檢測人員的任務。該院克服困難,採取集中食品分析儀器統一使用和實行人員兩班倒加班的形式開展奶製品三聚氰胺檢測工作,出色地完成了8000餘批次的檢測任務。
另外,該院嚴把供奧食品生產環節安全關,從各部室選派出了12名專業人員進行駐廠監管,進行全天24小時監控,並組織核心技術人員開展檢測攻關工作,解決技術難題,確保了供奧食品符合質量安全要求。
關注民生計量惠民
根據我國《計量法》和《深圳經濟特區計量條例》,深圳檢測院認真完成計量強檢這項法定工作任務,努力維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以技術服務為社會安定和諧打好基礎。2008年,深圳市質監局組織開展了「關注民生、計量惠民」專項行動,該院給予積極配合,取得突出成績。
一是鞏固醫療衛生計量監管工作,保障市民健康安全。重點抓好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和民營醫院的強制檢定工作,鎮一級以上的政府醫療機受檢率達100%。同時,進一步加強與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聯繫協調,共同制定發布醫療計量管理要求,形成管理合力。
二是加強集貿市場的衡器強檢工作,保障集貿市場的公平計量。與市場主辦者籤訂責任狀,做好強檢協調工作,與各區分局、農貿市場協調好檢定計劃,按檢定規程實施檢定,及時上報檢定情況,不收取檢定費,農貿市場公平秤受檢率100%。此外,加強水果連鎖行業的強檢,實現水果連鎖行業檢定零的突破。同時,加強日常檢查,研究預防和嚴厲打擊短斤缺兩、破壞計量器具準確性等行為,與各相關部門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三是落實加油站強檢工作,保障消費者權益。積極開展加油機的施封工作,新檢定規程對傳感器、電腦主板以及可調整部位施封作了明確規定,為了做好此項工作,購買了POS機,更換一批質量優良、穩定性好的標準罐,改裝檢定車輛,改裝方法在全國得到推廣。同時,加強全市加油機投訴處理以及加油機過濾器檢查工作,深入開展油站加油機的專項檢查工作,完成1600多臺件數的強制檢定工作。部分油機檢定周期縮短為3個月,檢測油槍數量從2007年的10806支增加到了2008年的12527支,加油站受檢率100%。
四是提升民用三表計量監管工作。積極開展燃氣表計量、質量檢查檢驗服務項目,起草和制定「三表」統一標識發放和管理辦法,提高三表計量器具的受檢率、合格率,加快三表計量器具資料庫建設步伐,實現三表的檔案化動態管理。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和需求,幫助企業配備合適的電能表、互感器、流量計等計量器具,並優先檢定,第一時間出具證書、報告,充分發揮技術支撐的作用。同時,通過硬體和軟體建設,改善提升燃氣表檢定能力和管理水平。
科研創新永無止境
科研創新,是深圳檢測院可持續發展的法寶。
該院把科研創新作為發展戰略之一,先後參與或承擔一批國家標準、地方技術規程、規範共80多個科研項目,對行業的技術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2006年該院科研立項達4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項,省級項目2項,市級項目13項。該院還承擔了RoHS指令6種有害物質中4種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的編制任務,並作為IECTC111正式成員出席相關技術會議,代表中國參與RoHS指令檢測方法國際標準的編制,體現了深圳乃至中國的技術主張。
2007年該院的科研創新工作再創佳績,全院科研立項46項,其中標準制修訂項目19項,重大科研頂目不論從質量還是數量上均取得重大突破。承擔了科技部《地理標誌產品檢測體系與技術研究及示範》、《消費類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機電產品分析化學計量基標準資源整合與共享》,交通部《海上溢油應急處理技術研究》等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及公益行業科研項目,以及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用包裝材料中苯溶劑殘留量檢驗能力》、《食品及原料中真菌毒素檢測方法研究》、《突破歐盟RoHS、WEEE指令所造成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認證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等重大科研頂目。承擔的國家標準委項目《基於戶用脈衝計量表的數據採集器》國家標準和國家質檢總局科研項目《醫用診斷X射線模擬定位輻射源》國家檢定規程,於2007年相繼頒布實施。此外,負責輕工紡織部項目編制的《茄克衫》行業標準,獲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2008年,該院申報全國食標委、全國體標委、全國服裝標委、全國紡織品標委等科研項目立項就達50餘項。今年1月9日,在北京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該院作為主要參與單位的「十五」科技攻關課題《消費類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評價技術平臺》項目,獲得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該項目首次從國家發展戰略就檢測認證重大戰略性、創新性、緊迫性問題集中開展攻關,在消費類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檢測認證關鍵技術,以及相關國際、國家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對我國檢測認證事業以及保護環境、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進我國產品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作用。同時,該項目創造性地提出了消費類產品有害物質檢測中均質檢測單元與非均質檢測單元的概念,確定了樣品有害物質檢測拆分的原則、方法和前處理技術,以該成果為基礎提交的國際標準提案被IEC(國際電工委員會)採納。該項目將對加強我國消費類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控制,保障消費者健康與經濟利益,發展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破解貿易技術壁壘等方面發揮技術支撐作用。
據了解,為激發和引導技術人員科研開發的積極性,深圳檢測院還出臺了科研開發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積極引導技術人員改變「重檢測、輕科研」的觀念,多渠道、多途徑爭取科研項目,積極做好標準化工作,力助企業搶佔市場制高點。
能力建設快馬加鞭
近年來,深圳檢測院採取一系列措施,不斷推進「能力轉資質」工程,檢測資質項目大幅度提高,目前檢測項目達到3800多項,檢測資質數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實現了量和質的飛躍。值得一提的是,該院年均發放電子產品類認證證書4500多份,證書數量居國內同類機構領先地位,在幫助「深圳製造」乃至「中國製造」突破技術壁壘、拓展國內外市場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批國家級檢測中心的相繼落戶,將對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李翔院長表示。
根據深圳產業的發展趨勢,深圳檢測院先後建設了聲學振動檢測技術平臺、數字視頻產品性能測試平臺、半導體照明(LED)及光電性能公共檢測技術平臺等項目,並與深圳市藥檢所聯合建設了醫療器械檢測中心。目前,該院正在抓緊申報和努力協調落實國家體育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合成材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城市能源計量數據中心(深圳)、國家汽車電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多個國家級檢驗中心和計量中心的建設事宜。此外,該院還充分整合利用資源,大力加強深圳市消防產品燃燒性能檢測中心、LED實驗室的建設工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該院籌建的國家數字電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項目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之中。該項目包括8個檢測實驗室和2個中心,總建築面積為2.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7億元,目前已進入主體工程關鍵階段。據悉,該項目於2005年9月獲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是國家質檢總局在深圳布局的第一個國家級檢測中心,是目前深圳市在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數字電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其建設規模和設計標準達到亞洲單體實驗室中的先進水平。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後,將對深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促進全市乃至華南地區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及提高我國數字電子產品技術和質量水平,增強數字電子產品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都有重要意義。
李翔院長表示,作為政府和企業最專業的合作夥伴,深圳檢測院始終堅持「檢測立院、科技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戰略,以建設深圳市公共檢測技術平臺為己任,圍繞經濟發展和企業需求,加快公共檢測平臺建設,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和水平,著力打造「測試、認證、培訓、諮詢」4大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涵蓋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過程」檢測技術服務,幫助企業把好原材料進貨關、產品設計審查關、生產過程質量關、產品出廠檢測關,有效推動「政府監督、流通推動、生產重視、檢測支撐」的質量管理模式形成,為深圳乃至中國的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檢測技術服務。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新形勢下,深圳檢測院將繼續高揚發展的旗幟,書寫出新的輝煌詩篇。
(鄧小國 本報記者 傅江平) 《中國質量報》3月15日3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