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筆者在重慶石柱縣西沱鎮南坪村倒水橋組看到,村民們有的在搬運化肥、有的在蓋膜育玉米苗,有的已在移栽玉米苗……一幅送農資、忙春耕的畫卷在長江之濱的大地上徐徐展開。
建卡貧困戶鄧臘香(左)與丈夫在除草。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攝
南坪村倒水橋組建卡貧困戶鄧臘香今年計劃種植玉米3畝、水稻2畝、黃豆和花生各1畝。當農資配送車開進村裡時,她按照「訂單」將8袋化肥搬進家裡後,隨後與丈夫扛起鋤頭,走進蠶豆地裡開始除草。
「蠶豆地裡將套種玉米,昨天已育了3公斤玉米種子。」鄧臘香告訴記者,夫妻倆農忙季節在家裡耕種莊稼,農閒時就到附近務工,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勁頭越來越足了。
在另一塊地頭,該組年過花甲的譚新華與老伴,已在地裡移栽玉米苗,一行行苗子在春風吹拂下,舒展著嫩綠的葉兒。「我種植的是特色糯玉米,為讓玉米早上市,在春節前我就開始用地膜育起了苗子。」譚新華介紹說,他家裡的8.5畝土地今年將種植玉米、水稻和高粱等農作物,堅持做到田邊地角不留一點空地。
當配送農資的小車駛到家門口時,譚新華與老伴又迫不及待搬運起化肥來。「政府組織送貨上門,既安全、又方便……」譚新華扛起一袋化肥邊走邊說。
為力保春耕備耕不放鬆,確保當地群眾的「糧袋子」拎得重、拎得穩,石柱縣西沱鎮黨委、政府通過早部署、早準備、早組織,及時研究應對措施,在統籌組織好化肥、農藥、種子、農膜等生產物資的同時,收集配送車輛信息,通過發放「一卡通」通行證,打通了農用物資運輸最後「一公裡」。
村民譚旗虎(左)與老伴在育玉米苗。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 攝
「為確保農民群眾買得放心、用得安心,目前已組織各類化肥480餘噸,各類種子12餘噸、農藥6.4噸、農膜2.6噸,完全可保障全鎮春季農業生產的需要。」西沱鎮農服中心負責人介紹說。
行走在南坪村春耕忙忙的熱土上,村民們勞動的場景與繪製在牆上五顏六色的農耕文化圖相得益彰,組成為一幅幅人勤春早、美麗和諧的新農村的美景。(特約通訊員 隆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