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8月21日電(石海平) 在浙江,有這樣一批外貿企業,在農行浙江分行的金融支持下,不僅把疫情的影響降到最低,而且還闖出一片新天地,很好地詮釋了「經濟與金融共生共榮」這個樸素的道理。
保訂單,疫情期間融資服務不間斷
銷售額不降反升,出口結算量同比增長30%,這是浙江和氣寶工貿有限公司交出的上半年外貿成績單。
這家從事休閒椅、摺疊床等家具的加工和出口的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危中尋機」,抓住美國居民居家隔離的時機,與在美貿易夥伴擴大線上銷售市場,5月開始便有了穩定的訂單。
「關鍵時刻,是農行幫我解決了資金問題,我們才能及時備貨生產,打開國外市場。」公司負責人王成紅表示。
原來,在3月的一次走訪中,農行浙江青田縣支行了解到企業的資金需求,主動為其提供外幣訂單融資16萬美元。一直到7月末,農行累計為公司提供了4筆共88萬美元的訂單融資,且利率低至3.18%,遠低於市場同期水平。
在農行的資金支持下,如今公司的出口訂單量已排到了年底,生產的動力和信心都更足了。
據了解,農行浙江分行針對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出臺了十五項政策,內容涵蓋專項安排100億元信貸規模支持外貿企業發展,對外貿企業在貿易融資貸款、國際匯款等方面給予利率優惠和手續費減免,對經營穩定但受疫情影響暫時受困的企業堅決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共同渡過難關等多個方面。
「出口信用保險+應收帳款質押」助企擴產穩出口
疫情當前,很多人擔心今年怎麼辦?浙江慧創是金華磐安一家小有名氣的外貿企業,早在2月,老闆娘舒慧君就閉門思考,盤算起「非常之年」的應對策略。
「以前不接單的小客戶要做起來。今年南美洲緩緩,集中精力在印尼等市場。後疫情時代,臭氧發生器等產品要考慮推出……」個把月後,新的思路已在這位不到40歲的80後「闖一代」腦中形成。
最大的轉變,是不喜歡負債的她,開始考慮通過融資儲備資金「彈藥」,平穩渡過這一關。「客戶都要求延期付款,一個貨櫃出海要90天甚至180天才能收到回款,資金一下子緊張了。」舒慧君說道。
拿著手裡的訂單,舒慧君找到了磐安農行。不到2天,公司以「出口信用保險+應收帳款質押」方式,從農行拿到300萬元低息貸款,紓解了資金壓力,這也是當地發放的首筆出口信保項下貸款。
數據顯示,上半年,農行浙江分行已累計投放貿易融資237億元用於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為500多家企業減免貿易融資手續費2580萬元。為企業累計減免國際結算手續費近1200萬元、結售匯點差優惠近4200萬元。
農行浙江分行作為首批試點單位率先開展貿易便利化和資本項目便利化試點,目前便利化試點推廣至9家分行13家支行、24家企業,上半年共為試點企業辦理貿易便利化試點業務3325筆。
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李智馨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關注疫情形勢和內外部環境變化,抓好浙江農行十五條『穩外貿』措施具體落實, 進一步推動外貿企業融資暢通、 落實跨境貿易便利化,切實做好減費讓利,為浙江加速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貢獻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