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廣州分行FT業務實現新突破 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2020-12-06 央廣網

「以前如果我們境外業務增長有資金需求,我們只能通過追加註冊資本的形式來補充流動資金,但電商業務有淡旺季,淡季的時候就會資金閒置,資金利用率不高又無法及時調回境內。現在有了農行FT資金池支持,這兩個多月的時間,公司跨境業務的國際品牌已經新增了好幾個,業務規模也計劃從去年的3千萬增加到1個億。而且以前我們一個月要跑好幾趟去各個單位提交資料,現在在公司裡就可以實現(境內外)資金的調控,真是如虎添翼!」淘通科技孫副總裁說起今年3月份在農行廣州分行辦理的FT業務就讚不絕口。

去年11月26日,人民銀行總行正式批准廣東農行複製推廣FT自由貿易帳戶體系(以下簡稱「FT帳戶」),適用於境外、南沙及橫琴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註冊的主體。農行作為廣東地區首批上線FT帳戶的銀行,充分把握FT業務機遇,立足於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動廣東跨境金融提質增效。上線半年多以來,農行廣州分行率先在廣東省銀行系統內實現了FT業務全面開花,累計辦理跨境匯款業務近100億美元,結售匯業務超30億美元,為多家企業辦理了FT項下70多億元貸款,較同期市場平均融資成本低50BP左右,真正讓企業享受了實惠。

農行廣州分行國際金融部負責人肖曼介紹:「農行廣州分行轄內18個支行120家營業網點均可提供FT帳戶服務,保證了企業可以就近辦理業務。農行廣州分行還推出多項舉措,聯動境內外金融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市場主體提供更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架起「高速公路」 發揮資金管理優勢

跨國集團可基於FT帳戶搭建全功能資金池,相較其他版本資金池,全功能資金池具有準入條件低、主帳戶資金可自由兌換、資金在FT帳戶與境外帳戶之間調撥不受幣種和額度限制等優勢。跨國集團可通過FT全功能資金池,實現境內外資金餘缺調劑,極大緩解企業經營資金壓力。FT全功能資金池落地廣東以來,農行廣州分行已累計為數十家實體企業搭建資金池,其中不乏醫藥、高新技術、跨境電商等行業企業,為企業緩解境內外資金壓力、復工復產提供有力支持。

優化開戶流程 發揮帳戶便利優勢

FT帳戶可視同境外帳戶,是國內首個實現本外幣一體化的帳戶體系,可辦理存、貸、匯、兌業務,農行廣州分行提供境內外一體化金融服務,可解決企業在境外銀行開戶流程長、效率低、語言文化差異、法律文本不一致等問題。為了方便企業開立FT帳戶,農行廣州分行充分了解企業需求,陸續推出了FT帳戶開戶減免年費、FT帳戶開戶視頻見證、FT網銀功能、FT白名單管理等舉措,提高FT業務運營效率,大大提升了客戶體驗感。

探索匯兌便利 發揮離岸匯率優勢

FT帳戶與當前市場上可開立的NRA帳戶不同,後者適用在岸匯率,而前者適用的是離岸匯率,企業可根據境內外匯率情況,在傳統帳戶和FT帳戶中自主選擇在岸或離岸匯率進行匯率管理,幫助外向型企業節約匯兌成本。農行廣州分行還運用FT帳戶為優質企業提供離岸轉手買賣業務結算和融資服務,並在系統完善、合規有保障的情況下,積極探索FT帳戶在跨境電商和第三方支付方面的創新使用。

力助企業「遠洋」 發揮跨境融資優勢

FT帳戶融資資金可來自境內,也可以來自境外市場,企業可在兩個市場自主選擇融資渠道,農行廣州分行幫助企業在全球尋找最優的融資資金,有效幫助企業降低融資成本。該行充分利用FT帳戶下融資定價可靈活選擇境內與境外的不同定價,積極與境外分行對接,優化內部審批流程,堅定做好「降利率、省成本、提效率」三部曲,充分發揮FT帳戶本外幣融資優勢。

據悉,農行廣州分行將繼續發揮FT帳戶引領金融改革「試驗田」功能,加快FT帳戶體系下金融創新,做好風險防控,全力為「穩外貿」、「穩外資」貢獻金融力量。

相關焦點

  • 創新領航 築夢灣區——廣東農行FT帳戶上線一周年側記
    來源:時代周報作為廣東地區四大行中首家、獨家上線FT帳戶的銀行,一年來,廣東農行FT帳戶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突破一個個業務難關,推出一項項創新產品,FT項下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為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 廣州農行優化FT帳戶開戶流程 助力省龍頭企業復工復產
    近日,廣州農行通過FT帳戶為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天禾股份解決了結算難題 。2019年11月26日,人民銀行總行正式批准廣東農行複製推廣FT自由貿易帳戶體系(以下簡稱「FT帳戶」),是國家賦予自貿試驗區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的重要試驗田,適用於境外、南沙及橫琴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註冊的主體。廣州農行作為廣東地區首批上線FT帳戶的銀行,立足於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動廣東跨境金融提質增效,把金融服務從境內延伸至境外。
  • 注入綠色動力 農行山東省分行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側記_區域經濟...
    策劃人語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綠色金融與之匹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亟需綠色金融護航。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如火如荼的綠色金融改革也在制度創新層面謀求新突破。在此背景下,如何構建更為合理的產品體系、服務體系、指標體系成為各地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業務的重點所在。
  • 創新領航 築夢灣區——廣東農行FT帳戶上線一周年側記——中國新聞...
    作為廣東地區四大行中首家、獨家上線FT帳戶的銀行,一年來,廣東農行FT帳戶紮根粵港澳大灣區,突破一個個業務難關,推出一項項創新產品,FT項下服務能力全面提升,為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目前,廣東農行已開立FT帳戶超1500戶,辦理資金劃轉超153億美元。廣東農行「創新領航、築夢灣區」跨境金融熱點分享會現場。
  • 廣東也能開FT帳戶啦,快來農行辦理!
    11月26日,廣東農行獲批接入自由貿易帳戶(下稱「FT帳戶」)分帳核算業務系統。之後,該行成功為南沙自貿區內一家企業開立廣東首個FT帳戶,這標誌著FT分帳核算業務正式在廣東落地。廣東是繼海南之後第二批覆制FT帳戶體系的地區,廣東農行是經人民銀行批准、廣東省首家接入FT帳戶分帳核算業務系統的銀行。目前,廣東農行已成功為廣州南沙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開立廣東首個FT帳戶,與此同時,該行還為珠海市盤石標化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弘陽集團有限公司等另外二十餘家企業開立了FT帳戶,已受理的開戶企業申請逾百家。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整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高端製造業基礎紮實,創新和人才等積極因素正積累。現階段,惠州積極發展石化中下遊深加工集群、高端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產業;電子工業上對接深圳高科技公司以及各大科創平臺,進行產業轉化。
  • 一周年,一大步|讓我們一起回顧廣東農行FT帳戶的成長足跡!
    辦理首筆FT項下國際銀團貸款FT帳戶的成長,凝結著廣東農行許多員工的心血。我是休完產假第二天就投入了項目,還有很多項目組成員連續幾天凌晨一兩點、三四點起床操作業務、核對報文,但是大家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反而一直保持一種亢奮緊張的狀態,遇到困難積極出謀劃策,所有條線的人隨叫隨到、始終擰成一股繩,最終我們共同完成了這個在一開始我們都覺得不可能的任務。我的感想是:咱們農行人有力量!FT上線選農行是絕對正確的選擇。哈哈!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同時,制約大灣區氣象發展的智能預報核心技術問題仍較為突出,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預報核心技術亟待新的突破。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業務能力有待提升,以滿足大灣區建設對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的新需求及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對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挑戰。大灣區氣象資源整合難度較大,氣象數據供給能力和價值挖掘能力不足,跨部門、跨產業融合應用效益尚未充分發揮。
  • 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與農行濟南分行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與此同時,農行濟南分行在開發區支行基礎上更名遷址成立自貿區支行,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持續加大對濟南高新、自貿「兩區」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益虎,濟南市委常委、濟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宏志等相關領導出席籤約儀式。據了解,近年來,農行濟南分行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積極優化營商服務環境,傾力支持濟南經濟社會建設,各項業務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 《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藍皮書》即將發布
    隨著「中國製造2025」、「粵港澳大灣區」、「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等國家戰略出臺和一系列政策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近年來積極謀劃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系統性戰略布局,相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 機構:三條主線布局粵港澳大灣區(附標的股)
    加快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重點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集群;  五是共建金融核心圈,推動粵港澳金融競合有序、協同發展,培育金融合作新平臺,擴大內地與港澳金融市場要素雙向開放與聯通,打造引領泛珠、輻射東南亞、服務於「一帶一路」的金融樞紐,形成以香港為龍頭,以廣州、深圳、澳門、珠海為依託,以南沙、前海和橫琴為節點的大灣區金融核心圈
  • 前海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龍 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在第十章「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臺」中,用一個專節闡述前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定位、作用和要求,提出「優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功能」「強化前海合作發展引擎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地圖範圍面積城市名單 四大中心城市規劃
    建設新型國際貿易中心,發展離岸貿易,打造貨權交割地。建設離岸創新創業平臺,允許科技企業區內註冊、國際經營。  支持在有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開展保稅研發業務。建設國際文化創意基地,探索深港文化創意合作新模式。  第四、推動教育合作發展。
  • 富力地產籤約南沙小烏村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鄉村典型
    原標題:富力地產籤約南沙小烏村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鄉村典型不久前,富力地產與南沙區東湧鎮小烏村籤署前期服務協議,富力地產將通過產業規劃與引進,將小烏村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智慧鄉村示範項目。小烏村黨委書記何錦柏也發表致辭,高度肯定了富力地產在城市更新和產業升級領域的豐富經驗,相信富力地產能夠在尊重小烏村人文歷史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將小烏村打造成南沙北門戶的新形象。據介紹,小烏村位於東湧鎮西北部,番禺大道南段、南沙大道北段,是粵港澳大灣區重地廣州南沙的北門戶。一小時車程能到達廣州城區、佛山、東莞,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 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發布《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發展報告(2020年)》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ID:CAICTGZ),36氪經授權發布。 2020年11月24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廣州分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廣州分院」)、數字中國產業發展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辦。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近日,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大灣區灣情、水情,深入分析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形勢,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的總體布局,明確了2025年、2035年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目標任務。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如何?如何做好保障措施?
  • 全國人大代表白鶴祥:以金融智慧和力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以金融智慧和力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為把大灣區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提供金融支撐。」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國家外匯局廣東省分局局長白鶴祥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說。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聚集國內外頂尖人才!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成立大會在番禺舉行
    10月18日,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廣州番禺長隆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活動現場匯聚了眾多國內外在高性能計算、微電子技術、智能科學、腦科學、智能製造、生物晶片和精準醫學等領域中具有頂級影響力的知名院士和高科技領軍專家。廣州第三腦人工智慧晶片研究院創始人、理事長劉敏在會上發表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