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行》最後的國戰總是讓人難以忘懷,每當回想起那一幕幕波瀾壯闊的鐵血之戰,心中總是熱血沸騰。這兩天一直都在寫那些為了北涼出生入死的將領,正是有了他們,北涼才能贏得這場幾乎不可能打贏的戰爭。前面已經介紹了很多,這一次就把剩下的都說了吧,可能會有遺漏,各位讀者寬恕則個。
一 文武雙全胡魁
在北涼這個地方,武官的數量自然是要勝於文官的,而且北涼重武,文官很難贏得武將的肯定,當然李義山、趙長陵這樣的文人自然另當別論。可能也是因為這樣,在北涼想要找一個文治武功皆可的人太難,但是少並不代表沒有,胡魁便是其中一個。胡魁人如其名,身材高大魁梧,即便是在身材普遍高大的北涼,依然要比別人高出一個個頭。
曾經的胡魁也是沙場之上的一名勇將,兩軍對峙,斥候往往發揮著很大的作用,董卓手下的斥候集團烏鴉欄子冠絕草原,但是與北涼斥候相比仍是略遜一籌,而當時執掌北涼最優秀斥候的人正是胡魁。胡魁當年是北涼軍列炬騎軍統領,在北涼軍中戰功顯赫,但是因為擅自率領三百輕騎深入龍腰州腹地斬殺一千二百餘名北莽輕騎而丟了官職,可能在常人看來此事是功非過,但是無論在哪裡,擅自調兵就是錯,胡魁也因此付出了代價。
官場如戰場,被罷免之後的胡魁是樹倒猴孫散,但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胡魁因此一蹶不振的時候,他棄武從文,從涼州文官皂吏做起,短短七年時間就當上了刺史,北涼官場私下裡笑他是被人尿了好幾泡都能死灰復燃,雖然言語粗鄙,但是誰知這其中又暗藏了多少的嫉妒呢。既是沙場戰神,就應該金戈鐵馬,文治的成就再高也也掩蓋不住他想要上戰場的雄心,終於機會到了。涼莽再起刀鋒,昔日猛將再也不用和筆桿子打交道了,將軍再著戎裝,去書寫屬於自己的神話。
二 十八老營蓮子營林鬥房
部隊講究番號,而在北涼,十八老營便是響噹噹的番號,都說當年的老將撐起了北涼的脊梁,而這些戰功煊赫的老將不都是從這些老字營中走出來的嗎。涼莽大戰中,有一些老將無法上場,但是他們也在竭盡全力的去幫助北涼。蓮子營第一任當家的,林鬥房,這個差點就成為徐鳳年嶽父的老人,雖然他不曾親上戰場,但是這一場戰鬥他也出力了。
當年的林鬥房也是驍勇異常,更是曾經在戰場之上救下徐驍,徐驍因此放下話,日後林鬥房若是有女,便願結為親家。老人是有機會的,當年的南唐公主就差一點成為他的媳婦兒,但是錯過就是錯過了。老人也沒能陪徐驍走到最後,他是負氣離開的北涼,至於這股氣我想是因為當初徐驍的那道撤退的命令吧,不管如何,老人離開了。
當年世子尚在藏拙之時,一切荒唐的行徑傳入老人的耳中,為此老人沒少罵徐驍和世子,但是當徐鳳年崢嶸初現之時,老人馬上又欣慰起來。徐鳳年接管北涼之時,有許多困難擺在他的面前,最突出的兩個便是陳芝豹和那些恃寵而驕的先輩子孫,前者尚還好說,後者才是難中之難,他們的父輩都是北涼的功臣,一旦處理不好就會引起老將的反感。這時候是林鬥房站出來為徐鳳年說了好話,他講了徐鳳年與許湧關之間的故事,並且告訴老將們徐家已經不欠他們了,現在是他們在欠徐家。雖然老人的話微乎其微,但是也讓一些人認清了現實,在這一點上,老人對徐鳳年是有恩的。
三 老將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後面的就不再詳細介紹了,來一份名單吧:
幽州刺史王培芳;
幽州將軍「錦鷓鴣」周康;
白羽騎統帥袁南亭;
原步軍副統領劉元季;
原騎軍副統帥尉鐵山;
……
我是小C,碼字不易,喜歡的給個關注點個讚,謝謝。如果有喜歡的人物歡迎私信或者評論區留言,比起點讚,我更希望在評論區見到你們喲!多多評論,多多評論,多多評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