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為祝賀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吉林省科技館12月12日特別推出一部關於中國航天之路的發展科普影片《探月圓夢》,讓觀眾朋友們去了解探月中的科學知識,探索月球的奧秘,同時感受中國航天科學研究的成果。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
下面帶大家了解
任務看點解讀系列之一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後,先後實施了助推器分離、整流罩分離、一二級分離以及器箭分離等四次分離。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在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後,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將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分離,軌道器攜帶返回器留軌運行,著陸器承載上升器擇機實施月球正面預選區域軟著陸,按計劃開展月面自動採樣等後續工作。
嫦娥五號任務工程目標
1.突破窄窗口多軌道裝訂發射、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月球樣品儲存等關鍵技術,提升我國航天技術水平;
2.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自動採樣返回,推動我國科學技術重大進步;
3.完善探月工程體系,為我國未來開展載人登月與深空探測積累重要的人才、技術、科學和工程基礎。
嫦娥五號任務科學目標
1.開展著陸點區域形貌探測和地質背景勘察,獲取與月球樣品相關的現場分析數據,建立現場探測數據與實驗室分析數據之間的聯繫;
2.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
嫦娥五號任務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與回收、地面應用等系統組成。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為工程總體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運載火箭系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探測器系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組織實施發射、測控與回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抓總研製地面應用系統,負責科學數據的接收、處理以及樣品的存儲等工作。
任務看點系列之二: 「塊頭大」
探測器採用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器自下而上串聯的構型,總質量約8200kg,在我國太空飛行器發射史上也是位數前列的「大塊頭」。
本次任務使用我國目前最大、最先進、運載力最強的火箭——長徵五號實施發射。長徵五號被人稱作「胖五」,箭體長度近60米,起飛重量超800噸。塊頭大,力氣也大,可直接將超過8噸的嫦娥五號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本次任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第二次應用性發射,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53次發射。
嫦娥五號任務自發射到返回全過程持續約23天。這次任務相對於我們已經實施的繞月探測、落月探測來說,是一次新的、更大的技術跨越。對於「繞、落、回」整體規劃來說,是收官之作。對於未來我國月球探測來說,是奠基之作。後續,我們將與世界各國合作,攜手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為人類空間探索事業作出更多貢獻。
任務看點系列之三
就在北京時間12月1日23:10:31,嫦娥五號著陸器順利落月,成功降落在月球西北方的目標著陸點。由此成為中國第三個成功登月的著陸器,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登錄蒙斯·呂姆克山脈地區的探測器。
如果你也對月球探測器感興趣,想要了解到更多航天航空科學知識,那就來吉林省科技館觀看我們的球幕影片吧,12月12日球幕影院,我們不見不散。
-END-
◆素材來源:中國探月工程
◆本期編輯:顧徑橋 王華琳
◆值班主任:鄒崑崙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