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敵後》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1995年一架美軍的F16戰機在塞爾維亞上空,被前南斯拉夫共和國的薩姆地空飛彈擊落,飛行員在成功彈射逃生後,經過5天的逃亡終於被海軍陸戰隊員所救。電影在這個事件的基礎上進行改編,F16變成了F/A-18超級大黃蜂,並且加入了塞族與波赫衝突中製造的萬人坑,雖然大體劇情頗有美國「主旋律」的感覺,甚至可以說有點無聊,但這部電影卻為我們奉獻了一段極為精彩的空戰片段,將薩姆地空飛彈如何擊落F18進行十分精彩的還原,飛行員的操作、座椅彈射的細節十分豐富,成為了這部電影最讓人熟知的精彩片段。
為了規避地空飛彈的追擊,飛行員釋放幹擾彈、拋射副油箱、大角度的機動規避各種手段輪番上陣,但依舊無法擺脫飛彈。最終飛彈在戰機身後爆炸,強大的衝擊波和單片摧毀了戰機尾部,這時飛行員當即進行彈射操作,值得稱道的是影片將飛機彈射時的各種細節進行了還原,這段現代空戰戲被央視軍事欄目多次引用,成為了軍事愛好者中被津津樂道的影視片段。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影片中,美軍飛行員因拍攝到了波赫萬人坑而被塞族軍隊追殺,關於這個萬人坑的史實如下:波士尼亞最大的集體墓葬地中發掘出1000多具1995年斯雷布列尼察大屠殺的遇難者屍骨。
發掘小組組長穆拉特·忽爾提克說,"這是迄今為止在波赫地區發現的最大的集體墓葬地。"這些屍骨都被嚴重損壞,這種情況在"二級"集體墓葬地中非常典型,這是因為屠殺者為了隱瞞罪行,將屍體從原先的埋葬地點轉移到了其它地方。
專家們除了發現這些屍骨以外,還發現了14份文件。這些文件顯示,這些遇難者死於斯雷布列尼察大屠殺。這是自二戰以來歐洲最殘忍的大屠殺。 1995年,塞族部落入侵了波士尼亞的飛地斯裡布瑞尼卡。這塊地區是聯合國規定的安全地帶。塞族士兵殺害了8000名穆斯林成年男性和男孩。
從那以後,發掘小組在波士尼亞全境發現了數個集體墓葬地,收集屍體並進行DNA檢測,以確定死者的親屬關係。一旦他們確定了死者的身份和親屬關係,就將屍骨交還給其家庭成員進行埋葬。
發掘小組說,他們在死者身體裡發現了子彈,已經用來捆綁被害者臂膀的塑料繩和布條。
在已經發掘出來的3500具大屠殺遇難者屍體中,已經有2500具屍體經過DNA檢測確認身份。約2000具屍體被埋葬在斯雷布列尼察郊區的博託卡利。人們在這裡最後一次看見他們。後來,他們在這裡被塞族士兵包圍並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