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氧化還原
大綱要求:了解氧化還原處理技術
1.12.1氧化還原法原理
氧化還原法:通過氧化還原反應將廢水中的溶解性汙染物質去除的方法。
化學反應中,失去電子的過程叫氧化,失去電子的物質稱還原劑,在反應中被氧化,得到電子的過程叫還原,而得到電子的物質叫氧化劑,在反應中被還原。
每個物質都有各自的氧化態和還原態,其氧化還原電位的高低決定了該物質的氧化還原能力。
廢水的氧化還原處理法又可分為氧化法和還原法兩類。
1.12.2氧化法
常用的氧化劑:空氣中的氧、純氧、臭氧、氯氣、漂白粉、次氯酸鈉、二氧化氯、三氯化鐵、過氧化氫和電解槽的陽極等。
1、氯氧化法
(1)原理:
氯氧化法採用氯系氧化劑,如次氯酸鈉、漂白粉和液氯等,主要用於去除廢水中的氰化物、硫化物、酚、醇、醛、油類以及對廢水進行脫色、脫臭、殺菌等處理。
(2)氯氧化法處理含氰廢水
電鍍含氰廢水中的氰主要以游離氰和絡合離子氰兩種形態存在。一般游離狀態的毒性較大,而絡合離子狀態的毒性較小。
氯氧化氰化物的過程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是在鹼性條件下氰化物被氧化成毒性和氰化氫差不多的揮發性物質氯化氰,在pH值為10~11時,在10多分鐘內可將氯化氰轉化為毒性很小的氰酸根離子,這也稱作局部氧化法。
為防止處理水中含有劇毒物質氯化氰,其處理工藝條件應進行如下控制:
①廢水的pH值宜大於11.
②廢水中除含游離氰外還常常含有絡合氰,考慮到廢水中同時還含有其它還原性物質存在,實際氧化劑的用量要比用公式計算的理論用量有所增加,以次氯酸納計為含氰量的5~8倍。
③溫度對反應的影響不大
④對廢水進行攪拌可以加速反應。
第二階段是進行完全氧化反應,即進一步投加氯氧化劑,破壞碳—氮鍵,使其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氮氣。完全氧化處理法工藝條件是:必須在局部氧化處理的基礎上,一般pH值為7.5~8.5,氧化劑的用量為局部氧化法的1.1~1.2倍,藥劑應分兩次投加。
(3)用於含酚廢水的處理
(4)處理設備
主要要是反應池及沉澱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