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美好清晨的燦爛陽光和微風輕拂,眾邦團隊一行人來到了墨爾本博物館。墨爾本博物館是南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周邊坐落著墨爾本皇家展覽館,兩個館都位於卡爾頓花園內,所以我們在沿途中欣賞到了迷人的自然風光。
圖1:館外合影
墨爾本博物館的展示內容和收藏非常豐富,展館共有三層:
負一層有IMAX影院;
一層有兒童展廳、科學與生命展廳、演化展廳、森林展廳、原住民文化展廳和太平洋展廳;
二層有大腦展廳、演化展廳、墨爾本故事展廳和太平洋展廳。
這些展廳包含了自然、澳大利亞歷史、本土原住民文化和科技等不同方面的內容。
圖2:展館導覽和平面圖
圖3:展廳入口處的動物模型和懸掛上方的機械模型讓展覽更生動
圖4:一層大廳的吊頂和地面裝飾也頗具動感
1、原住民展廳
圖5:原住民展廳入口
本展廳展示了澳洲大陸第一批人類的文化和故事,展廳環境採用了濃鬱的土著文化元素,並大膽採用了不同顏色的燈光營造氛圍,使之充滿了神秘古樸的色彩,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圖6:這個展項通過解說、音樂、燈光和機械運動的結合,向觀眾講述原始居民的生活,營造出亦幻亦真的神奇體驗。
圖7:通過不同顏色的燈光劃分展區
圖8:燈光與造型裝飾的結合,突出了展廳中的重要參觀點。
2、墨爾本故事展廳
圖9:展廳展示了墨爾本地區人們工作、生活、交通和居住等方面的歷史發展過程。
圖10:通過縫紉機、打字機和手套帽子的實物,展示早期墨爾本地區婦女的工作狀況。
圖11:墨爾本地區早期的住宅和家裝環境復原
圖12:多媒體動畫展示墨爾本地區人口、城市和社會的歷史變遷
3、科學與生命展廳
圖13:恐龍化石
這是整個博物館中面積最大的展廳,展廳中間是名為「恐龍行走」的化石,四周環繞著「巖石礦物」、「海洋生命」、「甲蟲生命」、「野生動物」、「六億年前-生命最初的演化」等五大展區,展覽的標本陳列內容豐富,環境緊緊圍繞內容進行設計,各有特色。
圖14:動態地球:展示了地球從4.4億年前,到今天再到1億年後不同時期的地球板塊和海洋的變化,區別於以往只展示地球過去的設計,讓人耳目一新。
圖15:海洋生命展區用藍色燈光和多媒體襯託出海洋的氛圍。
圖16:圖文內容與標本模型完美結合,考慮不同年齡層次需求。
圖17:甲蟲生命展區是給筆者印象較深刻的一個展區,活體養殖配合著豐富多樣的標本收藏,獨具特色的環境造型,不僅小孩子流連忘返,成人觀眾駐足停留的也非常多。
圖18:標本陳列方式和圖案頗具藝術性
圖19:和歐美國家相比,我國自然科學的標本收藏和分類整理還不夠完善,國外的科學分類方法和歸納方式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圖20:澳洲蜘蛛的種類很多,並且每年都有被劇毒蜘蛛咬傷致命的案例傳出,所以本展區著重展示澳洲的幾種劇毒蜘蛛。
4、森林秘密展廳
圖21:深林的秘密
這是博物館的室外展區,從水、氣候和火災等幾方面展示了影響森林生命生存的因素,充分利用展館的自然環境科普相關知識。
圖22:近距離觀察野生動物及「活化石」生物。
圖23:觀察生活在大樹中怡然自得的螞蟻和蜘蛛。
圖24:緞藍園丁鳥的巢穴:中間是雄鳥修築的求偶亭,雄鳥用收集到的明亮藍色物體(藍色小瓶蓋)裝飾在求偶亭的四周以吸引雌鳥。
圖25:浴火而生的樹木:澳大利亞的夏季會頻發叢林大火,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但也同樣會使高大的樹木再生。森林火災是澳大利亞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一些桉樹和斑克木來說,大火可以使植物種子開裂,從而得以生根發芽,此外大火還能促進新的植被生成。
5、大腦展廳
圖26:進入思想迷宮
展廳通過情感、記憶、思想和夢境等幾個方面來探索人類大腦,讓觀眾從不同角度來認識世界。展覽探討了大腦發展的歷史,藥物對大腦的影響,大腦與情緒和心理健康,以及大腦與記憶等的相關知識。比較有意思的是一個大腦與夢境的展項,讓觀眾通過小孔觀看夢中場景的模型,這些夢代表了人們焦慮的情緒,並且大部分人都做過。令筆者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人們焦慮時所做的夢境都差不多呢?
圖27:還原夢境的四個場景代表了人們焦慮的情緒
展項從日常生活中的夢境聯繫到心理學中的情緒和健康狀態,從而引發觀眾主動探究深層次的行為原因,這種展示手法可以在策展中借鑑。
結語:墨爾本博物館的收藏陳列內容豐富多樣,並將活體養殖與標本展示相結合,圖文內容和造型藝術相呼應,使展示層次更多元,觀眾體驗更活潑。陳列與環境如何更自然的融合,為我們提供了參考和思路。
【原創文章,轉載請獲取授權,並註明出處。】
請關注我們: